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父子演绎的乱世悲歌
淄博晚报 周末版
明清之际的名门望族有个共同特点,在明清易代那几年里,往往都有一代人比较沉寂,出现了短暂低谷。这可能与战乱和人们从心理上接受一个新朝代有关。比如新城王氏,王渔洋祖辈王象乾、王象晋、王象春等主要生活在明末,他们曾缔造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主要生活在清初的王渔洋和他哥哥王士禄、王士祜,各有所长,号称"三王”。而生活在两代人之间的王渔洋父辈,就暗淡多了。然而,窎桥王氏不同,它鼎盛时期恰恰是明清易代前后的几十年,把家族推向辉煌的是王晓的侄子王鳌永和王鳌永的儿子王樛。
一、悲情鳌永
王鳌永中进士后,曾任湖北宜城县令。宜城是朝廷驿道经过之地。在湖北为嘉靖帝的父亲兴献王看守承天陵的太监,号称中贵人。中贵人的手下经常经过宜城,他们稍不如意,就谎称有公事,骑上驿站的骏马,在两站间来回狂奔,直到把马活活累死。有一次,他们又差点把驿卒打死。王鳌永就在县衙把打人的恶徒痛打了一顿,这惹怒了中贵人。他一是行文责问,二是向王鳌永的上级告状。王鳌永全然不顾,据理力争,欺软怕硬的中贵人不得不有所收敛。
后来,王鳌永参与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兵攻进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王鳌永也被义军所俘。义军知道他是个人才,就请他出来做"大顺朝”的官员,他坚辞不就。待清军入城,他不愿看到强大的清军南下攻城掠地而造成众多抵抗者尤其是大批百姓死亡,就主动请缨,代清廷南下招抚山东、河南二省。他先是招抚了北京至德州一带,然后又在济南招抚了山东与河南。他从济南东巡至青州,李自成余部首领赵应元,假称投降,集中兵力突袭青州。城破,王鳌永被义军所杀。
赵应元何许人也?淄川谱牒学会副会长韩其芳介绍说,赵应元本是淄川城北人,习武传家,一身功夫。旧习,在外为官者,多从本地本乡招募几名乡党族亲,委以衙中杂职,兼以耳目,实为心腹。王鳌永中进士为官后,从家乡近村招募了赵应元等几人在衙中应差。后来,赵应元曾因做事不当受到王鳌永的严厉训斥。受了一肚子窝囊气的赵应元怀恨在心,伺机跑出王家,投降了农民起义军。王鳌永刚至青州,正与青州知府张文衡为招抚青州以东的多股反清部队而谋划着。赵应元心中大喜,以为报仇的机会来了。
赵应元只携家眷妻女进青州城拜见旧主老乡王鳌永。王鳌永并不清楚赵应元的真实意图,见是招抚良机,自然以礼相见。赵应元主动说明来意,愿意接受"招抚”,效力大清。王鳌永则以旧主新恩,晓以大义。第二天黎明,赵应元带兵入城"接受招抚”,由诈降赚开城门,迅速占据青州全城。赵应元亲带数骑人马直入王鳌永部堂辕门;尚未起床的王鳌永还以为是应约归顺而来,起身却见兵士持刀蜂至,知道事有突变。赵应元下令搜捕,王鳌永死在了旧日家丁赵应元刀下。
二、孝子王樛
王鳌永说服山东、河南归顺了清廷,自己却被李自成在青州的余部所杀。顺治帝闻之十分痛心,除对王鳌永赠官赐葬外,还把他年仅十七岁的儿子王樛召进北京,让他世袭銮仪卫指挥佥事之职并加入满族旗籍,成为皇帝的亲信和保驾官员,因年纪很小,人称"王小官”。王樛是位旷世奇才,14岁就考成了本县的博士弟子员,随后被同县的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招为女婿。
直到今天,淄川一带还流传着很多王樛的故事,他的孝道、他的聪明,让人津津乐道。据说,窎桥村名的由来还与王樛有关呢。王家后人王克贵介绍说,王樛的父亲王鳌永一生娶了四位夫人,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妾地位分明。王樛虽然生在豪门,可他的生母是侧室。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樛的生母先于嫡母去世。按照祖制,侧室在正妻尚在世时不能走正门出丧。传说这让在丧母悲痛中的王樛十分为难。怎样才能既遵照祖制,又能让生母在天之灵得以安慰?前思后想,王樛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木板从灵堂开始越过王府正门楼直至墓地。出殡那天,扎起的木板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长长的天桥。在当时人们看来,王樛这样的孝行和智慧都是值得称道的,于是"窎桥”取代了杨家庄,成了那个村的新名直到今天。又因为村分两部分,一大一小,即今天的大窎桥、小窎桥。"窎”有深远之意,就是说当时用木板扎的桥很长,排得很远。
《清史稿》及郡县志均记载,王樛在23岁时从北京统领火器,参加平定姜瓖叛乱的西征,得胜而归。他精通汉、满文字,成为朝廷重要文书的满、汉文字的翻译者,后被拔置中秘、校译奏章,协助通政使掌管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王樛英年早逝,38岁就去世了。淄川名人高珩为他写了墓志铭。唐梦赍、毕际有、张笃庆为他所遗诗集《息轩草》校勘、写序。王樛没有亲生儿子,跟随他多年并加入了满族旗籍的从侄王敷政世袭了他的官爵。
三、辉煌过后
王樛去世后,他的从兄王橘主持家政,正是他,出资为王樛出版所遗诗集《息轩草》,也是他,聘请文豪蒲松龄到王家教授子侄。据王家后人王克信介绍,王橘的侄子王观正,是位诗文并茂的才子,现存大量诗文。王观正是蒲松龄的亲密挚友,曾一度接济过蒲松龄。蒲松龄的母亲去世后,王观正借钱帮助蒲松龄料理母亲丧事。
在王崇义的子孙读书上进、光耀门庭的同时,王崇义祖父王振之兄王升的后代,也是人才辈出,似乎在与王家的另一支以争高下,王君赏、王载扬从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君赏曾巡按陕西。做官的好友与陕西当政者是儿女亲家,就向他请托给予关照,但王君赏不为所动,婉言拒绝。当他查清此人有贪污受贿罪行时,就上奏皇帝批准,对其进行了罢免。因此,他得罪了朝廷权贵,被贬职到河南开封府的许州当了一名州判,后又任浙江佥事,负责治理那里的海、河泛滥之灾。他身先士卒,不辞劳苦,带领当地百姓筑塘坝、修海堤,抵挡海潮侵袭。再后来,他又被调到秦州去治理那里的军队。因他治兵有方,成绩突出,又被升为苑马寺卿。在任一年,他就上书皇帝批准,实现了归田颐养的愿望。
在王家采访时,王家后人王克贵拿出厚厚一摞精心保存多年的线装书。泛黄的纸张,残破的封页,诉说着经年的沧桑。王克贵介绍说:"这一共是28卷,收了22位先人的著述,基本上一人一卷,我们王家历史上那些能诗能文的先辈,除了一人,著作都收在里面。这套书是1918年石印的,那已是第三次续编了,书名叫《王氏一家言》。”记者问:"为什么会缺少一人?”王克贵答:"那人著作太多了,比这《王氏一家言》还要多,这套书容不下了。”那么,王家这位特殊的人物是谁?他又有怎样宏大的著作呢?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