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泉州元宵灯会圆满落幕

元宵灯会,大量市民前来赏灯,热闹非凡。(陈小阳 吴嘉晓 摄)
热词:泉闽南文化周
昨晚,2012泉州元宵灯会圆满落幕,今年元宵灯会中心展区首次回归坊间,更加便于市民观赏花灯。灯会期间可谓人气爆棚,粗略估算,三天时间里,仅灯会的中心展区云就吸引了50多万人次的赏灯人潮,与往年相比剧增近一倍。这也充分实现了活动组织者把今年元宵节办成“人民的节日”的初衷。
气温骤降 人潮渐退
昨晚8时许,记者在市区新门街“名门·时尚商业街”中心展区看到,前来观赏花灯的市民元宵夜大幅减少,后城旅游文化街和泉州商城广场两个分展区的状况也大致相似。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市文广新局社文科科长谢万智说:“以往观灯高峰都是出现在正月十四、十五两个晚上,正月十六到场赏灯人群会大量减少,气温骤降也是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
不过,综合三日的计算,高达50万人次的观灯人潮足以说明元宵灯会市民参与度之高。以往泉州元宵灯会中心展区都是设在府文庙、开元寺、承天寺等处,今年中心展区首次设在开放式的街区,更容易聚集人气。此外今年花灯以传统挂灯为主,各参展花灯高挂在街道两侧,更加方便市民观赏。
文化旅游品牌价值提升
此次灯会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前来观灯,经过多年的打造,泉州元宵灯会已经成泉州市文化旅游品牌。
“太让人吃惊了!一个传统文化项目竟然吸引如此多的市民前来观赏,简直是花灯文化的狂欢节。”前天晚上,来自福州的林先生面对蜂涌而至的人潮不禁感叹到。他说,今年元宵灯会带着一家人来泉州旅游,就是冲着这里的灯会来的。在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不少海内外游客,其中不少也和林先生一样是慕名前来赏灯的。
同时,也有一些游客建议要进一步丰富泉州元宵灯会的内涵。他们认为,泉州闹元宵习俗名扬四海,可以在灯会现场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动项目和民俗展演,将泉州元宵灯会打造成为泉州闹元宵的文化大观园。
80盏花灯将赴菲展示
今年展出的花灯数量比往年多出不少,这么多漂亮的花灯展出后将放在哪儿呢?也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今年元宵灯会结束后,泉州市将会精挑细选出80盏花灯到菲律宾展览。”泉州市艺术馆馆长郭飞跃说,每年元宵灯会结束后,参展的大部分花灯都是统一收集到泉州市艺术馆收藏。今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将把大部分花灯送到海内外参展,进一步扩大泉州花灯的影响,提升泉州文化的知名度。今年春节前夕,该馆就组织了70盏各具特色的泉州传统花灯到台湾省台南市老街神农街,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此前,泉州花灯已送到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过,受到热烈欢迎。
除了将部分花灯参加对外交流外,泉州市艺术馆还精选了部分优秀花灯在该馆和市非物质文化博物馆进行展示和研究,促进泉州花灯的保护和弘扬工作。 □本报记者陈智勇 实习生王璐
[责任编辑:宪生]
附:各地闹元宵情景
新塘杏田社区舉行廟會鬧元宵
巡境活動中火鼎公婆表演。本報記者 王詩偉 秦 越 文/圖
本報訊 炮竹鳴,鑼鼓響,昨日中午,晉江新塘杏田社�"的延慶寺一派熱鬧景象,時値元宵佳節,新塘杏田社�"舉行一場熱鬧的廟會鬧元宵。
昨天的廟會,除了有游神儺舞的祭神活動外,還有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民間文藝活動。
“我們祖祖輩輩每年的今天都是這樣�",這個游神的廟會活動從明朝末年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不僅是一個民俗活動,我們也在把它當做是一個文化遺産在延續。”社区"的老人吿訴記者,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杏田社区"都會舉行這樣的廟會,這一天也是居民們一個祈福求平安的民俗節日。
安海千人游燈會歡歡喜喜鬧元宵
■本報記者 王詩偉 秦越 文/圖
本報訊 “賞燈咯,賞燈咯”,走在游燈隊伍最前�"的“鋪�"們”一邊跳着自編的舞蹈,一邊向沿途的路人吆喝着。他們滑稽的裝扮,喜氣的舞蹈,爲昨晩安海的千人鬧元宵游燈會增加了濃厚的節日喜氣。
昨天傍晩,暮色已經暗了下來,安海老街�"的游燈隊伍卻早已在一片喧鬧中準備就緒。七點鐘剛到,鑼鼓敲響,游燈活動正式開始。游燈隊伍共分爲三個方陣,從中山北路出發,向下墟巷走去。
本次游燈會的負責人之一顔呈禮吿訴記者,像這樣有組織的游燈活動是從前年開始的,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次了,這樣的鬧元宵游燈會都是由民間的文化協會組織,群衆自發參與進來。
據顔呈禮介紹,今年的游燈會規模�"于前兩次更大,而且,今年的游燈會結合當地的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閩南風俗元素,列隊方陣中加入了很多閩南特色的表演項目,如南音、車鼓等。
上千市民挑燈巡游。
東石梅峰村舞“香龍”鬧元宵
揷滿香的“龍球”戲“香龍”。本報記者 王婉芳 文/圖
本報訊 昨天晩上8點,在晉江東石梅峰(型厝)村,一年一度的元宵舞香龍熱鬧開場……伴隨着炮竹聲,夜幕中,一條“火龍”在村道上蜿蜒游動,所到之處盡是歡呼雀躍與祝福之聲。
在十幾個精壯小伙的舞動下,長達二十多米的“香龍”搖�"擺尾,上下翻滾,神氣十足地在人群中游動。“香龍”的身體由稻草繩子捆綁而成,上面揷滿了點燃的檀香。村里的男女老少帶着一臉興�",把香龍團團圍在中間,丑怪的“火鼎公婆”則在一旁打情駡俏,趣味十足。
據介紹,相傳北宋時期,村莊經常遭受水災和瘟疫,村民們都以爲是妖魔在作怪。爲驅邪祈福,村里在元宵節舞“香龍”,幷傳承了數百年。2010年,該活動被列入晉江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録,目前正積極申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圍繞在“香龍”的四周,一根根系着7盞煤油燈的竹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叫“酒盞燈”,有“添丁”之寓意。
第六屆泉州·澎湖“乞龜”民俗文化活動揭彩儀式舉行
大米龜點睛揭彩 泉澎兩地共祈福瑞 ■本報記者 陳維曦 秦越 文/圖
本報訊 元宵佳節,細雨飄灑,泉州天后宮花燈高懸、人群煕攘。在朦朧的春意中,第六屆泉州·澎湖“乞龜”民俗文化活動揭彩儀式隆重舉行,泉州與臺灣澎湖兩地民衆齊聚一堂,共祈福瑞。
在揭彩儀式開始前,記者在殿前聽到了熟悉的晉江鄉音。原來,雖細雨飄灑,但“乞龜”活動仍吸引了忠誠的晉江媽祖信衆,只見來自陳埭、磁�"、紫帽等鎮的晉江群衆一邊等待揭彩摸“米龜”,一邊不忘捐資購買“平安瓦”。“只要20元人民幣,就能買到一片瓦,爲正在修建中的媽祖梳妝樓‘添磚加瓦’,祈佑安康,我理應要多多奉獻!”來自陳埭溪邊的丁明端高興地説。
鑼鼓奏響、禮炮齊鳴。當重達5萬斤、象征着福壽安康的“大米龜”被朱砂筆點亮雙眼,展現生機,立即被前來參加“乞龜”活動的民衆團團圍住,大家從�"到尾摸遍“米龜”全身,口中念着“摸龜�"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干,摸龜尾吃到有�"有尾。”祈求一年的幸福平安。
泉州文廣新局局長張鎮國説:“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泉臺兩地共有的民風民俗,再現了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的密切關系。”
臺灣澎湖縣旅游處處長張瑞棟也帶領着工作人員以及澎湖天后宮的信衆共40多人來到“乞龜”揭彩現場。“如今泉州與澎湖交流已經非常緊密,我希望‘乞龜’活動能�"續舉辦下去,通�"這樣的民俗文化活動推動臺灣與大陸更加密切的交流。”他還吿訴記者,今年恰逢泉澎兩地宗敎直航十周年。2002年7月,澎湖天后宮進香團直航泉州,開啓了海峽兩岸“小三通”宗敎直航的“破冰之旅”,十年來,兩地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成果豐碩。他希望兩地的相關人士能攜起手來,盡快促成澎湖與泉州晉江機場的空中直航。
據了解,“乞龜”作爲非常古老而又獨具閩南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早年由泉州流傳到臺灣澎湖,幷在澎湖得到很好的傳承發揚,而泉州已失傳數十年。從2007年開始,臺灣澎湖、泉州兩地天后宮便聯合在泉州天后宮舉辦“乞龜祈福”活動,今年已進入第六年。
電音三太子也摸一把。
加深兩岸文化經貿交流·晉江東石鎮與臺灣布袋鎮締結友好鄉鎮
■本報記者 董瑞婷 王婉芳
本報訊 昨日,晉江東石鎮與臺灣嘉義縣布袋鎮正式簽訂《友好鄉鎮協議書》。2010年5月兩鎮曾初步達成締結“姐妹鎮”的合作意向,多年來互動良好,人緣相親、地緣相近、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此次兩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書的正式簽訂,將爲兩地共同發展奠定良好基石。
協議約定,雙方將本着誠懇交流的宗旨,就雙方的地域文化展開溝通與交流,擬在人情風俗、閩臺文化等方面進行學術硏討活動,在雙方的努力下開展經常性友好往來,雙方就經貿、文化等方面開展經常性合作,互通信息,實現雙贏。
同時,爲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經常化與規範化,雙方指定專門的聯絡人,每年在兩地之間輪流舉辦一次以上的交流活動。而針對兩鎮居民人員交流、�"光旅游、探親訪友等活動,雙方應主動在晉臺提供交通、住宿等方面的服務及便利。
臺灣一國兩制硏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臺灣布袋鎮鎮長蔡坤彬、布袋鎮嘉應廟主任委員蔡清忠及60多位臺灣鄉親共同見證簽約儀式,幷舉行閩臺燈俗民俗元宵座談會。
“這是我第二次到東石鎮,算起來我跟東石很多鄉親都是宗親。”臺灣布袋鎮鎮長蔡坤彬表示,兩岸東石人都是兄弟,今后東石鎮、布袋鎮不僅可以在文化上進行交流,還可以擴大到經貿農業方面的交流。
東石鎮鎮長黃少偉表示,布袋鎮的許多方面都跟東石相近,簽訂友好鄉鎮協議書后,雙方除了�"續加深文化方面的交流,在漁業、農業等方面還可以相互借鑒,幷能爲東石的發展“傘”經濟、宣傳“傘”文化提供平臺。
據介紹,布袋鎮位于臺灣嘉義縣西南沿海,面積約61.73平方公里,是晉江東石人在臺灣的主要聚居地,其3萬的人口中,有八成以上祖籍地在晉江東石,産業以漁業爲主,其自然風貌和民俗,和晉江東石很相近。每年元宵,布袋鎮的臺灣鄉親都會返回祖籍東石鎮參加“兩岸同數一宮燈”活動,傳承兩岸共同傳統文化。
此外,昨日,東石鎮、布袋鎮互相贈送了紀念品,共同在東石文體活動中心廣場種下友誼樹。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