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腊旭,孝顺,善行河北

2013-01-24 14:42:01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大义儿子”王腊旭:孝顺是献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供图/冀中能源邢东矿 

 2013-01-16 10:01 长城网 1月10日,刚从“儿子”王腊旭位于邢台市的家回到自己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的家中不过三四天,周金香和老伴儿又接到了“儿子”、“儿媳”接他们到家去住的电话。“儿媳妇说趁着有空逛了逛街,给俺和老伴儿挑了几件新衣服。这么多年了,俺老俩身上的衣服,都是他们买的。我直说别再买了,他们还非要买。”周金香嗔怪的言语里充满着幸福。

  在周金香家的厨房里,堆放着新买来的米、面、油,还有一个个的食品箱。“这都是前几天俺们回家时,腊旭给用车拉回来的。春节就更不用说了,啥年货他都给准备好。家里的两个冰柜、一个冰箱从没空过,矿上许多老人羡慕得不得了。”周金香说,今年元旦时,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过了个快乐的新年。

  自1989年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职工王腊旭走进这个家庭,迄今已23年多。他用质朴大爱抚慰着中年丧子的霍文通、周金香夫妇,用热血青春撑起这个苦难家庭。再次和记者回顾起这么多年王腊旭的真情和付出,霍文通也不禁感慨道:“腊旭他们的体贴与孝顺,就是亲儿子、儿媳,也不过如此啊!”“多年来,‘爸妈’一直把我当亲儿子般疼爱。在我心里,他们就是亲生父母。儿子孝顺父母,这是应该的!”面对两位老人的夸赞,憨厚的王腊旭这样回答父母。

  王腊旭多年义务赡养工友霍文通、周金香夫妇的事迹去年7月经本报等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王腊旭也因此被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授予“道德楷模”称号,获得省“百名青年风尚人物”称号。冀中能源股份公司13万名员工掀起了学习他先进事迹的热潮,孝老敬亲的氛围越发浓厚。王腊旭女儿所在的中学也开展了向他学习的活动。“新一年里,孝顺仍然是我献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王腊旭说,他要让“父母”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
 

链接:矿工奉养工友夫妇23年 为一双儿女改姓氏

来源:河北青年报2012年7月28日要不是周金香老人含泪写下长达16页的亲情故事并致信媒体,她的邻居甚至“孙子”、“孙女”都还不知道,这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原来是“组合”而成的。“儿子”王腊旭,义务奉养霍文通夫妇23年,甚至让妻子和一双儿女都姓了“霍”。

■王腊旭夫妇陪“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  ■ “以后俺就是您的儿子”

  65岁的周金香是冀中能源邢东矿退休职工霍文通的老伴,今年2月,她给媒体写了一封长达16页的信,讲述了她和“儿子”王腊旭的故事。

  昨日,记者与周金香取得了联系。一提起“儿子”王腊旭,周金香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不沾亲不带故,可他比亲生儿子对我们都好!”

  周金香告诉记者,1988年底,她18岁的儿子因意外去世,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恍惚。那时,19岁的王腊旭与时年45岁的霍文通都在东庞矿工作,得知他们家的不幸后,王腊旭便经常登门看望,帮忙做家务。不知不觉间,周金香把王腊旭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几天见不到,就跑到矿上找他。

  1990年的一天,王腊旭发现周金香在哭,知道她又想儿子了。他含泪拉住周金香的手说:“妈,以后俺就是您的儿子,以后俺管您,孝敬您。”

  ■ 妻子、儿子和女儿都姓了“霍”

  据了解,王腊旭的老家在邢台县白岸乡小西庄,家里弟兄三个,他是老小,他要给霍家做“儿子”的事遭到了全家反对,但王腊旭最终说服了父母,搬进了霍家。

  当时,霍文通每月只有100多元的工资,为救儿子,还欠下四万多元外债。王腊旭当时的工资也仅100多元,他只留个零头,剩下的都用来帮霍家还债,直至还清。

  为了安慰霍文通夫妇,在儿子和女儿出生后,王腊旭让他们都姓“霍”。王腊旭的妻子王洪香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霍洪香”,“这样孩子就不会有疑问了”。

  ■ “亲儿子也做不到这份儿上”

  王腊旭的儿女出生后,一家人靠着霍文通、王腊旭两人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王腊旭连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可再苦再难,王腊旭夫妇从来都没有亏待过老人。一天深夜,周金香肚子疼得厉害,王腊旭背起“妈妈”,一口气跑到社区医院,陪着输液到天亮。“亲儿子也做不到这个份上啊!”周金香说。

  提起这23年来的艰辛,王腊旭坦言,他的思想也微微波动过,“可我一走,这个家就全完了,老人经历过一次丧子之痛,我不能再让他们受伤害了!”

  “对照王腊旭,很多职工都在心中反思自己。”邢东矿党委书记达乙更说,在王腊旭的影响下,矿区里孝老敬亲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