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淮与《淳化阁帖》
前些时,上海博物馆耗资450万美元购入的《淳化阁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因为晋代王羲之的墨迹荡然无存(他的《兰亭序》据说陪葬在唐太宗陵墓内),唐宋时的摹本也属凤毛麟角,而《淳化阁帖》中王羲之书迹的专卷有160多帖!国宝回归,殊属难能可贵!
北宋淳化三年刻制的《淳化阁帖》木版因火灾被毁灭,加之传世拓本极少,有些流传的阁帖大都为后人翻刻或是伪本。“上博”购进的阁帖,先后经过南宋王淮等人收藏,特别是王淮在帖的第八卷的末页,用相当工整的行楷书写了题跋:“豫草黄太史谓: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尔。观淳化法帖,用潘谷墨作蝉翼本,笔下锋锷隐见,有若真迹。诚可宝玩也。淳熙癸卯八日晦。金华王淮书于左府之轩。”这是800多年前的亲笔,对于确定该帖为北宋祖本和现存善本,是重要依据之一。且这近百字的题跋,本身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均极高。再说,王淮也是一流的书法家,这套《淳化阁帖》因为有了他的题跋为其真伪作出了有力的佐证,也使其身价陡增。
王淮(公元1127—1190年),字季海,浙江金华人,从进士一直到左丞相、大学士,封鲁国公。他为官40年,刚直不阿,选贤荐能,著名学者文人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人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他也不是一名普通的宰相,而是一位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的学问家。
在政治上,他力主抗金,建议“择将、备器、简兵、足食”;批评只知“以和为和”不知“以和为战”的南宋偏安政策;他重视赈济水旱灾害,曾多次奏请宽刑减赋。他言行稳健,善于调和各种矛盾。有一次,朱熹与唐仲友不和,互相攻讦,惊动了宋孝宗。孝宗问王淮该怎么办?王淮说:“这不过是秀才之间斗气,别去当回事。”然后他从中居间调停,使两人火气消了下去,矛盾平息。
王淮在历史上不算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多才多艺,著有《东轩文集》。可惜当时的社会环境,使他难有出色的作为,但他喜爱书法,收藏了《淳化阁帖》,给后代子孙留下了国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3月31日 第七版)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