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刘蒋村人。著名宋、元朝时期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
家富,早年为儒士,金初应武举试,作过小吏,后因感怀才不遇,辞官归家,行为狂放,乡人呼之为“王害风”。金正隆四年(公元1138年)在甘河镇(今陕西广县)酒肆(一说屠肆)遇(锺离权吕洞宾)二仙人,传授金丹口诀,乃弃妻子入道,在终南山南时村作穴墓居之,名“活死人墓”。后来东出潼关,持铁罐沿途乞化,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事之,庵名“全真”。由是教乃大行。
从其受教弟子甚多,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重阳君化行山东、功果圆满,于大定九年西归,至汴梁病,次年正月仙去。归葬故里刘蒋村。至元朝全真教大行于天下,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元年(公元1269年)封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王重阳的思想:
1.理论、修行上持儒(理)、禅(性)、道(命)三教圆融的道德性命之学。“劝人诵《道德清净经》、《般若心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
2.全真者即全精全气全神,不使亏污,以臻仙(真)境。修行上反对外丹及符箓驱鬼之术,强调先修明心见性之性功,后修命功。
3.要求教徒奉行克己忍辱,清修自苦,不妻素食的苦行生活,从而修身济世,超凡入圣。
王重阳的创立全真道,受教弟子甚众,最著名者七人: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后世称“北七真”。
王重阳的主要著作:《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五十论》等。
王重阳性惟好酒,后遇刘海蟾祖师,饮以甘河(今陕西户县)之水,自此不复饮酒,但饮水而己,而常有醉容。
王重阳活动年谱: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大魏村(一说终南县刘蒋村)。取名中孚,字允卿(一作久卿)。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12年~1130年)幼年及青少年时期。史书称他“自稚不群”,“弱冠修进士业,善于属文,才思敏捷”,又“颇喜弓马”,“善骑射,健勇绝伦”。
伪“齐”昌阜年间(公元1130~1137年)应试于齐,因不善迎合考官。迕意而黜,家中粮财遭饥民哄抢洗劫,官府“获贼之渠魁“;但王中孚却出于悲悯之心而前往官府为饥民求情,由此深得乡邻敬仰。
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捐文场,应武举“,得中武举甲科。易名为“世雄”、字“德威”(一说易名为“德威”、字“世雄”)。
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由于仕途失意,便辞官解印、黜妻屏子而“拂衣尘外”,并佯装疯狂,自称为“王害风”。农历6月在甘河镇酒肆中“醉中啖肉”,忽遇两位“形质一同”的异人,并随其至僻静处而“虔祷作礼”;二异人以为“此子可教”,便向他传授了一套修真口诀,令其“如醉而醒,如瘖而鸣”,大彻大悟。二异人还为他更名曰“”、字“知明”,号“重阳子”,并指东方有七朵金莲、万朵玉莲,暗示他将远赴山东收服“全真七子”、创立全真道。传说,二异人皆由吕洞宾所化。
金海陵王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遇一道人,同宿野外月下;道人劝其往西北山中听讲《道德经》和《阴符经》,“踌躇未之能决”。中秋日,再遇道人于醴泉,得授“秘语五篇”,之后“方悟妙理”。道人又令其“速去东海,投谭捉马”。传说,此道人也是吕洞宾所化。
金世宗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在终南县南时村作穴居之,名之为“活死人墓”,又称“行菆”。于墓上挂一方纸牌,上书“王害风灵位”;又在墓之四隅各植海棠树一株,声称:“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耳”。元朝,全真道徒于南时村“活死人墓”旧址建成“重阳成道宫”。
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史处厚来求教,得“教以全真性命之学”,并赐号“洞阳子”。
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填南时村“活死人墓”,而迁居刘蒋村与和玉蟾、李灵阳共同结茅修炼。又得严处常来此参拜,并收之为弟子。刘蒋村茅庵故址,后来成为全真道“祖庭”重阳万寿宫所在。
金世宗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从甘河回庵路上遇一道人呼曰:“害风肯与我酒吃否?”将酒与之,道人一饮而竭并教其以水代酒之法;自此之后,“不复饮酒,但饮水而已”。传说所遇道人是刘海蟾。
金世宗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在终南山上清太平宫墙壁上题诗云:“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成搜刷。”后来,果然享寿五十八岁而逝。
金世宗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在长安滦村吕道人庵的墙壁上题诗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后来,马钰等人在王重阳临终时乞留“遗世语”,王重阳则说:“吾昔已书京兆滦村吕道人庵之壁。”
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农历4月26日,自焚刘蒋村茅庵,于火边婆娑起舞并唱道:“茅庵烧了事休休,决有人人却要修。”辞别众人,迤逦东迈。行前说:“余往东海捉马去。”并画了一幅三髻道者像交给史处厚保存,吩咐他留作日后的“参同之符”。据说,后来马钰等人护送王重阳灵柩回乡,史处厚发现画上人物竟与马钰的形象分毫不差!农历5月路过洛阳上清宫时,题诗于宫墙上曰:“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搬在寰海内,嬴得三千八百筹。”途中,将修真秘诀传予掖城人刘通微,并为他取道号为“默然子”。欲收“萧真人”为徒,未果。农历7月18日抵宁海州,遇马从义于范明叔家,“相与谈玄,不觉席上生风”,遂被其请回家中居住,“待以师礼”。在马家南园筑成一庵,题名“全真”,正式打出了全真道的旗帜。农历9月丘处机由昆嵛山来谒,请为弟子。郝大通于街肆卜卦,得王重阳感化并授以口诀。农历10月为点化马从义而决定锁庵百日,行“分梨十化”之教。谭处端上门求医,得医治并皈依为弟子。
金世宗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农历1月10日,锁庵百日而出。农历2月马从义正式从王重阳出家,得赠名曰“钰”,号“丹阳子”。王处一自半仙山来谒,请为弟子。携马、谭、丘、王四徒入昆嵛山,于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农历3月郝大通来昆嵛山求见,正式皈依为弟子。农历8月率马、谭、丘、王、郝五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姜实庵,建立全真道第一个组织实体“三教七宝会”。
金世宗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春,遣王处一入铁查山苦修。农历4月受周伯通之邀,率马、谭、丘、郝四人迁居宁海“金莲堂”。孙不二“始抛三子”,往金莲堂诣为弟子。农历6月遣郝大通入铁查山苦修。农历8月建立“三教金莲会”。农历9月往登州福山县建立“三教三光会”,又往蓬莱县建立“三教玉华会”。率马、谭、丘三徒往莱州点化刘处玄。农历10月在掖县建立“三教平等会”。又率马、谭、刘、丘四徒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传教,收得孟友之等人为信徒,并对全真诸子进行悉心栽培。
金世宗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农历1月4日,召马、谭、刘、丘四徒,嘱以后事而逝,葬于孟宗献家花圃中。既而,马钰等四人遵其遗命,西行入关,寻见和玉蟾、李灵阳及史处厚、严处常、刘通微等王重阳旧交,商议归葬其师仙骸之事。
金世宗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马钰等人赴汴梁迁回王重阳仙骸,葬于刘蒋村“祖庵”。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丘处机在今陜西省户县正式兴建了重阳万寿宫,悬马钰手书“祖庭”二字于宫内。是即为今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丘处机奉金世宗圣旨在京城北“官庵”塑吕洞宾、王重阳、马钰三师像。是为史书记载封建君主首次对王重阳的公开推崇。
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得褒赠“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号。
元武帝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得追赠“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号。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