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会稽)王览世家
王览世家 为会稽望族之一。据《晋书》、《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氏族》、《山阴天乐三泉王氏宗谱》等载,姑以王览为一世,简谱如下:
王览(206~278),字玄通,晋咸宁四年(278)卒。六子:裁、基、会、正、彦、琛。
二世王裁,字士初,抚军长史;王正,字士则,尚书郎。
三世王导(276~339),字茂宏,丞相,父裁,六子:悦、恬、洽、协、劭、荟;王旷,正子,淮南太守。
四世王洽(323~358),字敬和,导诸子中最著名,升平二年(358)卒于官,年三十六。二子:珣、珉。王羲之,字逸少,王导之从子。祖正,父旷,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等七子,徽之子桢之。
五世王珣,字元琳,五子:弘、虞、柳、孺、昙首。
六世王昙首(394~430),太保弘之弟,宋元嘉七年(430)卒,子僧绰嗣。
七世王僧绰,年十三,文帝引见,拜便流涕哽咽,上亦悲不自胜。元嘉末,文帝颇以后事为念,大相付托,朝政大小皆参焉。孝武即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愍侯,子俭。
八世王俭(452~489),字仲宝,长子骞嗣。
九世王骞(474~522),字思寂,本字玄成,与齐高帝偏讳同,故改焉,梁普通三年(522)卒,子规。
十世王规,字戚明,天监十二年(513),改造太极殿毕,献《新殿赋》,其辞甚工,子褒,魏克江陵,进入长安。
十一世王褒。
十二世王鼒,字玉铉,隋安都通守,石泉明威侯。
十三世王弘直,字长宗,魏州刺史,谥曰孝,为汉王元昌友。
十四世王琳,字方庆,以字显,其先自丹阳徙雍咸阳。父弘直,高祖规,曾祖褒。
十五世王皦字光辅。
十六世王宠。
十七世王仲连,扬州录事参军。
十八世王绍。
十九世王玙方庆六世孙,玄宗(713~755)在位,久推宗老子道,好神仙事,广修祠祭,扉神不祈。玙上言,请筑坛东郊祀青帝。肃宗立,累迁太常卿,又以祈祷见宠。乾元三年(760)拜蒲、同、绛等州节度使。
二十世王及,中书舍人。
二十一世王,字声仁,右谏议大夫。
二十二世王搏,字昭逸,王玙曾孙,光化三年(900)罢为工部侍郎,贬溪州刺史,又贬崖州司户参军,赐死兰田驿。
二十三世王依。
二十四世王言,唐黎阳令。
二十五世王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
二十六世王祜(约915~978),字景叔,大名莘人。祖言,仕黎阳令,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晋天福(936~943)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乾德三年(965),知制诰,太平兴国(976~983)初,移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祜文章,清节廉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三子:懿、旦、旭。王祚,从晋祖(936~942)入洛,掌盐铁案,汉祖(947~948)镇并门,统营兵拒契丹,委祚经度刍粟,即位擢为三司副使。历周为随州刺史,显德(954~960)初,制华州节度,以祚为刺史。未几,改镇颍州。宋初,升宿州为防御,以祚为史。
二十七世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人,王祚子。汉乾祐(948~950)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显德六年(959)加右仆射,太平兴国七年(982)八月卒,年六十一,子贻孙、贻正、贻庆、贻序。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人,王祜次子,天禧元年(1017)薨,年六十一,帝临其丧,废朝3日,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三子:雍、冲、素。王旭,字仲明,王祜季子,大中祥符(1008~1016)间,旦既薨,敭中外,卓有政绩,由兵部郎中出知应天府,卒年六十八,子质。王懿,王祜长子,子睦。
二十八世王素,字仲仪,王旦季子,熙宁(1068~1077)初,还,以学士知太原府。汾河大溢,素曰:“若坏平晋,遂灌州城矣。”亟命兴舟楫,筑堤以捍之。一夕,水骤至,人赖以安。入知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仍故职致仕,卒年六十七,子巩。
二十九世王克明,贻正子,尚太宗女郑国长公主,改名贻永,与父同行。王巩,王素子,有隽才,长于诗,从苏轼(1037~1101)游。轼守滁州,巩往访之。
览曾孙王羲之,东晋时已定居山阴,其子王献之等为山阴人。因年代久湮,辗转迁徙,谱牒散失等诸多因素,绍地羲之裔孙今已无考。今绍地二十余族览裔,均系其孙晋丞相王导之裔,故以王导为一世,按世次汇列于下:
二十六世孙丹阳知县王贵,以直言罢归林下,由淳安清溪徙居山阴钱清东塘,其子王信由东塘徙枢里,王贵九世孙王伊山也从钱清徙枢里(今钱清镇里、外枢村)。
二十九世孙王然,宋绍兴(1131~1162)初,官浙东提举,致仕后居会稽之五云乡。王伶,宋南渡官秘书丞,居山阴,其曾孙王垿南宋时由山阴迁会稽王家堰(今属上虞市)。
三十世孙宋淮南参议王随,南渡居山阴,其次子宋宣教郎王炼文,字沅之,复字世卿,由项里徙居潞庄之峧里,长子起文之曾孙亦居峧里(今属齐贤镇潞阳村)。王佐,绍兴十八年(1148)状元,与父王彦世居山阴禹会乡广陵里,其曾孙王爱简,宋季自清江迁居延寿乡仁里(今杨汛桥镇里王村)。王公褒,佐弟,字补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自山栖徙居越城江桥,其曾孙王谦避元乱由江桥徙蛏浦(今属上虞市),谦十世孙王悌,明正德间,由蛏浦迁礼江(今孙端镇新河村)。
三十一世孙王适,字道一,又作道立、中立,宋绍兴壬子(1132)进士,兵部员外郎,绍兴间慕会稽山水佳胜,由余姚徙居山阴天乐永仁(义)里,命其地曰三泉,亦名王家湾(今属萧山市),其子王籍迁居清溪,籍子王怿南宋时由清溪徙山里,孙王穀(怿之侄)南宋时由清溪迁居山前(今均属萧山市)。
三十三世孙王杰,宋枢密直学士,元兵入临安,起义护陵,隐家攒宫,其六世孙王廷基居攒宫牌下(考攒宫近地只牌口,无牌下),廷基长子王允镔徙前王村,次子允鉴徙居后王村(今齐贤镇前王、潞阳村)。王继铉,元初由诸暨隐居梅里(今柯桥镇梅墅村),其曾孙王冕隐居九里山。
三十四孙王源,宋、元间守祖父墓,迁居翠山湾(今属越城区东湖镇翠湾村)。王杞,宋浦阳尉,居浦阳,其孙王彦弼,元延祐间由浦阳迁居山阴感凤乡(今属斗门镇)。
三十六世王铨,元时由上虞达溪迁山阴三都三图堰头(今斗门镇东西堰头村)。
三十七世孙王维杓,又名策,行惠一,宋元之际始居会稽翠山湾,后赘居山阴林头(今属齐贤镇)。王道得,元时由上虞迁潞庄前王(今齐贤镇前王村)。
三十八世孙王廷琪,宋、元之际由会稽五云乡迁山阴五都五图潞庄(今属齐贤镇)。
四十二世孙王华,字海日,明赠新建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由余姚秘图山(今龙泉山)迁居府城光相桥(今属越城区北海街道),其子明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先生)生长、生活主要在绍兴,葬于山阴之洪溪,墓尚存。今存《山阴王氏宗谱》、《山阴天乐三泉王氏宗谱》、《山阴王氏家谱》、《绍兴新河王氏族谱》、《山阴天乐王氏宗谱》、《中南王氏宗谱》7部81册。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琅琊王氏世系表
- · 溯源山东的“王姓世家”——神奇的“进士家
- · 琅琊王氏
- · 阳新王氏起源概述
- · 琅邪新安王氏祖王壁公世系探考
- · 江西赣州信丰小河王氏世德堂宗支溯源
- · 槐荫堂王氏属于新安琅琊王
- · 麻城王氏世系表
- · 新安琅琊王氏
- · 三槐王氏的上源是琅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