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文革”中倾情关怀知识分子
2013-02-05 14:36: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日期:1982年9月13日
版面:《人民日报》第7版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孟晓云、丛林中
内容概述
王震上将解放后奉命戍守新疆,还当过农垦部长。他利用党内的特殊地位,延揽和庇护大批落难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这篇报告文学记载了王震与丁玲、艾青、张权、杜鹏程等文化界名流的交往。
特别感人的是,“大右派”艾青在发配东北的火车上不敢暴露身份,没想到快到牡丹江时,列车广播喊道:“艾青同志,请你下车,站台上有人等你。”原来是王震亲来迎候!王震还站在卡车上宣布“大诗人艾青,他是我的朋友”,让大家欢迎他。
丁玲作为文艺界“反党集团”首要人物,到东北劳动改造。王震温言抚慰:“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
王震不可能完全脱离那个阶级斗争年代对知识分子的不当政策,但敢于跟打入另册的知识分子交朋友。他一方面让农场领导“政治上帮助老艾,让他接近群众,了解战士”;一方面又率真地对艾青说:“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骂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写文章骂我!”
经典名句
中国文化落后,读书人可贵,我和贺老总都喜欢文化人。知识这东西很宝贵呀!
难道我不会作官?作官有什么,每天看看报,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听听收音机,干杯,然后批批报告:所拟甚妥。这种人是没有灵魂的! ——王震
背景和启迪
在党内高级干部中,“文革”结束前善交知识分子朋友的,王震是突出的一个。某日,诸将军作客于王震家中。忽闻警卫报告,剧作家陈白尘到访。王震急忙“轰”走诸将军,亲至大门,执陈白尘手进客厅,相谈甚欢。
在延安整风中,王震是率先批评王实味杂文的:“前方的同志为党为全国人民流血牺牲,你们在后方吃饱饭骂党!”将军不同寻常的地方,是在进城后,紧随周恩来、邓小平的战略思路,意识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型,“看到了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才有了进军新疆途中收罗人才,包括刚刚俘虏过来的国民党技术人员;敞开农垦大门,欢迎“右派”知识分子。
记者深情写道:“纵观历史,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一个社会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标志。”王震虽是工人出身,却领悟到:无论士农工商,无一例外都要进化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一个支点。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胡耀邦倡导“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今天,当有人热衷于把关心社会治理的“公共知识分子”妖魔化时,重温王震的言行无疑是暮鼓晨钟。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人民日报《还是那双眼睛》全文阅读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