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立春吃春饼 追溯春饼的历史渊源

2013-02-17 12:42:28来源:

打印 字号: T|T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晋,兴于唐。

  古代记载

  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咬春’。”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如陈元靓《岁时广记》亦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

  清《调鼎集》一书中曾记载了春饼的制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食用,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春饼制作方法

  烟台人喜欢吃春饼,但春饼怎么做才更好吃呢?记者走访了幸福社区“大地春饼”店,面点师郑艳君向记者介绍了春饼的制作秘诀:

  第一步:和面。面粉适量,加一点盐,用滚开水泼到面粉上(烫面约占三分之一),用筷子拌匀;再用温水把剩余的面粉和匀。把面粉揉成团后,用保鲜膜封好。醒半小时后再揉一遍,封好。反复几次,揉到面团光滑细腻就行了。

  第二步:制剂。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大小一样的剂子,再压成饼。拿起其中一个面饼抹上点油,和另一个面饼横截面对齐,压成一个面饼,再盖上塑料布或保鲜膜醒半小时。

  第三步:擀饼。把双手抹上油,面饼放在光滑的案面上,用擀面杖轻轻压过,擀成薄饼,越薄越好。

  第四步:烙饼。平锅烧热,饼摊在平锅上,变色即可拿出,一张饼从中间分开变成两张,这样烙出的饼口感筋道,卷上菜不易碎。    
 
  来自 文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