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七七事变”中的宛平县长王冷斋

2013-01-24 14:38:19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2年10月29日03:19 来源:现代快报  魏风华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会被扭曲;只有翻开历史的细节,才能看到真相!本书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为您一一还原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细节,将历史的真相交还给您。

  1937年7月8日0点20分,牟田口打电话给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福冈县人),要其跟中国方面交涉,允许日军进入宛平搜查“失踪士兵”。随后,一木带队出动了。

  听到事变的消息后,蒋介石在庐山下了一道命令:

  命令孙连仲第26军立即向保定一线集合;庞炳勋第40军一部向沧州集结;万福麟第53军向北平以南的固安、涿县一线前进;高桂滋第84师前进到北平西北的怀涞;中央军汤恩伯第13军开向临近北平的南口,并在保定设置行营,以徐永昌为主任、林蔚为参谋长。随后,又补充了一个命令:把中央军捷克式野战炮第7团北调保定,归孙连仲指挥。

  命令下去后,蒋介石立即给宋发电报,叫他赶紧到保定调度,不要再回北平!但宋哲元还真有主意,死活不听,直接去了天津,拜访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在宋达到天津前,北平市长秦德纯一个接一个的电报发向庐山。蒋介石回电,要求其作“必战”与“牺牲”之决心,积极应对事变。

  庐山紧张,北平那边更紧张。

  松井说:皇军士兵失踪,王县长想必知道这是多大的事!士兵丢失时,我们演习的清水中队有可能从背后受到你们的攻击,你们必须对日军士兵的失踪负责!王冷斋说:你们的演习在深夜,宛平城门早就关闭了,难道士兵会飞进城里?你们说演习部队可能受到攻击,“可能”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们也不确定,还是你们想象出来的?况且,我方已奉命调查,守军并未有开枪者,城中更无日军士兵!

  樱井说:王县长!你似乎还没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王冷斋:恰恰相反。寺平说:哦?斋藤说:这就对了……看得出来,这个小秘书一直想插话。

  王冷斋说:最近你们的军队一直围着宛平演习,不分昼夜,还不够严重吗?如果我们的军队到东京去这样干,想必阁下也不会同意吧!樱井一愣,说:皇军屯住在这里,依据的是当年跟贵国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这恐怕不是你该考虑的事吧!

  王冷斋没有搭理樱井,面对松井说:正如樱井阁下所言,我是小小的县长,华北这几年风云变幻,能说上话的都是双方的大员,一县之长,九品而已,在你们眼里更是无足轻重。但松井机关长,国家公事,既在任上,唯有恪尽职守,而无大小之分。调查昨晚之事,本人既然受命,便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冷斋是福州人,曾上过保定军校,1935年任北平市政府参事,1937年才就任宛平县长,身处火山口的王县长,在事变爆发前就一直跟日本人打交道,日本人在他那里没有得到任何便宜。

  中日双方谁也没松口。樱井跟松井用日语嘀咕了两句,然后说:既然如此,不如成立一个联合调查小组,咱们一起去宛平看个究竟。王冷斋说:愿意奉陪。

  小组中方成员有王冷斋和冀察政务委员会负责外交的两个人,日方成员除樱井外,还有寺平、斋藤,一共六人,在清晨赶往宛平。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朝阳如血。

  中日双方僵持时,王冷斋发现:宛平到北平的电话打不通了,电话线显然被日军切断了。他跟秦德纯那边失去了联系。王县长立即把秘书洪大中叫来,叫他秘密潜入丰台,在那里想办法找一台电话机,把宛平跟北平的通讯连起来。洪大中奉命而去。费尽周折,在丰台靠近日军兵营的一家商会,洪大中找到一台电话机,此时商会已人去楼空。这个电话,一边可以打到北平秦德纯那儿,另一边可以打到宛平王冷斋那儿,就这样,洪大中藏在丰台,秘密把两地间的通讯又恢复了。

  这时,已经从北平赶到丰台的牟田口派人带信,叫王冷斋和金振中亲自出城与之谈判,被王、金回绝。王县长叫跟他从北平同来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专员林耕宇出城跟牟田口谈判,日方这边派出的同行人员是寺平。为防日军偷袭,王县长和金营长没开城门,而是用绳子把二人从城头上放了下去。

  虽然有日本人在城里,但此时城外的一木清直小动作不断,日军不时炮击宛平,其中一发炮弹打到县政府,屋子塌了一角,尘土弥漫,樱井吓了一跳,心里大骂城外的日军:干的这叫什么事儿啊!

  此时日军已拿下回龙庙,随后一木兵分两路,一部进攻铁路桥(事变爆发后平汉线已中断),一部徒步渡过永定河,来到对岸,从西面向卢沟桥包抄。金振中得到战报,立即带着部队去恢复阵地,中日军队在平汉铁路桥发生激战!在铁路桥争夺战中,两边的士兵都非常着急,失去了用步枪一枪枪打的耐心。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两边就都冲了上来,开始了提前到来的白刃战!刺刀拼上了,战刀和大砍刀也对上了!

  很多人把七七事变叫“卢沟桥事变”,但从7月7日夜到8日天黑前,卢沟桥一线实际上并没有接火。只是在一小队日军渡河时,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进行了警备。7月8日,北平的记者们发稿时,把第29军长官一再提到的“桥头阵地”(平汉铁路桥)当成了位置重要的卢沟桥。历史就是这样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中午时,铁路桥那边,日本人不打了。一木接到牟田口的电话,说樱井他们在宛平。一木还恼火呢,说这事怎么不跟自己打招呼。牟田口在7月8日下午3点多赶到铁路桥阵地。一个小时后,旅团长河边正三到了丰台。在前线的牟田口,以现地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名义写了一封给金振中的信,叫一个曹长骑着自行车给金振中送信,提出把樱井他们送出宛平,要求城里的中国军队在当日下午5点前撤到城西10里外。

  老金的回信很给力,并“幽”了日本人一“默”:牟田口大佐阁下,我等不撤,将与此城共存亡。威胁无用。至于樱井等人,他们也愿意与城共存亡,望你不要顾虑!

  入夜后,金振中选了150人组成敢死队,每人配发步枪1支、手榴弹2枚、大刀片1把,在重机枪连的掩护下,猛扑回龙庙。这里先前是中国军队的阵地,士兵们对地形十分熟悉,摸过去后,先是手榴弹全部投出去,然后抡着大刀片冲,很快便把防守阵地的50多个日军都剁了。

  到了7月9日,在北平,双方又经过一番谈判,达成可停火协议:中国军队退到永定河以西,日本军队撤回丰台,宛平城内的防务交由保安队负责。中国这边开始执行协议,但宛平外的日军却不走。

  北平那边,7月10日上午,王冷斋去秦德纯处参加中日联席会时,出现了“异动”。当时在座的,中国这边,除秦、王等人外,还有冯治安师长;日方那边是樱井、斋藤等人。

  秦德纯质问樱井:为什么协议达成后日军仍不时袭击宛平,而且没把军队从城外撤干净?你们已严重违反协议,由此产生的后果应由你们承担!

  樱井搪塞:我们在搜寻战死的日军尸骸啊!这对我们很重要。

  秦德纯说:我们可以出人帮你们找,但限期为24小时,无论找到没有,无论找到多少,宛平城外的日军都必须全数撤回丰台!樱井说:好。

  但正在这时,日本人寺平跑了进来,在樱井耳朵边嘀咕了几句,后者说:我得出去打个电话。随后,他对在座的日本人一使眼色,都出去了。最终是: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