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谈基因家谱常识之一
中华东南王氏网编者按:温州谱牒专家王俊海介绍的基因家谱常识,对质疑的家族归属问题很有实际的厘正作用,而且十分科学、准确,是最新的最科学的认祖归宗方法。特转载分期如下,请宗亲认真浏览。
第一节 基因家谱里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
高等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人类的细胞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人类的细胞内含有遗传信息的物质(DNA)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细胞核,少量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内。人类有23对染色体DNA,男性为22对常染色体DNA和一对性染色体DNA(含XY),女性为22对常染色体DNA和一对性染色体DNA(含XX)。
即男性含有特有的染色体DNA-Y,女性却没有!
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可以,通过Y 染色体DNA检测,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而且,Y 染色体DNA检测研究的结果,与历史、家谱记载、姓氏人口调查统计等完全一致。
虽然历史上存在入赘、收养等改变姓氏的情况,但有进,就有出,而且进、出的人数一般会比较接近,所以姓氏人口调查统计误差不大。人口多的姓氏一般起源都比较多,人口少的姓氏一般主要起源都比较单一。
所以,只需要检测几个人口比较少的,同一祖先的姓氏,就能够得到相同的Y-STR单倍型,也就是这几个姓氏,同一祖先的Y-STR单倍型。
上海南翔王氏(P164+, M134-)
您的樣本的Y染色體屬O3a3*-P164單倍群(已測試過的SNP位點有P164+, M134-),17-STR數值如下:
DYS19 15
DYS389I 11
DYS389b 16
DYS390 24
DYS391 11
DYS392 13
DYS393 13
DYS437 15
DYS438 10
DYS439 11
DYS448 19
DYS456 14
DYS458 17
DYS635 22
H4 11
DYS385a 12
DYS385b 17
分析:
看來P164+也是人數不少的新支系, 以往的O3(xM7, M134)當中應有P164+。
这个类型是稀有,不是O3a3b2,不是周文王后裔
安徽王姓 Y-DNA-SNP:Q M242+ 我祖上明代从北京迁到安徽徽州的王姓 结果出来了(Q),请各位大师点评
王先生您好!您的樣本(YCH600號)的Y染色體屬Q單倍群(已測試過的SNP位點有M242+),17-STR數值如下:
DYS19
13
DYS389I
15
DYS389b
16
DYS390
24
DYS391
9
DYS392
14
DYS393
14
DYS437
14
DYS438
13
DYS439
10
DYS448
19
DYS456
15
DYS458
16
DYS635
23
H4
10
DYS385a
15
DYS385b
20
家谱中说是明代北京发生了大的事件举家从北京迁到徽州,所以到安徽时间估计也就300多年吧,做的时候没和我说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啊。我也觉得我的Q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是
DYS438 13
DYS439 10
目前还没看到和我相同的。
分析:
你较为特殊的位点是DYS438=13,DYS389I=15.
但Q1a1-STR里面这两个位点分别跟你一样的,基本上还没逃出M120的范围。不过要说的是你的STR值不在中心值范围,可能属于较偏的一些支系。
最好再做个线粒体测试
亚洲有Q1a3,美洲有Q1a3,要么Q1a3要么从亚洲迁徙到美洲,要么从美洲迁徙到亚洲。
属于DYS391=9的Q1a1,该簇产生历史相对较早,且扩散到朝鲜和日本的Q1a1全部属于该簇。
原籍在北京, STR总共偏移步数较多现在看也非常正常。
河北部份袁氏也属于该簇。 你们两直接距离偏移11步,如果有标准值再考虑得平均值算,你们两距离约在5到6步之间。那么分离年代估计2750年左右。
目前,汉族中的Q的某些支系的祖先有可能史前就到达中国了。
可能性1:中国的某些Q的支系在史前就到达中国了,比如,在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人群中,有一支南下进入黄河流域。
可能性2:和汉藏语人群一起,从印度东北、中国西南地区迁徙到黄河流域,并扩散到中国其他地区。
可能性3:比如宁夏彭阳考古出土Q1a3的古代遗骨,这一部分人的后代在在周人、秦人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融入汉民族并扩散到全国。
可能性3:据某些人考证,贝加尔湖、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些古代族群,说一种和美洲印第安人类似的语言,所以这里有可能史前迁徙过程中留在亚洲的一些Q系族群。他们在匈奴崛起后加入匈奴,然后随着南匈奴融入中国。当然,也有可能匈奴的王族就是Q系列的。
可能性4:周初河北、山西的一些狄族族群含有高频的Q,他们在春秋战国的混战中最后和汉藏、东夷为主的华夏族融为一体。
可能性5:五胡乱华时期,某个胡族含有高频的Q,比如其中的翟族。
浙江地区有Q的大簇,显示这支Q在浙江存在很久了,可能史前时期就存在了。至于其他的,则有可能是历史时期随着匈奴、五胡、鲜卑进入中国的。
浙江镇海王氏 O2* (M268+, P31+, PK4-, M176-)
我是浙江镇海王氏,祖上没有听说过迁移。我于4月15日拿到Y染色体检验结果,请各位帮忙分析一下,SNP是O2*(M268+, P31+, PK4-, M176-),17-STR数值为:
DYS19 15
DYS389I 14
DYS389b 16
DYS389II 30
DYS390 24
DYS391 10
DYS392 13
DYS393 13
DYS437 14
DYS438 10
DYS439 11
DYS448 18
DYS456 16
DYS458 16
DYS635 21
H4 12
DYS385a 12
DYS385 12,17
DYS385b 17
分析:
M268+ PK4- M176-这个单倍群是一个人数比较少的小群,而且其主力分布区可能相当偏北。
M268+ PK4-,跟PK4+ M95-的人群虽然同为以前所谓的M268*,但其实从STR来推断,这两个不同的原M268*下游型可能是有很大差异的。推断出来PK4-的分布区很少能有与南方人群紧密匹配的,这显示PK4-可能属于偏北方优势型的单倍群。
从单倍群的匹配度来看,你的单倍群应该不是人数特别多的大群,但是却分布得相当广泛(可以用广而稀来形容),从分布区来看跟传统的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分布区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所以个人目前暂时还无法对这一单倍群的具体起源和播迁背景做出评述。
大禹的后代
历史、家谱记载:Y-DNA检测结果:
昌意-昌氏 O1 也可能是崇白马兄弟的后代
崇白马-白马、白、马氏 O1 也可能是崇鲧兄弟的后代
大禹-艾、谭氏 O1 以前怀疑他们是不是大禹的后代,在《姓谱》和《姓纂》、《谭氏家谱序》中均有记载。因为只有家谱记载,没有发现历史记载。只有少康把上将汝艾封于谭的历史记载。
大禹-阳氏 O1
大禹-顾氏 O1 北顾,启弟弟顾宰的后代,由于检测不详细
大禹-夏后氏-越氏-顾氏 O1 南顾,不知道这几个检测结果是北顾还是南顾
大禹-夏后氏-越氏-姒姓 O1a
大禹-夏后氏-越氏-百越 O1a2(O1b)
大禹-夏后氏-匈奴-金氏 O1a
大禹-夏后氏-匈奴-成吉思汗家族-布里亚特蒙古人 O1a
如果有1个历史、家谱记载是伪造的,有1个检测结果是错误的。还会完全一致?
Y-DNA检测结果,已经充分证实,古籍家谱中的历史记载是真实的、无法伪造的。因为以前没有DNA检测技术,现在完全可以确定O1a(M119)以及下面的所有支系,都是大禹的后代。
O1是O下面的一个支系,O1a是O1下面的一个支系,O1a2(O1b)是O1a下面的一个支系。
绝大多数O1是大禹的后代。
五是其他衍生的姓氏29个。有扈、户、男、斟戈、灌、彤城、彤、币、弗、莘、弋、成功、功、弓、雍丘、司空、题、禹、雨、鲍、寝、计、沛、郁厘、泊、阳、庐、寻、似等姓氏。
明代陈士元撰《姓希》和凌迪知撰《万姓统谱》刊印于嘉靖年间(1522—1566),被称为“历代姓书之集大成者”。其中《姓希》收录姓氏3635个,而涉及大禹宗族的姓氏共84个。根据《史记》增加夏后氏,《越绝书》补入梅氏,《新唐书》补入娄氏,侯氏,《辞源》补区氏,共5个姓。
商汤的后代
历史、家谱记载:Y-DNA检测结果:
商汤-邓氏 O3a3c1*(M117)
商汤-林氏 O3a3c1*(M117 台北)
商汤-王氏 O3a3c1*(M117)
商汤-王氏 O3a3c*(M134)
商汤-宋氏-庄氏 O3a3c*(M134)
商汤-宋氏-庄氏-严氏 O3a3c*(M134 福建)
商汤-宋氏-乐氏 O3a3c*(M134)
商汤-黎氏-陈氏 O3a3c*(M134)
商汤-黎氏-陈氏-庄氏 O3a3c*(M134 台湾)
如果有1个历史、家谱记载是伪造的,有1个检测结果是错误的。还会完全一致?
Y-DNA检测结果,已经充分证实,古籍家谱中的历史记载是真实的、无法伪造的。因为以前没有DNA检测技术,现在完全可以确定O3a3c(M134)以及下面的所有支系,都是商汤的后代。
山东王姓O3a4 002611+
復旦大学检测 编号为 YCH220 王姓
王传超 祖籍山東 SNP类型为O3a4 002611+ STR数值如下,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
DYS19 16
DYS389I 13
DYS389b 17
DYS390 24
DYS391 10
DYS392 13
DYS393 12
DYS437 14
DYS438 10
DYS439 12
DYS448 19
DYS456 14
DYS458 19
DYS635 21
H4 11
DYS385a 12
DYS385b 23
分析:为田齐后裔,与王莽同宗
即属于舜帝后裔 O3a4 002611
O3a4* -
O3a4a P103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