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钩沉:鱼山王氏源流考
鄞县鱼山王氏,世居今鄞州区桐桥乡鱼山頭村。考新修《鄞县通志》舆地志-氏族篇载,古为“马湖乡鱼山頭,始祖为宋节度使衡,字钧则,自姑苏来。祠在本村桥后,额署王氏宗祠,堂名《崇本》,支祠在桥前,堂名《报仁》。王氏宗谱六本,已五修。四世松房派维贤,分居桓村;梅房派分居武林;竹房派分居王夹嶴。” 但原本族谱几毁於文革,幸得廿六世祖仁义公,不畏险恶,抢救宗谱于虎口;堪任劳怨,护佑世牒至今朝。卷存半数,德馨一方!
家母严氏桂仙,亦桐桥乡梁桥人氏。少时常听其叙古:我鱼山王家始祖,乃从太原迁来。於何朝何代,何方何地,俱朦胧仿佛,无据可考。原本家藏小家谱,也毁於早年灾火,故始终心存缺憾。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托族亲,有缘复得《鱼山王氏族谱》残本前三卷,下所称《原谱》者。但因俗事缠身,未於细勘。
古云:盛世修谱。今当天下太平,世盛物隆。我华夏文明,以孝当先。炎黄子孙,唯亲为本。然敬祖睦族,莫过于宗祠;继世延祚,全在乎族谱。我鱼山王氏续修世谱,已时不再待!
今细考《原谱》,序称七修於民国廿六年,即1936年。首卷载有历修谱序。 序载《鱼山王氏族谱》,始修於明朝宏治十年,即公元1498年,历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宣统,民国,共有七修。但七修谱所载《宏治谱》序言,却谓《重修宗谱原序》,可见定有前谱,惜并无首谱序言,想必修谱时,前谱已失。首谱修於何年,已无从稽考。因此鱼山王氏宗谱实已八修,今则九修矣!
鱼山王氏之始祖,据明鲍璋所作宏治谱序载曰:“王氏之先,宋大觀时有諱衡字钧则者,由进士第,授嘉义大夫。建炎初,扈高宗驾至明,勅赐权留制置监海事。衹谒惠政祖祠,揽其地之形胜,遂卜居於此。实为王氏開基之始祖也!”唐宋时宁波始称明州,建炎为南宋高宗皇帝年号,始祖公钧则,护高宗驾至明州,是建炎三年八月後事,即1130年末,至今已有877年矣!但始祖公祖考寓居,生平功绩,概无辑录。择居鱼山,则是为拜鄞江镇惠政祠,即今俗称它山庙,所供奉之祖宗。据历次谱序所载,祖辈先贤每修谱时,均欲蠡清以上祖史实迹,但皆苦於无从稽考而未果。故稽史认祖,乃鱼山王氏历代先祖之宿愿也,我能不殚精竭力而为之哉!
三月初访鄞江镇它山庙,并录得孚惠侯庙碑记。其所供神祇王公讳元暐,乃唐时任鄮县即鄞县令,唐太和四年浚通小江湖,五年筑它山堰,太和七年它山堰浚工。唐開成年间建筑烏金土塘,烏金碶和積瀆碶。唐武宗會昌初年建造行春碶,翦除水患。任鄮县令十有八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百四十七年,王公告老还乡,黎民感王公之功德,立生祠之祭祀,四时香火奉供。北宋建隆三年立廟。咸平四年廟宇扩建。南宋乾道四年赐廟号《遗德》。宝庆三年追封王元暐为善政侯。諄佑九年加封善政靈德侯。清嘉庆十年加封孚惠侯,追封孚惠王。元暐公治水德政,也载於唐书,宋史等正史和四明,宁波等地方志。
宋以前之鱼山王氏世系,原谱均无记载,史籍亦无可考。经互证鄞县志所载,和遗德庙孚惠侯王元暐公碑记,查证我鱼山王氏始祖,应祖籍山东,瑯琊郡临沂人氏。但自纂谱以来,虽遍查史志牒谱,寻访书店藏馆,却无收获。存世王氏族谱甚多,却非鱼山王氏祖牒。四月初,访得湖州王听兰先生,搜罗王氏族谱甚众,遂决定前往访购。四月末,於听兰先生处,得见清光绪十九年慈城王庸敬先生所撰《王氏通谱》之《瑯琊王氏通谱》支谱,似合王元暐公碑记所载,但谱籍浩繁,竟达三箱,此非一二日所能穷竭,遂决购回,以作细研。
回甬后,逐册细勘,终觅得祖源,赫然在目。今将我鱼山王氏直派世系,及先公俊伟,择一二录述於下,以飨同族及后世,详见所附世表:瑯琊王氏本姓姬,出周朝武王本系。至东周灵王太子晋,字子敬,因谏议朝政,不合被废,其後宗敬家平陽,原太原府属,乡人称之‘王家’,而以王为氏,乃瑯琊王氏一世祖。十六世祖秦大将军王翦,十七世王贲父子,为秦始皇朝征战,统并中国。廿五世祖骏,汉御史大夫,著鲁论二十篇行世。迁山东琅琊,今临沂,始称琅琊王氏。三十四世祖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官临川太守迁江州刺史,书《兰亭序帖》,为千古书圣。四十九世祖绍卿,唐金华令,以女为唐穆宗恭僖皇后,生唐敬宗,敬宗即位尊为皇太后。绍卿公赠司空。五十三世祖叔文,唐进士迁户部侍郎兼度支尚书盐铁二副使。五十六世祖丝,真宗时进士,任兴国军司理,辩重辟十有一人,郡称神明,任职衢州,金华守阙,多有惠政,雪冤狱,民以紫檀肖像祀之。拜殿中侍御史,安抚湖南。以兵部员外郎知通州,召权三司盐铁判官卒。五十九世祖,为我鱼山始祖王公钧则,世居睦州,今浙江建德淳安,宋大观三年,以苏州籍登贾安宅榜进士,任江西道漕运判官,升节度使,又晋为嘉议大夫。建炎三年冬,护宋高宗驾至明州。
《瑯琊王氏通谱》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卷,辑录《鱼山王氏族谱》。本谱以钧则公为第一世,排行也与原谱同,世系修至二十一世友字排行,或瑯琊王氏八十二世。世系所录与原谱略有不同,且较原谱详细。由是观之,本谱应是宏治朝修谱时佚存,故更显珍贵。五月初,经察鄞江镇龙观乡鱼山王氏桓村派宗祠,在原祠《積慶堂》主殿两侧立柱,竟发现两副残存楹联,内容於谱序所载相符,至为惊喜!其一上联曰:“南渡勤王奉丹诏”,下联曰:“它山谒祖去乌衣”,其文正合谱序。 其二上联曰:“当宋室开基绵…”,下联曰:“扬明州发跡传…”,寓意未全,下文疑有脱失。其史即我鱼山王氏自宋建炎以来,自鄞江鱼山肈基,分派繁衍。而桓村王氏宗祠则是我祖宋朝遗迹也!勤王即宋高宗赵构。宋高宗幸明州之史实,多见于史册,而其实迹极少。且桓村尚存王元暐公家庙,王氏子孙,世代奉祀。虽曾毁损於文革之中,目前已修茸一新。此佐证王元暐公乃鱼山王氏之祖无疑。
然何谓‘乌衣’? 考《瑯琊王氏通谱》:三十一世祖“览长房诸孙,有曰导者,晋封始兴公,谥文獻。虽派仍其旧,曰临沂。渡江後,卜宅东冶,後嗣居江左,人文蔚起,甲第蝉联。其最著者,导三子,中书令洽子孙,六朝时宋侍中僧绰後,曰乌衣派。” 此证始祖公谒它山祖祠之前,疑乌衣派为祖,谒元暐公後,稽清为兰亭世系也!何有此疑?盖乌衣派子孙,有世居南昌即‘豫章’者。而兰亭系后裔,“唐有举明经者曰重,自豫章还迁会稽。”间有此误。盖因我鱼山琅琊王氏三十五世祖操之,为晋秘书监侍中尚书,出为豫章太守,其後居豫章。重为四十七世祖,又从豫章还住会稽。
然元暐公之为琅琊王氏排行,於通谱却不可考。据元《延祐四明志》载苏为所作《重修善政侯祠堂记》:“善政侯瑯琊王公讳元暐,册封之典,图志载之备矣!按有唐太和年,出佩铜章,字人海,徼时属承宽之後。” 据《它山庙碑记》载,元暐公生於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唐穆宗长庆元年中进士,应为二十一岁。《瑯琊王氏通谱》载四十九世祖绍卿公之女,长庆初册立为妃,当年在二十左右。故元暐公当为绍卿公子,与穆宗皇后为兄妹,最为合理。至于长幼,已不可考矣!
《新唐书》载绍卿公曾为金华令,考明万历《金华府志》,唐时金华县令有王姓者,名不详。又《它山庙碑记》载,元暐公曾任金华府七品同知。其间与绍卿公渊源,丝缕可见。承宽应为绍卿公字,而人海应为元暐公字。
鱼山瑯琊王氏自五十九世钧则公始。 因五十二世叔文公官户部侍郎,通谱与原谱均袭户部侍郎分支。钧则公子三,分三房。长子字守耐,为松房之始,宋官朝奉郎。次子字守操,为竹房之始,由吏员任湖北江陵主簿。三子字守靖,为梅房之始,官御干。然梅房子一,字仲仁,迁居武林後即无联络。
松房子一,名惠字仲恩,因宋时官居郎干,通谱冠其派为郎干公派。仲恩子二,长子名惟延,而非维贤,字子长,迁居桓村,通谱冠其派为桓村派之始。次子字子量,居鱼山,为郎干公派世系。
竹房子二,长子名志,字仲灵,居鱼山,宋绍圣间进士,官吏部侍郎敕授正议大夫。通谱与原谱均冠其後嗣为侍郎公派。次子名忠,字仲直,徙居凰山,子六,为凰山派世系,宋时任湖北南昌府酒税课大使,通谱与原谱均冠其後嗣为大使公派。其次子名未详,又迁居王燕山,为王燕山派之始,此派後嗣无考。三子字道迁,随父任至南昌,卒葬鄞江白坟山頭。其子有排行季三,季六者,名未详,原谱将以上世系归入大使公派。其四子名任,字道远,宋时官迪功郎,迁居凤山,为凤山派之始。其五子,六子,通谱均载有世系,而原谱未续。
经考王夹嶴宗祠碑记,载世祖籍坟老凤山,宗祠名“双桂堂”,祖宗坟地名老坟山。又碑记载有王夹嶴王氏先祖有在福建为县令者。今考通谱所载,凤山派琅琊王氏六十三世,即鱼山王氏五世祖名大烹,字重贤,排行千七者,其次子纲,字立道,行添十五;纲四世孙,即六十七世祖道佑,字仁裕,行泰六;道佑嗣子,行壮十;其次子尹焕,字友倫,号百梅,行升十一。明朝由贤良任左军都督府都事。宣德中改福建仙游令,期间有德政,邑人建祠祀之。卒归葬鄞县老坟山。老坟山今在王夹嶴。推测老凤山即为凤山,老字为後世所冠。
今鱼山王氏有桥後宗祠《崇本堂》,桥前宗祠《报仁堂》,双桂王氏宗祠《双桂堂》,与王夹嶴宗祠同名,据此可证,双桂村王氏为原谱所载大使公派,与王夹嶴王氏同为竹房侍郎公派次子忠之後。而凰山与王燕山均在鱼山附近。今将通谱世系与原谱世系相互参证,粗略整录鱼山王氏后裔分布及树系如下,供分村修谱时参考。如有错舛,亦可在竣谱时纠正:
始祖公衡
松房公 竹房公 梅房公
桓村派 郎幹公 侍郎公 凰山派 迁武林
始祖公 始祖 始祖 始祖公
惟延 识 志 忠
桓村 鱼山 鱼山 凰山
职 任
季六 大烹
大使公派 凤山派
鱼山 王夹嶴
鱼山王氏
桥後 桥前
《節慶堂》 无考 《双桂堂》《崇本堂》《报仁堂》《双桂堂》
鱼山王氏分布鱼山頭,桓村,王夹嶴,排行一致。鱼山王氏自钧则公一世祖始,仍沿用世前排行。自八世祖起寿字,亦琅琊王氏六十六世,以下依次排行三十字为:
寿泰荘升宗 辅德文明隆 中和正直崇 孝友智仁恭 承芳积庆同 世祚永昌荣
查原谱所载,我祖父承涎,父芳严。我行积济字彭寅,乃鱼山王氏第三十世,亦琅琊王氏第八十八世矣!同族中子孙繁盛,已有至世字辈者。原排行再过四代即告罄矣!故趁此修谱之良机,撰得三十字排行,供族人参议,以待再续,愿我鱼山琅琊王氏,世代无穷竭焉!
经纶佐国邦 书章育后生 竞奋振家业 勤俭理财帛 诚信孚天地 厚实谐亲朋
鱼山村崇本堂,於民国八修族谱,仅存前三卷。所幸生生图完好,於本次续修,较为方便。而桓村,王夹嶴及他祠,宗谱已不可觅,只好根据通谱存卷,族人中依今日排行,宗室次序,勉强为之。但续谱本意,首当光扬先祖,振兴后世。岂在於一朝一代枝连乎!况乎我等周武子孙,虽分派繁衍,然本乎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始祖公自建炎宅明州,其间历宋金元明,至弘治续谱,经四百年。至于五十八世祖生卒德行,今尚百觅不得。其间兵燧连连,生灵塗炭,世祚不续者众矣!。而我王氏,躬耕鱼山,生息绵延,至於今日,又何他求哉!我将通谱相关原文,及所觅得先祖公传记等典籍,影印附予本考记之后,以备後世好史者察之!我鱼山王氏得以续世谱,乃得益於简侯王庸敬公之德,故载其墓志铭於後,一并记以感之!此次纂谱觅祖,得我夫人王氏继英,朝夕相助,同途劳顿,也当铭记不忘也! 考通谱及原谱,我鱼山王氏分支,尚有七十世宗俊迁居大卿桥派,六十九世升新迁居钱王庙派,六十四世师迁居鄞城派,六十九世升伦三子同迁横山派,六十八世顺壮迁居江陵派, 六十九世升逵迁居南京派,及敬翁公桥后智字辈兄弟迁镇海者甚众。当此修谱盛典,凡我鱼山琅琊王氏同宗共脉,且同族宗亲可证,而谱牒无考者,自当依宗规录入。原谱宗规,句读於后。然今时过境迁,物换星移,宗规族律,亦当由族人共议,适时应势,顺流推舟,不负光揚先祖,勉进后代,绵延世世之宏旨。为撰谱之便利,兹将辑谱所需之内容,规范为格式,附诸於後。各房族人只需依例填写。缺项者亦填无考或不详,此无可奈何之举,唯排行不可紊也!
琅琊王氏第八十八世
鱼山王氏第三十世孙 积济 彭寅 谨拜恭撰
公元二千零七年丁亥丙午月甲午吉 日
渔溪王氏有崇本堂,其祖万庄,世源河北真定。据老谱记载,与唐王维有一定渊源。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