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重建三槐堂--精品细读 古为今用
张浩撰写的文章《从三槐堂到三教堂》、《符氏三姐妹》已在《汴梁晚报》上发表(见2012年12月29日、2013年3月2日《汴梁晚报》),两篇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汴味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开封文化旅游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笔者深受感动,掩卷长思,感慨颇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精品细读,富有哲理,带给人启迪和思索。读是品的基础,品是读的目的、是读的升华。叙述历史不可避免要引用史料,容易枯燥冗长。张浩没有照抄史书,而是将史料浓缩,用文学语言表述出来。 “符彦卿是宋朝初年的魏州节度使,他的3个女儿先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被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三姐妹。”“‘三教合一’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创,三教堂顿时教徒云集,香火鼎盛,成为开封最热闹的一大文化胜景。从此,三教堂便‘鸠占鹊巢’了。这就是历史,三教堂带着冗长的回音把三槐堂给融化掉了。”“传承千年的‘三槐文化’和传承数百年的‘三教合一’哲学思想理论是中国人的创举。不仅是三槐王氏的荣耀,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象征,折射出开封古老文明的脉络。”这些段落夹叙夹议、妙语连珠、趣味盎然,极富文学色彩,一个整版一口气读完让人仍觉意犹未尽。《从三槐堂到三教堂》的结尾采用散文诗的笔法,对仗工整、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古为今用,把品读开封历史与当今开封的文化旅游事业相结合。张浩是复建三槐堂的发起人,曾策划、组织撰写了十余篇有关三槐堂文化研究和复建的文章在报纸、网络上发表,引起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两篇文章建议开封复建三槐堂和以符氏三姐妹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建设旅游景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如能实施将成为开封两个新的旅游亮点。《从三槐堂到三教堂》发表后,对复建三槐堂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切中要害,对开封影视文学创作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作了阐述,提出把开封影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荧屏的建议。“影视文学作品理应拍成电影、电视剧,‘纸上谈兵’不是目的。开封作家创作出大量的汴味影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荧屏的却寥寥无几。”这固然和作者未得符彦卿“真传”,嫁“女” 无方有关, 而没有“红娘”牵线搭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致开封影视文学的影响还只停留在书本上。
拍摄影视剧的资金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我市的影视文化公司很难承担。术业有专攻,让作家又当编剧又当制片人确实勉为其难,这是我市作家创作的大量影视作品不能投入拍摄的重要原因。如能成立一个文化“红娘” 中介机构,把我市作家的影视作品介绍给全国各地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公司和制片人,我市作家的影视梦一定会圆的。
张浩十几年写了十余部汴味影视文学作品,养老金几乎全花在联系影视剧的拍摄上,这种执著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