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竹雕 移木接竹仿古胜古可追溯到900年前

二O一一年,王新明在意大利向威尼斯孔子学院学生演示竹雕手艺
第六代传人,15岁便尝试办厂
记者了解到,据《奎山王氏族谱》和家族秘传,以及王家珍藏的古代竹刻花板牙雕,初步考证“王氏竹雕手工技艺”始祖可以追溯到900年前宋徽宗时期,即王氏入闽第六代(入仙第五代)王求。王求又传竹、牙雕技艺于侄孙王相,此后一直以父子传承的方式传至王新明及其儿子王震,祖传历史计四十五代以上。
王新明于1973年出生于榜头王氏竹雕世家,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是“王氏竹雕”工艺第六代传人,15岁出师后便尝试办厂。他创作的竹雕艺术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中获金银奖162项。
其中,竹雕《西方三圣》获2003上海中国工美大师精品展金奖,《“达摩系列”文房四宝》获2010中国礼品展金奖,竹雕《春晓》获2001上海中国工美大师精品展金奖。

竹雕作品﹃芭蕉罗汉﹄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王新明将莆仙“精微透雕”绝技运用于当地各种竹根茎雕作上,采用独家祖传秘方对作品进行防霉、防蛀、防腐等技术处理,又施以特殊的仿古涂饰,达到巧仿古胜古的艺术效果。
据介绍,竹雕技艺工艺流程有十多项,通过选料、锯坯、蒸煮、脱脂、浸泡(防腐防蛀)、设计、描稿、打坯、修光、磨光、仿古等制成。根据不同的竹子雕刻出不同的作品,比如有刺而坚硬的竻(lè)竹,是创作竹圆雕的主要媒材,玻璃竹竹筒则多刻为笔筒、香筒,罗汉竹的竹节或竹根,大者可作异形笔筒式人物,小者可作为手玩把件。
王新明介绍,学习这项技艺需要下苦功夫,而目前从业人员不多,高技能大师级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传统技艺濒临失传之危,因此急需采取更好的保护措施。
与职业中专合作每年实训120人
王新明介绍,他所在的仙游竹木人家工艺厂有1500平方米场所可以用于传承授艺,且已于2005年申办“仙游县竹木雕刻工艺研究所”,专研竹雕手工技艺,几年前又申报成立“高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了扩大传承力度,“王氏竹雕”还与仙游职业中专进行产学研协作,对民间竹雕技艺人才进行工艺传承人的技术培训,每年实训学生120人。同时建立传承保护机制,每年培养20名以上竹雕艺人。
记者从市非遗中心了解到,根据此前制定的五年保护计划,2018年,将与高校联合办班,建立传承基地,并重点保护、扶持传统竹雕技艺,促进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今后还将开展技艺交流活动,举办专业学术研讨活动,组建并扩大专业技艺队伍。
(感谢莆田市非遗中心提供资料)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