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王氏渊源
淳安王氏系出太原其可考而知者唐江西观察使仲舒卒其子宏迁宣州孙翔迁婺源翔之孙仁谅后讳万者复自婺源迁睦之始新源万之元孙讳荫号梓溪者生六子皆析以居长文政居今环水次文晃居遂安文德居洪祈文宗居高山文异居湖东文忠居湖西由万而来迨今二十余世子孙之众衣冠之美非他族比可为盛矣一日云南道监察御史宾以谱序见属因受而阅之自万而上散居宣歙惟存派系疏远在所略也自万而下生婚卒葬谱不一书亲近所宜详也是谱环水子孙所修者也于文政派加详焉重本支也间附以洪祈居湖东西之派而弗及高山遂安者举其所知而缺其所未知也神景有寺以先世祠宇所在子孙祭享饮福于此著之者欲时葺以图存也瞻茔有局局有田岁收其租之入足以供祀事详之者昔已废而今复之也呜呼明世派别尊卑收人心于涣散非谱牒其何以哉虽然此特见于文字之间者也若夫非孝敬无以惇宗而睦族非仁义无以浚源而引流王氏族属之盛甲于闾里光于谱牒而□发身贤科拜官鸟府将来名位未量固有以见先世积累所致使去是为子孙者益务于孝敬益笃于仁义继继绳绳引而弗替则王氏之福岂有已乎传曰源深者流远本大者末茂王氏有矣是为敕
成化十三年丁酉秋八月之吉
赐进士及第荣禄大夫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致仕邑人商辂叙
淳安王氏是黄帝的嫡系后裔,黄帝姓姬,名轩辕,出生在河南省新郑县,约生于公元前2600年,他的后裔姬弃名后稷,约生于公元前1450年。他在尧时任大司农。他的三代孙公刘,迁居陕西省枸邑定居,为避狄,又由公刘九代孙古公颤父迁居陕西岐山南边一个叫周的平原定居。他的儿子季历和商通婚,力量很大,引起商族仇恨,商王、文丁借故杀死季历。季历儿子继位后,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历年八百传到东周春秋时,周灵王姬泄心止共三十七代,这三十七代是:
一世祖后稷;2世不窟;3鞠;4公刘,昌国之祖;5庆节; 6皇仆;7差弗;8毁喻;9公非;10商圉;11亚圉;12公叔祖;13太王,古公颤父,娶姜氏,子三;14季历,有胜德,开国之祖;15周朝文王姬昌,娶姒氏;16武王发,受命之祖;17成王诵; 18康王钊;19昭王瑕;20穆王满;21共王翳扈;22懿王枯,孝王叔;23夷王燮;24历王胡;25宣王静;26幽王宫涅;27平王宜臼;28桓王林;29庄王佗;30厘王胡齐;31惠王阆;32襄王郑;33顷王姬壬臣;34匡王班;35定王喻;36简王夷;37灵王泄心(卒于公元前545年11月癸巳日),他的长子姬晋立为太子(生于公元前563年)因向父直谏贬为庶民,后败狄有功赐姓王氏,谪居太原城都唐坡里,其子敬宗配吕氏,为周司徒。晋公为王氏一世祖。
山西省太原源流系;一世祖晋;2敬宗;3森;4彬;5升;6宥;7硕; 8错,魏上将军;9贡;10谕,上将军;11息,司寇;12恢,封伊阳君;13原;14颐;15剪,秦大将军;16贲,兰陵侯;17离,武成侯;18元,避秦乱迁山东琅琊临沂、威,四世孙吉,仕汉大夫;19仪; 20熙,中书令;21晦;22诚;23翁孺;24禁;25谭,汉成帝封为平何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高平侯,风曼崇;26昱; 27霸,徵尚书;28悦;29伯符;30达,分派、庭;31烈,三徵不就,号东汉隐士,避辽东; 32佐;33泽,雁门太守;34昶,充州刺史廷司空;35浑,左仆射、深、渝、湛,太子洗马;36冲,洗马尚书37承,东海太宗;38述,中兵属;39坦之,为大司马,封兰田侯; 40怡、愉、国宝、忱;41绥、绶;42谦;43丙;44玑,冀州刺史;45玄谟,彭城太守; 46淳;47昌,徐州刺史;48惠;49懿;50增辩,镇卫将军,侍中尚书;51诏,齐州行参军;52伽;53番,唐丞相;54智,静州总管、义,工部侍郎、贞,河南推官、常,德安府提刑;55仁一,抚州通判、仁四,县令;56元谏,仁四子,北部员外郎;57景肃,丹阳尚书;58政,吏部尚书;59仲舒,字宏中,生于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少孤奉母居江南,游学有名,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拜左拾遗,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承,唐长庆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卒(公元823年),终年六十二岁,以老于家,因家下乡安定都文溪社,地名湾坦,实受程超茶园三十步,葬于湾坦,辛山向。公卒后夫人李氏率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名宣城)船莲塘。夫人七子是:初、哲、贞、宏、泰、复、洄;60世是李夫人七子;61世初公长子希羽,字鹏远,生于唐大和辛亥年(公元831年),迁安徽省歙县皇墩,转迁泽富,唐天复元年(公元902年)进士及第,夫人吴氏,合葬高门楼,三子:延贵、延寿、延祚,仍居泽富。哲子希□(左寿右羽)、贞子希翰、宏子希翔,是为今立派之祖,泰子希□(左方右羽)、希□(左工右羽),复以泰次子希□(左工右羽)为嗣,洄子希□(左羽右戈)。
江西省婺源县武口系(翔公遗像叫参军公,二世延钊遗像叫待制公都是官职)
希翔公行参军,原兄弟七人居宣州,唐喜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作乱攻宣州,希翔公同长兄希羽公逃乱迁安徽歙县、皇墩,其余兄弟乱中星散,唐喜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北渡,希翔公又转迁江西婺源武口定居王村,翔公为一世祖。翔公娶俞学士诜女,公卒于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公、妣合葬俞学士园,铜锣形午向。 二世祖延钊,字灿卿号陀川,唐殿中待制,卒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葬三万林,占夫人葬墓左,继娶何夫人,葬石门社檀前方向。公有子十一人。 三世祖(名字以元万公一根脉记)仁谅十一人。 四世祖文迈二十三人。 五世祖德举五十七人。 六世祖元万九十六人,另立派。
延钊公十一子中或存或亡,其子孙众多,为王氏亲者三百二十六人,义不忍分而同居,在王村迁居他处者五十余家。
浙江淳安县威坪镇、洪圻庄源流系
一世祖元万,自婺源武口迁睦州,始新源。迁来时定居横塘,又名环水,现名横双庄。娶吕氏子一,公卒葬神景寺前左边。二世祖愈抱,行次三,葬神景寺墙外,娶姜氏,葬安坑王婆坞子一。三世祖进,行季三,葬洪圻方臼坞平白桑地,娶方氏,葬洪圻塘坞,黄蛇捉哈形,子二,撤、升,升好佛皈禅继徒为嗣,即时代相传禅林是也。四世祖撤,行五,葬下王村宋家坞,娶汪氏,葬神景寺前水竹园内与五世祖妣宋氏同穴,子一。五世祖阴,号梓溪翁,卒葬占家坞口,娶宋氏,卒葬陈家前,生子文政、文晃、文德、文宗,继娶宋氏妹,卒附葬四世祖妣汪氏前水竹园内,生子文翼、文忠。六世祖文德(我祖嫡系),迁洪圻京谕,葬大岭坞溪西,余字一百号,娶方氏,葬上松坑横路下向西境各留二丈,子五。七世祖守满,娶唐氏,葬后村墙里勘上。以环水文政公支,守琼第三子昭,入绍。守利止,守揩止,守济止,守彬止。八世祖昭,继时方三岁,持金盏来故,称金盏公,娶唐氏,葬湖西朱家坞,子一。九世祖威,字君重,葬梓桐良坑,猛虎跳墙形昃字,一千六百七十二号,地十四亩一分,山二亩五分八厘三毫,娶曹氏,葬松坑塘坞,子三。十世祖文微字德远,娶方氏,合葬柘石公冢坞,子六,长大贤居王村;次大哲居后村;三大年寇卒;四大安居洪圻;五大申,字大荣,居淮;六大信,四代止。十一世祖大贤,字彦才,娶朱氏,子三,继娶徐氏,子四,合葬大岭溪西。大哲子二。大安字彦荣,宋绍兴癸丑九月十四日生,葬松茂岭下,娶方氏,继娶夏氏,合葬屏山湾,二子。大年遇寇亡。大申字大荣,迁淮上,又转迁湖北省咸宁县大幕镇附近飞鸡墩庄定居,为咸始祖另立派。大信传三代止。
淳安始新王氏祖元万公传 作者: 王绍水
自王希翔公居住婺源之武口,经百来年的繁衍,人丁极盛,人口过千,单六世祖元字辈就刚巧一百。五代同居,撞钟起床,敲锣用餐,打鼓就寝,家庭和睦。由于人丁兴旺,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晚辈们为减轻祖辈的重负,纷纷外出谋生。五世祖德举公膝下有三,长曰元均,次曰元灼,老三元万也挑着一担篾箩,前箩放一些衣物被卷,盖上一顶箬帽,后箩放一件蓑衣,蓑衣箬帽用于避雨,衣服被卷用于露宿防寒。两泪汪汪,依依不舍地告别乡亲父老,踏上漫漫求生路。
元万公挑着箩筐翻过休宁,经屯溪过歙县,沿新安江直下,来到街口,只见两山夹一水,山高险恶,两岸少有可耕良田,不宜迁居。继续下行,来到清溪永平地盘骇然开朗,山势平稳,地面开阔,走到永平街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商船南来北往,上通屯溪,下行杭州,布店盐铺南北杂货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喜气洋洋,川流不息,一片繁荣景象,这是一片富饶之地。元万公开始打听附近村落情况。人们告诉他过江是南村赋置,南是梓桐,东郊宋村,北有环水源,始新源,德教源三源汇流。万元公心想,我这次出来目的是要重新成家立业,开创新天地,这次我不是冲着《始新》两字而来的吗?这是天意,不妨去始新源走一趟,看看是否有我安身之地。
万元公边走边问,黄昏时分来到始新源黄畈,一看地形又是另一番感受,四面环山,中间地平开阔,整个畈象一艘巨船,停泊在盘地之中,不觉从内心感叹起来,好地方呀!好地方。不远处一间屋内传出木鱼敲击和诵经声,想必这间房屋是一间寺庙,欲想借宿。走进一看果然大门上写着《神景寺》三大字,放下箩担走进庙中,只见寺高两层,正中供奉一尊如来佛祖,常明灯下师徒两人在诵经,四周摆放十八罗汉。元万公上前拜见师傅说明来意,师傅马上吩咐徒弟打水做饭,并叫元万公把箩担挑进寺内,无比热情。饭毕,元万公与师傅谈及身世,师傅了解元万公是名门世家之后,观其外貌是一个忠厚诚实之人。师傅问他你既然想外出立业,不如这里还有厢房和另一个堂主殿也空着,本寺有祭田十几亩你可以租种一部分,到收获时交纳田租就是。元万公心想我孤身一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巧遇神景寺师傅相助,这不是缘分吗?这不是天意吗?天助我也,他一口应允。万元公栖住在黄畈神景寺,成为始新王氏一世祖。
由于万元公勤劳好善,人缘也好,不久与吕氏结为伉俪,生下一子取名俞抱,生活美满,此后代代有后。公卒葬神景寺前左侧。一晃又过去一百来年,寺内僧人换了好几位。元万公传至五代王荫公号称梓溪翁,娶宋氏夫人生四子,长曰文政,次曰文晃,三曰文德,四曰文宗。继娶宋氏妹生两子文翼和文忠。由于佛家圣地不宜迁居村落,六兄弟只好外迁。文政迁环水,文晃迁遂安凤林东山,文德迁洪圻,文宗迁横塘高山,文翼迁湖东,文忠迁湖西,号称六族,各自成家立业。
传至十九世公元一三三四年,始新王氏六族首次汇集商议,为祭祀先祖在始新源王氏发祥地神景寺东侧建造三丈之宽,六丈之深,座北朝南,大门有八字排开,门口一对旗杆石,门内竖石碑于门左右,名曰《孝思堂》,堂内贰十四柱,雕龙画凤之大梁,有天有井,上案摆有晋魏历代及万公神像,柱联是《万派支流归一本,六宗祀典享千秋》。孝思堂远近闻名,是议事和祭祀的场所,春秋两祭是王姓后裔祭拜先祖必到之处,以表恩思。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