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旦推荐的寇准,牛脾气一生没改

2013-04-28 10:16:55来源:2013-04-26 人民网

打印 字号: T|T
 
  寇准(961 年— 1023 年),字平仲。 北宋政治家﹑诗人。 在宋太宗、宋真宗 两朝群臣中, 以刚 直、敢言出名。死 后11 年,宋仁宗赐 谥号“忠愍”。今留 传下来的著作有《寇 忠愍诗集》3 卷。
  寇老西,也就是宋代名臣寇准,在《夜审潘洪》、《寇准背靴》等传统戏曲节目中,以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过艺术终归是经过加工的,真实的寇准一般人反而就不知晓了,连他的籍贯也会弄错。戏曲上往往称寇准为“寇老西”,操着山西口音,爱喝陈醋,如果真以为他是山西人,就大错特错了。《宋史》里记载得很清楚, 寇准是“华州下邽人”,也就是今陕西省渭南市人。
  在朝堂上跟皇帝“说理”
  寇准是“官二代”出身,他的父亲寇相是五代后晋魏王府里掌管文书的官员。大概是受父亲的熏陶,寇准18岁就考上进士,迈入仕途。但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今后的仕宦生涯会如此大起大落。
  寇准最初在基层锻炼,当过知县等小官。没几年,就平步青云当上了京官。但他一来,就和皇帝言语不和。有一次在殿里奏事,说话太猛,把宋太宗气得拍案而走,寇准还不识相,拽着皇帝的衣服让他坐下继续说理,一定要说个明白。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寇准这种做法,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好在宋太宗觉得在一群平日只会唯唯诺诺的官僚中,寇准显得格外“另类”,反而对他欣赏有加,认为他刚直,将他比作唐太宗时期的贤臣魏征。
  可在同僚中,寇准就不那么走运了。不久,因为他和其他大臣在朝堂上互相揭短,以致争吵起来,皇帝怒不可遏,把寇准贬到青州做知州。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
  当庭争吵固然欠缺君子之风,但宋太宗此时大概也只是想压一压寇准的火爆脾气而已,对他的才干还是十分欣赏的。不久就把寇准调回京城,让他做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一向禁止大臣们提立储问题的太宗,还主动和寇准讨论起该立哪位皇子。当太宗问起襄王如何时,寇准回答:“知子莫若父。您觉得哪位皇子可以,决定就是了。”虽然没有明确回答,但口气明显是支持的。太宗也因此坚定下来,立襄王为皇太子。
  没过多久,寇准的牛脾气又给自己惹来了祸患。因为他与别的大臣有了矛盾,太宗斥责了他。他倒好,不管不顾,跟太宗都争起来。结果可想而知,气急了的太宗这次将他贬到了河南邓州。
  寇准这一去就是好几年,直到太宗驾崩,都没能回来。
  襄王也就是宋真宗继位,寇准因先前有保荐之功,才干又为真宗赏识,被重新起用为宰相。他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就此展开,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澶(音同馋)渊之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