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同乡阿私乎?厚此薄彼乎?

2013-11-25 08:08:07来源:裘陈江

打印 字号: T|T

  《上海书评》2013年11月10日刊有谭伯牛的《文人在日记里默默相轻》一文,该文以生命不息的八卦精神为主旨,讲述的是私人记述——日记中的文人相轻故事。因为两位人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诗文方面的地位,故颇为有趣。谭文有言:“口味容有差别,学术毕竟有公论。蔡元培说:‘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论者或以为这是绍兴人的阿私之言。大学者如章太炎,则说晚清文章,‘闿运能尽其雅’……汪辟疆则以闿运为湖湘派领袖,拟为近代诗坛的托塔天王晁盖,而慈铭的座位只是天富星李应。不得不说,评骘诗文,主持风雅,章、汪的意见要比蔡重要。”
 
  谭文找到李慈铭吐槽王闿运的日记琐事,以为文人相轻的证据。加之一直以来,李慈铭给人以绍兴人刻薄寡恩的印象,谭论便看似公允。实则,这一段子即出于谭文所引郑秉珊的《赵之谦与李慈铭》(此文原发表于1943年9月1日《古今》杂志,收于《艺苑琐话》,海豚出版社2011年,第80-94页)。郑文主要讲的就是李慈铭日记中的文人相轻,不过是以赵之谦为核心罢了(同上,第80页)。而李对王闿运的批评则仅是批评赵之谦的引子而已(同上,第81页),念念不忘的劲敌一直是同乡同年这一死冤家。并且谭文所引蔡元培那段稍阿同乡之私的文字,和章太炎推重王闿运的评价亦同出于此文(同上,第86页)。
 
  郑秉珊在文中主要八卦的是赵之谦与李慈铭二人,最后结论认为:与当时赵之谦的声誉相比,李慈铭相形见绌(同上,第94页)。其实郑氏所谓当日“相形见绌”,一部分原因是日本人看重赵之谦。郑文发表在1943年上海汪伪时期的刊物,如此立论,其中的意味则很值得玩味。
 
  即使诚如谭文又引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所列,将王闿运摆于晁盖之位,其实在当时和后来早有反对之声。关于近代诗坛的点将录也不止一本,而所排座次亦间或大有不同,就李、王二人而言,甚至就有前后倒置的情况存在。
 
  如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开篇即言:“汪国垣先生《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同光体’为极峰之点将录也,鄙意不能苟同。”其以李慈铭为诗坛旧头领之晁盖,又言:“近代百年诗坛,足当梁山旧头领者,汪国垣以属王闿运,陈衍不谓然,以为当属张之洞。余意俱不敢附和。王仅能为湖湘派之首领,张则官高而初非旧派诗人多奔走其门者。托塔天王其人,李慈铭庶足当之。李自夸其诗‘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樊增祥谓‘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盖能兼综汉、魏以来,下迄明七子、清渔阳、樊榭、复初斋各派之长,而不能自创新面目者。樊为李门人,推重其师,固无足怪。‘同光体’之魁杰沈曾植亦‘亟称其工’。李氏博学雅才,望倾朝野,晚清名士,群推祭尊,良非浪得名也。”(程千帆等整理:《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第151页)钱氏反将王闿运列于阮小七之位,倒更不如李慈铭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的李应。钱氏评曰:“王闿运为近代湖湘派魁首,标榜八代,一意摩拟,为世诟病久矣。”(同上,第164-165页)
 
  就近代诗派来说,陈衍《石遗室诗话》以为:“道咸以来……诸老喜言宋诗……而王壬秋则以骚选、盛唐如故。”可见王闿运所开湖湘诗派实另有理路,别为一派。据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的笺证者王培军所言,这个说法后来论者多韪之。且王氏在笺证王闿运处结语:“(汪辟疆)必以湘绮为旧派,同光诸人为起而夺帜者,盖不过欲为‘点将录’撰一结构,为散原之出作一铺垫也。”(《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上册,第15-16页)
 
  故谁家之论更为可信?何以谭先生厚此薄彼,自以为颇有吐槽之处?谭先生以蔡元培为同乡阿私,而谭先生是否亦是为王闿运阿私呢?当然,我又是否为蔡元培和李慈铭阿私呢?亦可一笑置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