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也来谈“一树梨花压海棠”

2013-10-21 21:27:50来源:深圳特区报 陈福康

打印 字号: T|T

    读《书城》九月号祝淳翔先生的《也谈“一树梨花压海棠”》,我完全同意祝先生说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一句诗意境虽佳,但用词鄙俚,格调不高,“压”字尤嫌轻薄恶俗。从祝先生文中得知,居然今有杨振宁的朋友将这句诗译成英法韵文,以赠晚年新婚的杨先生,此人之心不可知矣!而祝先生欲一探究竟,将此句诗的出处弄个水落石出,也引起我的兴趣。作为谈资,我也写写自己泛览群书时之所见,以供各位看官参考,聊博一粲。

 祝先生旁征广引,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其“出典似乎可以上溯至清初”;而我则以为至迟在明代就已经有了。

 例如,明人蒋一葵,常州人,字仲舒,明末举人,万历中任灵川知县,著有《尧山堂外纪》,万历年间有刻本。其书卷九十七《国朝》记明人王宠(字履吉,号雅宜,苏州人,嘉靖间贡士)有诗:“王雅宜《嘲六十再娶诗》云:‘六十作新郎,残花入洞房。聚犹秋燕子,健亦病鸳鸯。戏水全无力,衔泥不上梁。空烦神女意,为雨傍高唐。’”诗末有注,不知是王宠原注呢,还是蒋一葵所加者,其中即出现“一朵梨花压海棠”:“浙人有嘲年六十三娶十六岁女为继室者,云:‘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

 又如,明末范凤翼(1575—1655),南通人,字异羽,万历戊戌进士,南明福王时官至光禄少卿,入清为遗民。其《范勋卿诗集》卷十八有《赠李处士八十一岁纳妾》,即出现“一树梨花压海棠”:“二八娇娥九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鸯帐,一树梨花压海棠。”此书今见明末崇祯刻本。

 祝先生文中已引清初褚人获《坚瓠集》卷一《嘲老人娶少妇》一条:“浙中有年六十三娶十六岁女为继室者,人嘲之曰:‘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观上文可知,褚氏即抄自明蒋氏《尧山堂外纪》。而祝先生文章没有再引褚氏此段话后紧接着的一段话:“《陈后山诗话》亦载绝句云:‘偎他门户傍他墙,年去年来来去忙。采取百花成蜜后,为他人作嫁衣裳。’王雅宜七十娶妾,许高阳嘲之曰:‘七十做新郞,残花入洞房。聚犹秋燕子,健亦病鸳鸯。戏水全无力,衔泥不上梁。空烦神女意,为雨傍高唐。’”褚人获七搭八搭,居然将蒋一葵所记的王宠取笑别人的《嘲六十再娶诗》,误说成是许高阳嘲讽王氏本人七十娶妾之诗!而据我考证,王宠其人享年仅四十而已!

 而祝先生文中未引褚氏《坚瓠集》三集卷四之《集唐嘲续娶》,那可是大损失了。因为在这一则里有十首出现“一朵梨花压海棠”的诗(其中一首是:一朵梨花压海棠,有时颠倒着衣裳。风尘荏苒音书绝,天上人间两渺茫。)可是,褚氏所谓“集唐”,但这句“一朵梨花压海棠”却并不是唐诗啊。

 另外,我在清末和邦额《夜谭随录》(民初刻《笔记小说二十种》本)卷一《梨花》也看到有“茂先作《梨花开》四绝寄示公子,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句,用成句恰妙,公子和韵报之”的记述等。就不多写了。

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