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西安事变的幕后推手王炳南

2013-03-27 15:05:36来源:2013-03-27 来源: 天津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王炳南,1908年2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团结了杨虎城,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他主张扣蒋

  1936年12月11日,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到止园找杨虎城密商。张、杨认为蒋介石顽固不化,苦谏无效,而自己已被逼得无路可走,只能采取先礼不成而后兵的办法。在交谈中,两位将军内心都有扣蒋的想法,但谁也不愿先说出来。张学良想到了王炳南,突然对杨虎城提出:“王炳南不是在你那里吗?找他来商量一下。”

  杨说:“他这个人思想激进。”

  张进一步问:“他是什么想法?”

  杨说:“他主张扣蒋。”

  张立刻高兴地说:“这也不能不说是个解决的办法。看来也只好如此了。”至此,两人才彻底公开了自己的想法。

  联络员、情报员、牵线人

  西安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商解决西安事变大计。17日周恩来到达西安的当晚,立即同张学良会谈,同时指定罗瑞卿找王炳南了解杨虎城的情况。

  王炳南汇报了他所了解的杨虎城的情况。杨虎城曾对王说:“有两个停止内战的办法,一是与红军合作反蒋,以压蒋停止内战;二是联合全国各地方实力派(华北的韩复榘、宋哲元,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共同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杨着重于实现第二个办法。关于“兵谏”,杨虎城在决心捉蒋的前夕说:“把这个摊子(指部队)这样摔了,响!值!”

  关于扣蒋的问题,王炳南说:“杨将军认为蒋介石从背叛大革命以来的行动,充分暴露了此人说话不算数、翻脸不认人的丑恶本质。因而他对蒋的警惕性很高,并认为处理稍有不当,必将遭到残酷的打击报复。关于放蒋问题,杨将军没有思想准备。杨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是地位平等的两个政党,可战可和,而他是蒋的部下,如果轻易放蒋,蒋一旦翻脸,他的处境就与共产党有所不同了。”

  对于王炳南提供的上述情况,周恩来非常重视。事实上,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杨虎城本来是不同意释放蒋介石的,经过周恩来一次又一次耐心地说服,杨虎城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终于接受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但是杨感到苦恼的是,如果放了蒋,自己实在太危险。他想来想去,心乱如麻,因此曾向王炳南发脾气。王炳南把情况向中共代表团作了汇报。周恩来很注意,向杨虎城作了多次解释和说明。

  在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中,王炳南担任周恩来的联络员、情报员,同时充当着杨虎城和张学良之间的牵线人,频繁地活动在三方面之间,成为三方面都重视的人物。

  中共代表团回延安不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亲笔写信,对王炳南在西安事变中的工作予以高度赞扬。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