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文史研究 | 拜剑定帅地 开闽在诗山

2024-09-29 09:15:04来源:开闽三王文化

打印 字号: T|T
       唐代的诗山,发生了两起改写历史的重大事件。
       一是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喜登龙虎榜,成为泉州史上首席进士,成为古闽越文化开山鼻祖。二是欧阳詹事件时过九十多年,僖宗光启年间(885—887),河南固始人王审知三兄弟在诗山夺取兵权,拜剑定帅,从而拉开了创立闽国的帷幕。
       本文试谈一下有关拜剑亭的问题,虽无力论证透彻,却有助于认识历史。
       2013年,中央电视台《纪实》频道曾出品三集纪录片《闽台祖地》,第二集《八闽人祖》中曾提到“南安兵变”。2019年9月,由福州映画东方影业有限公司摄制的长篇历史纪录片《开闽》杀青,该片共分为十集,分别为:一、故土难离,二、南安兵变,三、拜剑开疆,四、八闽基业,五、开门治闽,六、招贤天下,七、甘棠迷云,八、茶桑绵延,九、佛光普照,十、根脉相连。
       两部纪录片中都有“南安兵变”“拜剑定帅”的情节;而关于这两个史实,许多史书都有记载。
 
 
       “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这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在《列传卷》中第115页有详细记载:
 
       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晔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赀显。僖宗入蜀,盗兴江、淮,寿春亡命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未几,众万余,自称将军,复取光州,劫豪杰置军中,潮自县史署军正,主禀庾,士推其信。绪提二州籍附秦宗权。它日,赋不如期,宗权切责,绪惧,与行全拔众南走,略浔阳、赣水,取汀州,自称刺史,入漳州,皆不能有也。初以粮少,故兼道驰,约军中曰:“以老孺从者斩!”潮与弟审邽、审知奉母以行,绪切责潮曰:"吾闻军行有法,无不法之军。"对曰:"人皆有母,不闻有无母之人。"绪怒,欲斩其母,三子同辞曰:"事母犹事将军也,杀其母焉用其子?"绪赦之。会毋死,不敢哭,夜殡道左。
  时望气者言军中当有暴兴者,绪潜视魁梧雄才,皆以事诛之,众惧。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主。"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自为副。绪叹曰:"我不能杀是子,非天乎!"潮令于军曰:"天子蒙难,今当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于是悉师将行,会泉州刺史廖彦若贪暴,闻潮治军有法,故州人奉牛酒迎潮。乃围城,岁余克之,杀彦若,遂有其地。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第四卷记载:
 
       ……有望气者谓绪曰:“军中有王者气。”于是绪见将卒有勇略逾己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刘行全亦死,众皆自危,曰:“行全亲也,且军锋之冠,犹不免,况吾属乎!”行至南安,王潮说其前锋将曰:“吾属违坟墓,捐妻子,羁旅外乡为群盗,岂所欲哉?乃为绪所迫胁故也。今绪猜刻不仁,妄杀无辜,军中孑孑者受诛且尽,子须眉若神,骑射绝伦,又为前锋,吾窃为子危之!”前锋将执潮泣,问计安出,潮为之谋,伏壮士数十人于篁竹中,伺绪至,挺剑大呼跃出,就马上擒之,反缚以徇,军中皆呼万岁。潮推前锋将为主,前锋将曰:“吾属今日不为鱼肉,皆王君力也。天以王君为主,谁敢先之?”相推让数四,卒奉潮为将军。
 
       明朝何乔远所纂《闽书》记载:
 
……次南安,潮语行全曰:“子美须眉,才绝众,吾不知子死所”而行全怪寤,亦不自安,与左右数十人伏丛翳,狙缚绪以徇,众呼万岁,推行全为将军,辞曰:“我不及潮,请以为王。”潮苦让不克,乃除地剚剑,祝曰:“拜而剑三动者,我以为主。”至审知,剑跃于地,众以为神,皆拜之。审知让潮,自为副。
 
        清郝玉麟等所纂《福建通志》卷六十六“闽中记”中记载:
        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面紫色,方口隆准,初潮之幽王绪也。植剑于地,与众盟曰:“拜而剑动者为帅”。至审知拜,剑跃而起,众遂推之。审知让潮,而已副焉。其营中常有紫气,识者曰:此军中必有贵人,既总府事时,四方窃据,或劝其建国,审知曰:“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在位二十九年卒。
 
        民国初戴凤仪任总纂的《南安县志》卷之三中《舆地志》之三记载:
 
        双井,在十二都山头城古塔下,两井遥遥相对。古传开闽王审知到此巡防,甃井以利民用,至今澄清不竭。
 
       又,卷之六中《营建志》之三载:
 
       拜剑亭,相传开闽王氏兄弟,与诸军士行至诗山之山头,军心未定,乃议拜剑,而剑自跃者为主。拜至王氏,剑果跃起,因竖亭于此。今不知亭址在何处,然开闽王塑像在东岳前,世称恩主王,今犹附祀于诗山书院。
 
       1993年版《南安县志》之《大事记》记载:
 
       光启元年(885)八月,河南光州人王绪率义军抵达诗山,绪以道险粮少,令军中不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众不服。其部将王潮、王审知、王审邽三兄弟发动兵变,王绪自杀,众推王潮为主。
 
越年发兵攻占泉州,王潮任泉州刺史。
 
又,在第四部分《民间传说•山川地名》中载:
 
拜剑亭
 
       旧时,在南安山头城有名为“拜剑亭”的古迹,此亭是纪念唐末王审知兄弟军旅入闽,在南安诗山夺了王绪兵权,拜将地点。自后王审知据有闽地,开创闽国,后人建亭纪念。
 
      戴凤仪所著《诗山书院志》卷一《诗村》载:“明洪武间,将造为南安县治,环雉堞,立社坛,建东岳庙,并祀忠懿王,后因离郡太遥,筑城不果,其址犹存。”(忠懿王,王审知谥号)
 
       在《诗山书院志》中,戴凤仪还撰写有关祭祀联、文:
 
       祭诗山关帝暨开闽王、后土神文
 
       维光绪某年岁次某干支,九月某干支,朔越十有五日某干支,献官某,值祭某乡,偕诗山诸后学等,谨以香帛、酒醴、庶馐之仪,敢昭告于
 
       关圣夫子暨开闽王、福德正神之灵曰:
 
恭惟圣帝,至大至刚。成仁取义。扶纪植纲。
匡襄汉室,震慑遐方。惟忠懿王,辟土开疆。
惟福德神,庇物降祥。恩沾闽峤,泽及诗乡。
宜偕圣帝,万古馨香。敬修禋祀,尚其来尝。
佑诸士类,大发其光。谨告。
       诗山书院崇祀关帝、开闽王洎土地神联句
       帝之神在天下,忠肝义胆,咸荐馨香,讵独诗山供一瓣;
       王有恩及闽中,辟草披榛,廓清疆宇,宜偕后土永千秋。  
       戴凤仪光绪二十六年(1900)撰写了《诗山东岳庙记》(节选):
       我诗山自唐宋以来,建东岳庙于山头城,规制宏敞,以供帝之香火。庙后构三楹:中祀关帝,崇忠义也;左祀忠懿王,答恩贶也;右祀后土神,酬土功也。厥后三楹陊塌,关帝诸神移祀他所,独东岳庙岿然如鲁灵光之长存,而香火遂寂然弗盛。
 
       据《诗山大庭戴氏谱志》记载:唐朝末年中原变乱,人口大量迁徙。大庭村(今属码头镇)戴氏始祖戴九郎,古光州固始县戴家巷人,于唐光启元年“以民籍”随王绪、王潮南下入闽。“王氏既刺泉,则公之分居泉属,势所必然也。惟诗山为八闽胜地,公能择美于诗山之阳,挈妣陈氏而家焉。”
 
       民国十九年(1930),《南安诗山锦坂族谱》第四次重修,诗山文魁陈世杰作序。锦坂陈氏原由河南迁徙诗山大庭,后再迁至今码头镇仙美村(古曾属诗山)。序言介绍到锦坂乡始祖陈二郎,原是光州固始豪杰之士,也是这支起义军中一员,他跟随王绪从河南、安徽一路向南奔走,直至诗山,参与这场兵变,立下功勋。兹摘录部分谱序于下:
 
       余尝披锦坂旧谱,叙述五千人渡江,本从王绪,二郎君盖在其中……
 
       及披何乔远《闽书》始知:二郎君先为光州固始县豪杰,继从王绪南奔,由赣水取道汀州入漳州。后王潮缚绪,又随潮居泉州,因隐居诗山,能知其从军之起源……
 
       ……何乔远《闽书》云:僖宗时寿春人王绪、刘行全合群盗据寿州,复取光州,陷固始,劫豪杰置军中,二郎君即其人也。
 
       ……
 
        二郎君之与王潮缚绪,徇众而悉师行会泉州也。又恶廖彦若之贪暴,而志在铲除也。张延鲁闻潮治军有法,牛酒迎潮,围泉州城克之。福州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剌史,此志二郎君入泉之始。人仅知王潮居泉,招怀离散,均赋缮兵,而不知二郎君之匡赞力亦多。升故墟而望温陵,犹是当年之疆索乎!
 
       ……
 
       以上诸多史料的记载,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王审知三兄弟是在诗山发动“南安兵变”的,而拜剑选帅的地点也在山头城,拜剑亭遗址也在山头城,只是目前尚难以定位准确的具体位置。
 
       兵变成功后,队伍在山头城休整,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准备伺机攻打泉州。王审知开凿两口水井,军民两用。“两井遥遥相对”,都在山二村境内,一口在今诗山塔前原山二村村部地下被掩埋。另一口在林柄陈氏洋顶祖厝门口埕,旧山头城墙基边,如今还在使用,水质清澈冰凉。
 
       拜剑之说虽不可信,但后人因感念王审知德政,于兵变开闽之山头城,立亭缅怀,并在东岳庙前立开闽王塑像供奉。
 
       在福建,目前有三处拜剑地之说。一古时山头城拜剑亭,二是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境内北辰山拜剑台,三是福州庆城路闽王祠拜剑台。
 
       早在2007年,北辰山就建成一座拜剑台。2007年3月27日,厦门晚报报道称:
 
        唐朝末年,朝廷腐败,王审知跟随其兄参加了王绪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绪因治军无方、嫉贤妒能,后被部下兵变擒杀,地点就在现北辰山广利庙所在地。
 
       相传王审知开发闽南时,驻跸同安,巡游嘉禾屿(今厦门),后竟染病死于同辰山。后同安百姓在北辰山建广利庙,塑开闽王金身以祀之。(郑镛《闽南民间诸神探寻》)
 
       这一传说自然是子虚乌有。但王审知的故事至少有二则与北山有关,即“南安兵变”“拜剑选帅”。
 
       唐末同安还属南安郡南安县所辖,称“大同场”。直至五代王延钧时,才升格为同安县。史书记载“竹林起兵”只称发生地点在“南安”,而历来的同安人,尤其是同安的王姓子孙,坚信事发之地就在北辰山。此地后来又建有王审知衣冠冢。
 
       王审知衣冠冢: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竹山村东北500米小山坡。五代至宋代墓葬,近年重修。墓址坐西北朝东南,半圆形水泥面墓冢,花岗岩基座,冢宽5.2米,进深5.9米,高1.5米。……墓址后的岩石上有后刻“开闽第一”大字,落款“岁次壬戌年桂月重修”。(《同安文物大观》)
 
       从这段报道得知,北辰山以“唐末同安还属南安郡南安县所辖”,以及“此地后来又建有王审知衣冠冢”为由,推断“南安兵变”“拜剑选帅”都发生在北辰山。唐末南安所辖何止同安,如此推论,完全不足为据。这些推断不是来自史书,而是“历来的同安人,尤其是同安的王姓子孙”的“坚信”而已,心理愿望岂能作为一种证据?
 
       而位于福州市庆城路闽王祠,已建成“拜剑台”,这是凭借一方书有“拜剑台古迹”古碑石而建的。福州是王审知建立闽国的登基之地,而拜剑台理应建在“南安兵变”“拜剑选帅”的地方,在称王之地建立拜剑台似乎不妥?
 
       通过以上引证分析,“南安兵变”“拜剑选帅”的发生地无疑发生在南安山头城。遗憾的是,多年来没有学者专家去论证,其他地方捷足先登,抢在前头,只能怪自己!  
 
       拜剑亭昭示着王审知兄弟在诗山拉开创立闽国的帷幕,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岂能轻视?当务之急是,在今诗山中心镇区一带,择址重建拜剑亭,这是一种历史担当和文化自信。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上一篇:鲤城姓氏文化·前言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