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王一新时代”的海南农垦改革走向何方?
2013-01-08 09:54 来源: 人民网 2011年12月,王一新在海南农垦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言(资料图)
“请求大家从心里接纳我为海南农垦人,因为我深爱着这片热土,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们!”1月5日晚,在官方正式发布“王一新被任命为山西省副省长”的消息后,海南农垦网在1月6日刊发了原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的告别信,在这封字里行间显露着深深的“农垦情结”的告别信里,王一新简单回顾了五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海南农垦的不舍和祝福。海南农垦系统一名人士称,这封信在农垦内部引起了较大震动。
但不管如何地不舍,对海南农垦这艘“巨轮”来说,王一新掌舵的时代都已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海南农垦改革的下一步,究竟会走向何方?
改革前夜“空降”农垦
2007年5月17日,王一新告别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的位置,出任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成为海南农垦系统历史上最年轻的总局局长。这时的海南农垦,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
海南农垦建立于1952年,是“屯垦戍边”的产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天然橡胶为主,农、工、商、旅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群体。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海南农垦拥有土地1282万亩,占海南全省的1/4,橡胶园总面积363万亩,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垦区有职工、家属103万人,占海南总人口的1/8,其中在职职工32.54万人。垦区自办一批文教卫生和社会事业。其中包括:中专5所,普通中学97所,小学450所;医院94所;农垦公安局及其分局、派出所109个;另代管三个镇和一个乡。
和全国其他农垦系统一样,海南农垦在经历半个多世纪之后,越来越受累于庞大的社会开支。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垦区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73亿元,每年垦区社会负担开支达10亿多元。其中包括社会保障、中小学经费补贴、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道路建设维修、医院经费、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卫生防疫、场管乡镇政府经费、护林保胶等。
上个世纪70年代,占据海南省1/4土地、1/8人口、遍布海南全省18个县市的海南农垦还是海南经济的中坚力量——凭借天然橡胶优势,曾经是全省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巩固南疆国防、带动海南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那时农垦职工走到哪都让人羡慕,但受国内橡胶和其他各类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体制原因的影响,到了2005年前后,其对海南全省GDP的贡献比重已经从高峰时的超过40%下滑到不足7%。海南农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
由于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落后于海南整体水平,因此在垦区,实行属地化管理改革的呼声很高。
但改革谈何容易?在2007年之前,海南农垦长期实行“省部共管”体制。所谓“省部共管”是指,省里管农垦局级干部任免,农业部管资产、经营和发展。这种体制使“人”和“事”不统一、责任不对等,结果是,农垦系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独立“王国”,中央管不到,省里又管不了。
2008年1月,国务院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组长、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到海南农垦进行调研时表示。现在海南农垦的发展落后于地方,是体制限制和机制不灵束缚了农垦人的手脚。政府办企业,是为企业戴上手铐。企业办社会,又为企业戴上脚镣。现在的改革就是为企业彻底松绑。
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角色转换
其实早在2000年前后,海南方面就意识到了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1999年,海南省主要领导就曾力主进行农垦改革。但海南农垦属地化管理最终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关于“钱”的问题不好解决。有知情人士称,海南省政府当时也在担忧“省里是否有钱养活农垦”。
为了解决海南农垦的问题,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南代表团甚至专门提交议案,请求国家将海南农垦列入中央国企范围,享受中央国有企业改制的优惠政策,不过这个议案并未获得批准。
2006年前后,在海南省的一再努力推动下,海南农垦改革的事项终于上升到了国家层面。2007年,由财政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农办、国务院研究室等几个部委联合组成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完成了海南农垦改革的方案起草工作并上报了国务院。
就在这个关键节点,王一新来到了海南农垦。从一名学者型政府官员,到一名企业家,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这其间的甘苦或只有他自己明白。
把王一新空降到农垦,可以说是海南省对海南农垦改革空前重视的体现。对此,海南省领导并不避讳。2007年5月,在宣布王一新任命的大会上,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于迅就指出,“省委对王一新的安排,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干部交流的精神,从我们海南和农垦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此前海南农垦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思路一直在海南农垦内部“打转”,海南农垦迫切需要一位既有能力,又“眼光开阔”的领导。王一新在大型企业工作多年,与北京的新闻界、商界、政界人缘颇佳,又在省政府从事过综合工作,他来海南农垦工作,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海南农垦总局的一名干部甚至说,“王局长来了,本身就是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农垦改革的最大重视和支持。有了他的到任,海南农垦改革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而王一新本人对此感到更多的是责任,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农垦块头大、包袱重、矛盾多,是块“硬骨头”,啃起来并不容易。“国务院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同志指出,海南农垦要通过改革为全国农垦改革趟出一条路子。海南省委把农垦改革作为本届省委三件大事之一,我深感责任重大,但通过对农垦企业的深入诊断,我还是有信心让海南农垦三年变样,五年重新在海南岛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我们又一次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错过,我们会被抛弃得更远,我们将成为农垦的罪人。”
农垦改革“掌舵手”
“中央对海南农垦的关注和期望很高,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值很高,农垦人对改革的热情也很高,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农垦新的班子担负着很高的使命,不敢有丝毫懈怠。”王一新曾对媒体表示,无论是管理体制下放海南省,还是农垦内部的机制转换,现正进行的改革是一个大的拐点,是转向标,是在创造新历史。农垦改革乃大任务、大职责、大使命。能置身和参与这样的改革,是自己的幸运。
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要求用5年时间实现海南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并建成以天然橡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集团。
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就此启动。如果说,当时海南农垦是一艘即将出海的巨轮,那么王一新就是这艘巨轮的掌舵手。所有关注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名年轻的掌舵手身上。2009年1月,2008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王一新获2008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奖。主办方为王一新公布的获奖理由是:一场酝酿七年的农垦体制改革在2008年正式展开,王一新就是这场覆盖海南四分之一土地、八分之一人口改革的操盘手。他坚信改革成功将让海南的农村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农垦的拐点将会是整个海南经济的拐点”。
但获奖的王一新却没有几分欣喜,他在随后发表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中说,2008年7月的一天,他在离海口65公里的地方见到了一个退休的老工人,他的年龄大概比王一新父亲还大,看起来身体很不好。他拉着王一新的手说,他每个月能报销的医疗费只有几块钱:“当时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但是没有怨恨,但是我的心却深深被刺痛着。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地方,是代表了农垦,我想也代表了农民,我有三个梦想,第一,我希望十年以后中国的农民兄弟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二十年后中国的农民能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三十年后,中国农民能过上美国人那样的日子,只有中国农民牛起来了,我们中国人才能真牛!”
海垦改革下一步
在王一新的操盘下,海南农垦逐步走出往日困境,焕发出一个现代企业的勃勃生机。
从2007年至今,在国务院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指导和支持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垦区民生得到大幅改善,集中解决了垦区4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修建了4000公里场区水泥路,完成了电网改造,建设了11万套保障性住房。垦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省级统筹,历史拖欠的工资、医药费、养老金、社保费全部还清。
海南农垦的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取得突破,垦区近500多所中小学校、职工五项社保、民政、气象等职能已移交属地管理,教师待遇和职工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垦区各农场正在按“三融入”的要求,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2010年9月,海南省农垦总局与农垦集团实现政企分离。2011年1月7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海南橡胶”成功上市,当天市值就超过470亿元,使海南走出国内A股市场农业板块第一大股,也成为海南农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2011年12月,海南农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业,成为中国农业企业首家财务公司;2012年12月,由海南农垦控股的海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业,不仅丰富了海南农垦集团的金融产业,也将大大促进海南大宗商品贸易流通业的发展。2012年,为响应海南省“项目建设年”,海南农垦开工、上马的项目多达数十个。海南省农垦集团也由此形成了天然橡胶、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和金融服务竞相发展的格局。
一组数字也可证明海南农垦改革前后的成绩变迁:2007年海南农垦亏损近5000万元,2010年实现利润超过5.2亿元,2011年利润超过8亿元。
201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分别作出批示,对海南农垦3年来改革、发展与稳定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但王一新2012年1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遗憾地说,尽管按照国务院的改革方案要求,海南农垦改革五年的目标已经实现,但从完美的角度来讲,“三融入”的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但工作的调动已经不允许王一新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施展自己的操盘技巧,或许正是如此,他在告别信中满怀深情地表示,“虽然我离开农垦了,不能再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但是我会时刻关注农垦,祝福农垦!”
但他对农垦改革同样充满信心,“海南农垦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农垦发展寄予巨大期待,我坚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海南农垦一定会不辱使命,创造新的辉煌。”
可以想见,进入“后王一新时代”的海南农垦,无论谁来接盘,其改革的每一步同样都会引起巨大的关注。(记者 宁远)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