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寻梦路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农村比城市更需要人才,农村比城市更有发展空间,更有发展前景。
近几年,在外打工者和一些大学生纷纷投身到返乡行列中,形成一股“返乡潮”。这与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反逆向潮流。新一代知识青年带着新知识、新技术、新梦想返回乡村、回归乡土,开启了新一轮的“上山下乡”运动,并走上了他们的筑梦舞台。
这批返乡青年被称为“新农人”。在这个群体中,已经有一批人通过大胆尝试和努力,取得了骄人业绩。他们在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户致富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乡人”是人们对他们的高度评价。他们也自豪地说,“我们需要农村,农村也需要我们。”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也将为返乡青年带来更多的机遇。
追逐农业梦 回乡村创业
“返乡大潮是一场创造,是一场新社会运动,是一个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造的过程。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一直有这样一群心系乡村文明和生态文化的返乡人。”11月16日,在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共同举办的“返乡青年汇北京站”活动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中国农业大学迟仁立教授也认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新农村需要人才。
由于这种现象仍然处于一种萌芽状态,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有的人是“因看到老乡的东西销售不出去,想帮助他们”走上农村创业之路的,有的人是“发现新农村的机遇前景广阔”去寻找商机的,有的人是因为“打工太受束缚,想回到家乡闯出一番天地”而毅然离开城市的,也有的人因为个人原因如需照顾亲人而返乡的。然而更多的人是怀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农业梦的追逐主动自愿返乡的,他们甘愿做“新农人”。
诚然,返乡青年回去后要面对不可避免的问题很多。如普遍表示最初来自家庭父母的压力,父母们不希望子女与他们一样,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还要面对产品品质、技术问题、销售问题、与农户信任关系建立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都不足以阻挡他们的乡村创业路。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虽然返乡青年的总体数量上还不够多,但是他们起到了示范作用,很多人成为带头人。通过他们的带领引导、探索实践,很可能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因为他们背后有一大批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青年。
据了解,2001年开始,以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为先导,倡导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下乡支农,特别是2005年执行农村发展人才计划项目以来,大量青年返回乡村。这股返乡潮在2009年、2012年前后达到小高潮。如今,返乡已成为青年人关注和热议的一个话题。
采用现代化经营方式 农业发展走新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心理素质,在进入时看准当地特色农业,与农户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新媒体技术,采用现代化经营理念。他们都有城市生活的历练,了解城市,同时又和农村农业有着各种形式上的联系。探索模式创新,倡导生态理念,重视营销、渠道建设,树立品牌概念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江苏省沛县张寨镇司楼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跃和河南省登封大金店镇太后庙村王宁是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是他们的梦想。
李跃2009年到村任职,通过自筹资金和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创立镇上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绿卿农场,并吸收400余农户,成立绿卿生态农业合作社。为了“让钱袋子鼓了的百姓,精神也富足起来”,他建了农民培训教室。“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是他的经验。作为农学硕士村官,王宁一直思考“怎样做好生态农业”,从2009年开始尝试“生态农场”和“生态社区”的样本建设。他引进民丰永泰生态农场,正在实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千里、杜娟、王淑娟、姚慧峰等名字。“志在新农村”的信念让他们一路领先。他们都是“80后”,有着相似的经历:注重品质、找准市场切入点、个人魅力十足等。
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毕业的杜千里认为“创造价值就是成功”,2008年他在淘宝注册河南辉县第一家农业网店《太行山山之孕土特产》,2010年销售额突破100万,次年突破200万。他的创业经历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辉县300多家网店,影响了一批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网上创业。他还成立了辉县山之孕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川音乐学院的王淑娟2009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创立了青川县森花王氏蜂业和青川县川申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并创立了自己的养蜂基地。 2010年接触电子商务,成功将淘宝网店和实体店结合。在创业过程中,她发现品牌推广难题,于是2010年去澳大利亚学习传媒,今年回国成立了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58户养蜂户,总收入逾300万,户均利润2.5万元。
江西省宜丰县新庄镇南垣村的姚慧峰在城市工作生活5年后,于2011年返乡创业,他通过自己种植有机水稻的成功实践,两年时间,带领全村人走上有机水稻种植道路。“生态种植、保护生态环境,扩大规模,原生态种植保护”是他的工作之重。他还将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城乡互助体系视为已任。北京樱桃幽谷的杜娟则专心打造“合作社+休闲农业”的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由山里辛庄53户村民承包种植,农民自发成立北京甜利农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宣传与管理的樱桃幽谷是“北京市观光示范园”之一,樱桃文化节体现其品牌价值。
段国强和吴秀兰都是外出打工者,经过大都市的磨炼后,回归农村,找到出路。
甘肃省成县镡河乡建村段国强的创业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在南方漂泊12年,今年4月看到县委书记“成县李祥”卖核桃的实名微博,他毅然回到家乡,申请注册“成县原生态土特产馆”淘宝店,并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协会——成县电子商务协会,担任副会长,培训30多名店主。他的最大愿望是可以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和他一起拿起锄头,投入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来。吴秀兰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摸索、积累,闯出养殖业的新天地。她2008年回乡成立了始兴县东利昆虫合作社。合作社由最初的5名发展到66名,带动农民300多人,年产值300多万元,目前已形成特种养殖产业链。并于2010年注册了“乡礼”商标。
还有一批青年,属于他乡创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负责人石嫣、北京悠然谷生态有机农场李士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在中国推行CSA,依照CSA理念创建绿色农产品产销服务模式是到乡下种菜的女博士石嫣的农业梦。从小毛驴市民农园到“分享收获”,从租土地由市民自己或雇人种植方式,到在农民自有的土地上让农民生产安全产品,真正做到社区支持农业、农民,是她的农业理念。目前她的团队有20多人,且都是大学生。与石嫣一样,李士广和悠然谷也倡导生态理念。几个志同道合的北京建筑大学城建学院的同学2009年开始合伙创业,在北京怀柔租了一条山沟,建成有机农场,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是他们的特色。
想办法重实践 破解发展难题
创业的道路,总会有荆棘,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技术问题、销售问题、品牌问题、融资问题、人才问题等是返乡青年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规模化和价格竞争也是发展中的瓶颈。
一边连着农户、一边连着消费者。面对农业技术问题,返乡青年普遍认为,建立合作社,与农民共同合作是比较有效的办法。王宁的做法是“把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农民整合起来”,发挥综合优势。走过弯路的王淑娟最终选择与蜂农合作,由蜂农进行养蜂技术管理,她则主要负责销售推广和品牌宣传。
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如何让农产品进入城市,到消费者手中,是返乡青年考虑最多的事情。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正在被电商、宅配、观光体验等冲击,甚至替代。在众多模式中,网店无疑是最具创新性、最符合现代人消费观念的渠道,从“太行山山之孕土特产”“成县原生态土特产馆”“青川县森花王氏蜂业”的发展速度和销售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店商起步成本低,农产品在线销售比重将增加。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好偏远地区物流配送,设计好价格,同时注入品牌导向将释放更强生命力。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一直是难题。他们也深知“品牌”的高附加值,“没有品牌,技术将不能凝聚”。他们的具体做法,如:吴秀兰注册“乡礼”商标,杜娟开展的樱桃文化节,石嫣、姚慧峰的有机种植等,都将有助于品牌传播。
在融资方面,杜千里坦言“银行贷款不好审批,证件审批难,比如QS认证。”他表示,县级以下政府对三农问题还不够重视,希望改变目前重审批不重监管的流程,加大对涉农企业的帮扶,比如银行贷款难问题,可通过建立涉农企业信用档案,重点扶持合法守信、有社会责任的涉农合作社和公司。对此,杨团研究员也认为,“政府要打破阻力,创造新环境。”
“农村比城市更需要人才,农村比城市更有发展空间,更有发展前景。”杜千里和他的返乡伙伴们一致这样认为。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更多的城市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而当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发生变化时,“新农人”以他们对新农村、对土地的认识,以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将为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才能解决农村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农村是为民族、家乡、孩子创造幸福未来的地方。中国的未来一定是需要一批返乡青年的,需要新青年领头人。”杨团认为,未来5~10年将现返乡大潮。(本报记者 刘月辉)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