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邓小平为老部下王近山“盖棺论定”

2013-01-23 22:45:16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2013-01-04 09:55来源:人民网  王近山(资料图)

  战场上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中将是我的父亲,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15年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15岁参加红军,20岁即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之后被誉为二野的“朱可夫”。他善打硬仗、恶仗,多次血洒疆场,死而后生,手残腿瘸还带兵入朝……
  这样一尊“战神”的情场传奇却充满了悲剧意味,坚决离婚之后,王近山丢官、丢党籍,发配农场十几年。1978年5月10日,他去世后,怎么对这个副参谋长“盖棺论定”进行评价,让南京军区斟酌再三,最后是邓小平打来电话拍板:人已经死了,不能下命令搞个名堂,就叫顾问吧。
  多年后王近山的文集出版,他的老政委邓小平题了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很多人都说,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特别是“打掉日本战地参观团”,更是王近山的经典战例。再加上他“王疯子”暴烈的性格,就难怪人们作此猜想了。
  在我们兄弟姐妹看来,真要拿李云龙跟我的司令爸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李云龙不修边幅,我的司令爸爸可是英俊洒脱,威武不凡。有时我们闲谈也说:很奇怪,很多老一辈的将帅本是出身穷苦的泥腿子,在战火纷飞中,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雄姿和气质呢?
  1930年,爸爸参加红军的时候只有15岁。在一次与敌人的肉搏中,他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还奇迹般地活下来,从此获得了“王疯子”的绰号。爸爸屡立战功,17岁就升任红十师三十团营长,很快又升任十师二十八团副团长。到了18岁,在抵御蒋介石的“六路围攻”中,他率领二十八团坚守阵地,创造了红军一个团全歼敌人一个旅的光辉战例。
  爸爸说自己天生会打仗、会看地图,他说地图到了他的脑子里就成立体的了。他总能在战斗中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每战必出其不意,抓住敌人的要害,敢打恶仗、硬仗,所以受到首长徐向前的高度赞扬,还不到20岁时就已经当上了师长。
  1937年10月中下旬,在山西娘子关地区的七亘村,3天之内,司令爸爸两次成功地重叠伏击,歼灭了不可一世的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及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这次战役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1943年,司令爸爸在率领部队到延安组建新编第四旅的途中,在山西洪洞县的韩略村“巧遇”日军“战地观摩团”。这支由步兵学校及其他部队的高级军官,包括1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以及100多名中队长组成的队伍,全部被歼。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暴跳如雷,叫嚣:“再牺牲两个连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军!”而爸爸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致使冈村宁次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因此流产。到达延安后,爸爸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对他的这次战斗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爸爸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司令员。定陶战役,血战大杨湖时,爸爸代表六纵立军令状:“打剩一个旅我当旅长!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凡是跟随爸爸打过仗的人都跟我说过,爸爸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只要有红旗的地方就能找到王近山!而红旗往往都插在战场上的最前沿!人在红旗在,一个旗兵倒下了,另一个冲上来接过旗帜继续前进。他就是靠着这种器宇轩昂、压倒一切的风姿,鼓士气,壮军威,让敌人胆战心惊。
  爸爸1951年到了朝鲜战场,担任三兵团代司令员,指挥5个军作战。当时敌我装备悬殊,我军一个军的军事装备还不如美军一个团,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据说当时志愿军司令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白天都不行动,只有到了晚上我军才能出动。爸爸是个例外,非要白天出去看地形,说只有白天才看得清楚,有时连警卫员都不带就往外冲。他的司机朱铁民也是个贼大胆,敢于舍命相陪司令员奋不顾身驰骋疆场,他们就这样在朝鲜战场上侦察了三天三夜。
  第五战役失利后爸爸在总结会上大发雷霆,他把一个伤兵要见见美国大鼻子的话也捅到了会议上:“我们的兵连美国人都没见到,就让人家给拍了,这么打仗怎么行?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打滥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没有人敢如此大胆地冲着总部领导发火,这也就是“王疯子”。毛主席总结此次战役的失误,说“各级领导都有一定的责任,但又不能负全部的责任”,并且还少有地自责说:“是打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爸爸一生中指挥的最后一次著名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当时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美国四星上将范弗里特,为了在退役之前,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功德圆满的句号,赌气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小小的无名高地五圣山,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震惊世界的战役,谁想他命运不济,遇到了“王疯子”。
  上甘岭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原是秦基伟叔叔率领的十五军的防区。联合国军发动了强大的“金化攻势”,投入大量火力兵力,每天都向上甘岭高地倾泻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千吨炸弹,十五军在给对方以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伤亡惨重,打到第七天,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已经几乎要打光了。危急时刻,爸爸打电话:“秦基伟,你撤下来,我让十二军上!”秦叔叔说:“我不下!死了也不下!”爸爸说:“那就一言为定,十五军不下!不过,十二军也要上,我把十二军配属你指挥,怎么样?再增调些炮兵,还有一个喀秋莎炮团!”
  就这样,本来正在换防去后方休整的十二军返回前线,投入战斗。爸爸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说:“李德生一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开始肖永银叔叔还跟爸爸提出部队指挥权的归属问题,意思是十二军要打就要名正言顺。爸爸当时就火了,说:“到了这时候还考虑那么多?!你们先打,交十五军指挥,等打完仗再说。”
  李叔叔带着十二军两个师四个团的兵力,配合着十五军坚守无名高地43天,其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可歌可泣、惊天动地。这场战役,由两个连阵地的争夺,发展成了战争史上罕见的战役规模的持续激战,敌人投入兵力达6万余人,最终以损失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大口径火炮60余门、坦克14辆的惨败告终。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震惊世界,让美国人和全世界都扎扎实实地领教了“王疯子”的厉害。
  但爸爸不只是铮铮铁骨,也有柔肠。当听到司机朱铁民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时,他沉思之后慨然说:“别着急,等我们回国后我给你们俩找最好的大夫。如果还是不能生育的话,我回国之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送给你!”
  这句话决定了我的命运,爸爸一诺千金,真的把1953年11月出生的我送给了朱爸爸,从此我就有了两个以不同方式爱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