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书法家王友智·磨砺出笔锋 挥毫写春秋
王友智近影
6月8日,王友智先生的狂草书法展将在湖南省展览馆举办。这对于湖南书法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王友智是从事书法教学的书法家,30年从教生涯加上退休后的10多年,苦心孤诣,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狂草受到了书法界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被同行誉为“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
书法相伴
1937年,王友智出生在河南省民权县一个书香门第,1962年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湖南长沙,在当时的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并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系担任专职书法教师。
1997年他从长沙理工大学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草书的研究之中。王老表示,从他开始学书法,至今已与书法结缘70年,感触最深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要取得成绩极其不易。他认为自己50岁以前基本是积累期,50岁以后写得有进步。但是半年后再看半年前,又有很多不满意。
王友智深情地描述潜心研究了近20年的狂草。他说狂草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远古走来,越走越年轻,但是不管多年轻,总有传统的元素作支撑。王友智认为张旭、怀素的书法博大精深,精美绝伦,无法逾越。“刚开始看,不觉得有多高明,但越钻越觉得丰富,可以相伴一生。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在唐代以前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后来的书法在客观上都没超越它们。我总结的原因是唐代以后发明了雕版印刷书,后来又有了活字印刷书,大的书写环境变了,人们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阶段我们更难以超越古人,古人留下的经典我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年近80岁王老至今已举办个展多次。2005年,他的狂草首次与观众见面,当时在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第二次是2008年,他自己评价那一次的作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艺术常新
观王友智的书法,潇洒有气势。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评价王友智的书法说,他的书法艺术有几个特点:一是学者书法,与北大倡导的“文化书法”一脉相承;二是以经典为依托,在临写中创,在创中临写;三是人书俱老,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大气盘旋;四是体现了一种“大书法”“大境界”,哪怕是手札、手卷乃至小斗方都体现出一种大气象。
王老相信先贤,坚守传统。他认为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不能跟着别人跑,那样就没个性了。而个性又根植于传统文化,没有传统的东西作基础,是谈不上任何个性的。他的狂草兼有篆书的挺拔线条、楷体的漂亮结构、小草的线条连绵。
熟悉王友智的人都知道,在书法练习上,他有90%的时间用来临帖、读帖,只有10%的时间用来握笔书写。有时写一首唐诗、宋词或者顺口溜,也再与原帖对比,发现不足后继续加紧练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