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陶瓷收藏家王传明:谈越窑窑址与真假越窑瓷的辨识

2013-01-25 16:21:22来源:中华东南王氏 - 福鼎王氏

打印 字号: T|T

2013-1-24 10:38:22 来源: 瓷库中国  瓷器收藏家:王传明

    (瓷库中国网)陶瓷收藏家王传明:谈越窑窑址与真假越窑瓷的辨识。

越窑介绍

唐代陆龟蒙所谓“九秋风露越窑开,茶得千峰翠色来”主要指浙江余姚上林湖的越窑。上林湖是一个天然的湖泊,面积达177万余平米。窑址在它的东西两岸,从北端的木沟湾到南端西安的燕子坤到北端的吴家溪,窑址十分密集。

越窑是越州窑的简称,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越窑,越州所烧,始于唐,即今浙江绍兴府。在隋唐曰“越州”作为一种地方特产。唐通常以窑所在的州名来呼称瓷窑。越州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豁的余姚,上虞境内,所以统称为“越州窑”越窑始建于汉,这比前人“始建于唐”的推测要早得多。

越窑自创建以来,发展很快。这时的主要窑场在会稽郡上虞,始宁两县,即今上虞曹娥江两岸,现以查明在上虞境内的三国时的制瓷作坊40余处,比东汉时增加4倍。西晋的制瓷作坊遗址有六七十处,比三国时又增加近1倍。可见当时陶瓷烧造发展非常迅速。与此同时,在绍兴县九岩,王家楼,古窑庵,新民,下青塘等址发现10余处,萧山县上董,石盖村,余姚县竺山,陈家岙......等15处至今保存可证的瓷窑遗址。

三国越窑青瓷的胎质釉色与东汉相同,胎质细腻呈灰白色,烧结坚硬,不吸水。西晋时胎色加深,普片作灰色或深灰色。鉄与钛又是一种着色剂,这是越窑瓷胎呈现浅灰,灰色的原因。瓷胎外普遍施青釉,釉层均匀,上釉的部位根据器胎色淡,西晋以后胎的呈色起衬托作用。

越窑瓷器收藏鉴别:

越窑的窑是采用龙窑,龙窑的特点就是储量大,由于龙窑的烧成气氛难以掌控,所以越窑窑址中出土的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青釉和窑瓷片。三国,西晋越窑瓷器造型时尚是把许多器物作成动物的模样,如羊型,狮型烛台,熊灯,鸟杯和蛙盂等。

仿宋代越窑鸟盂,釉面干涩混浊,薄釉面,色呈青釉瓷,胎质呈灰色,类似这样的釉很容易误判是越窑器。真正的宋越窑器釉面滋润,光滑,有玉润之感,上面刻着简单的纹饰,胎呈灰色,胎质细腻,由于越窑的名气大,仿越窑器越来越多,近年来,仿越窑的器物也很多,常见有马,犀牛,骑马俑等,但釉面干涩,做工粗劣,没有神韵感。要识辫越窑器,需要多看书,多看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