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狂草书法家王友智·磨砺出笔锋 挥毫写春秋

2013-06-05 16:24:17来源: 光明网驻湖南记者 张 英

打印 字号: T|T

王友智近影

6月8日,王友智先生的狂草书法展将在湖南省展览馆举办。这对于湖南书法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王友智是从事书法教学的书法家,30年从教生涯加上退休后的10多年,苦心孤诣,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狂草受到了书法界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被同行誉为“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

书法相伴

1937年,王友智出生在河南省民权县一个书香门第,1962年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湖南长沙,在当时的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并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系担任专职书法教师。

1997年他从长沙理工大学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草书的研究之中。王老表示,从他开始学书法,至今已与书法结缘70年,感触最深的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要取得成绩极其不易。他认为自己50岁以前基本是积累期,50岁以后写得有进步。但是半年后再看半年前,又有很多不满意。

王友智深情地描述潜心研究了近20年的狂草。他说狂草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远古走来,越走越年轻,但是不管多年轻,总有传统的元素作支撑。王友智认为张旭、怀素的书法博大精深,精美绝伦,无法逾越。“刚开始看,不觉得有多高明,但越钻越觉得丰富,可以相伴一生。中国书法的篆、隶、楷、行、草在唐代以前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后来的书法在客观上都没超越它们。我总结的原因是唐代以后发明了雕版印刷书,后来又有了活字印刷书,大的书写环境变了,人们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阶段我们更难以超越古人,古人留下的经典我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年近80岁王老至今已举办个展多次。2005年,他的狂草首次与观众见面,当时在书法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第二次是2008年,他自己评价那一次的作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艺术常新

观王友智的书法,潇洒有气势。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评价王友智的书法说,他的书法艺术有几个特点:一是学者书法,与北大倡导的“文化书法”一脉相承;二是以经典为依托,在临写中创,在创中临写;三是人书俱老,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大气盘旋;四是体现了一种“大书法”“大境界”,哪怕是手札、手卷乃至小斗方都体现出一种大气象。

王老相信先贤,坚守传统。他认为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不能跟着别人跑,那样就没个性了。而个性又根植于传统文化,没有传统的东西作基础,是谈不上任何个性的。他的狂草兼有篆书的挺拔线条、楷体的漂亮结构、小草的线条连绵。

熟悉王友智的人都知道,在书法练习上,他有90%的时间用来临帖、读帖,只有10%的时间用来握笔书写。有时写一首唐诗、宋词或者顺口溜,也再与原帖对比,发现不足后继续加紧练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