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粮食安全挑战连连 博鳌发出"共同应对"声音
粮食安全一直是个全球性问题。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60亿,估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80亿。总人口数量如此巨大,可粮食生产却日益受到耕地数量减少、环境污染、土壤品质下降、水资源匮乏以及气候剧烈变化等因素的制约,粮食生产、供给挑战连连。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韩长赋部长在演讲中指出,受历史、自然、经济发展等条件制约,亚洲目前仍有5.6亿人吃不饱肚子,占全球饥饿人口的近2/3。
我们把目光移回中国。我们是粮食生产大国,以占全球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并且自2004年起实现粮食生产“9连增”。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自给率尚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如此骄人的成绩却不足以令国人沾沾自喜,因为我们还是个粮食消费大国。我们的粮食进口逐年大幅增加,当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米和大麦等进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说,中国粮食生产供应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势必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冲击与影响。
民以食为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加上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刚需”是日渐增强的。然而,在诸如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均耕地缩减、水资源日益缺乏、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污染加重、农业建设滞后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未来中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空间还能有多大呢?
粮食需求日趋加大,增产的瓶颈却日益增多,缺口怎么办?眼光朝外可不可以?虽然进口将是中国保证粮食供给的必然选择,但国际市场可调节的数量并非无度,全球粮食供应量即使还有增加的空间,也毕竟还是有限的。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可谓“命运共同体”,区域粮食安全政策协调尤为重要。加强亚洲区域及国际协调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亚洲各国携手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同时,应当注意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关联和协调,还应当注重解决生态环境恶化、损失浪费等影响粮食生产的问题,更应当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方面下足功夫。
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来解决,这一点一定不能动摇。
我们也相信,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发出的粮食问题“声音”,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加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与区域粮食安全协作,特别是在农业国际政策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尤为重要。
亚洲各国携起手来,共同维护粮食安全必将更有力量,也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