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温州天河环川王氏宗祠与历史遗迹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网温州讯:2012年1月1日,福鼎王氏会长陪同福建省王审知研究会外联部主任王荣光赴浙亲送年会请柬,专程拜谒了开闽先祖王彦光后裔在温州环川的宗祠和历史遗迹,受到谱牒专家,开闽裔孙王俊海及环川宗祠王氏宗长们的热情接待。
天河文化乐园
公元二〇〇〇年三月建成。位于天河镇筑城村,门牌号为龙湾区天河镇环川南路一号。原为环川王氏三派小宗祠,解放后连同王氏宗祠办起天河中心小学,今改为天河文化乐园。占地面积四亩,总投资300万元,由地方各村村民、企业家、老年人、社会人士多方集资建设而成,主楼为二层大楼,镇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盖一层改为三层结构。天河文化乐园是全镇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最佳场所,并被列入“温州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
整个园区造型典雅,装饰清新,硬件齐全,设施先进。分长廊、石碑、六角亭、假山岩、花坛草坪、生态广场等七个活动区。同时配置图书馆、棋牌室、健身房、台球室、乒乓室、电视室(排练厅)、摄影室、音乐室、多功能厅、文史室等。各厅室功能别异。天河文化乐园集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乐园。
天河镇王姓,历称三浃(或三甲)环川王氏,为巨族,总人口计7131人。包括筑城村948人,天凤村1249人,三星村1129人,西前村1528人,高轩村810人,天津村566人,新川村481人,司南村420人。“先世居闽赤岸。……一世祖百十三公(王绿,字伯岳),当宋季时居于永嘉一都之携仁里”,因元时“遘海寇钟氏暨山盗乘其元之乱,剽掠村落,焚毁居宇,由是谱乘失之,上世之详不可考”。七世王永安初修谱,据“祠堂神主所题,故老所传,……及曾目者”,复访“福建赤岸漪龙原”而知“始祖实系中书令戴公次子。……始祖于孝宗乾道二年丙申同奉补籍之诏,……肇基于永之携仁里” (明洪熙元年七世王永安《王氏世系记》)。世次行第为:“百八桂福寿,端定恒循守。德惠庆深覃,吉昌保悠久。勉当兴让仁,允宜全孝友。继序善贻芳,本原良固厚。”六世分一至四派及后津半派。七世大派长子下分七房;大派三子下分六房。至今已传廿九世。
四世王肃默(1291~1360),号玄庵。元代贡生,为安固县教谕。七世王永廷(1394~?),字怡远,号宜庵。由郡庠拔贡,授直隶池州府铜陵县儒学训导,知湖广岳州慈利县。十世王世民(1469~1540),字公牧,号高轩主人,工部司务郎。现高轩村即以其德而名;十世王世泓(1482~?),字公涧,号松溪,山东鲁府引礼舍人,大常寺赞礼郎。张太师(张璁)赐其匾额曰“罗山第一”。十一世王俞(1510~?),字宗遇,号寒泉。隆庆丁卯(1567)岁贡第一,戊辰(1568)廷试授柳州通判。廿一世王鸿年(1870~1945),字世屿,号鲁璠。著名爱国外交家;廿一世王廷一(1881~1946),字学清,号乐卿。福建高院厦门分院院长。终瑞安地方法院院长;廿一世王荣年(1891~1951),字世瑛,号紫珍,又号梅庵。诗人、书法大家;廿一世王毓英,曾任永嘉教育会长、永强镇自治会董事。有《穗城雪鸿集》、《感慨诗钞》等,近有学人在整理《王毓英集》。
大宗祠在筑城村石板桥。始建于元至正丙午(1366),在兴仁堂北,后经兵火焚毁无存。明永乐辛卯(1411),迁建石板桥北。嘉靖戊申(1545)、康熙乙未(1717)、宣统庚戌(1910)、民国庚午(1930)、1993年均重修建。小宗祠六,一在三星村八柱台;一在三星村菜场;一在筑城村先生桥;一在西前村;二在天凤村。始祖墓存三方清代碑记及移自原宗祠牌坊顶部四个石狮雕刻原物。今族人创有中华百家姓谱牒收藏馆。
宗谱自明洪熙元年(1425)初修纂至1994年,共九次修谱。现藏宗祠内。
环川王氏六建宗祠碑记
公元一九九三年春,族诸长者有鉴宗祠栋宇蚀於白蚁,险象具露,倡议组设筹建委员会,以策善后之务。爰推当行挺林等十二人为理事,即期集资兴工拓地重建。历三载而告峻落成,廊腰缦迴,薝牙高啄之重甍祭堂一座,东西辉映,相互通连之左右楼庶各五楹,雕楣绰楔耸立特立之白石碑楼三间等。总占地六畝,有奇构造闳深焕然可观,非惟烝尝有庙祖祢且安,亦为吾里创一燕休游憩之佳境也。
考之宗乘,我族祠堂肇基於先世故宅之东轩;迄元至正丙午(一三六六)特建於兴仁堂北,后经兵火无有存者;明永乐辛卯(一四一一)始迁建所居东南石板桥北,犹安简朴;嘉靖戊申(一五四五)闢乃前模而新之;清康熙初年扦界,复被兵燹,废为蔓草荒榛;至康熙乙未(一七一七)仍基址恢而广之,呈横五纵三规模;逾二百余年正殿暨前进,又曾先后於宣统庚戍(一九一零)、民国庚午(一九三零)解旧以更新。至此己六经重光矣。
是役计费资壹佰伍拾万元,一为按丁捐献,一为随愿资助。厚薄虽有不同,孝思之情则无别也。今大功既毕,凡资五百元以上与同力协契备受辛劳之委员理事等勒名斯石,以彰厥绩而励来兹云。
时一九九六年夏月勉行裔孙鸿章谨记
总理事:挺林
理事:成林 裕林 志法 挺銮 志庆 挺杰 星华 宝弟 成新 庆云学锡
筹建委员会委员:宝堂、挺祥、挺友、金弟(新川)、炳弟、尧弟、芝标、则杰、乃富、芝加、炳弟、成福、邦其、挺富、勉三、芝玉、成龙、挺海、成林、发祥、炳云、济权、银兴、银洪、宜一、银斌
环川王氏始祖墓
环川王氏始祖百十三公王祿(约1205年-1270年)于南宋自福建赤岸徏居永嘉一都携仁里环川之原开基,卒葬于所居之南,即今温州龙湾区天河镇筑成村。陵园坐东北朝西南,原总占地面积五亩,现三亩余。
此墓始建于南宋末(1273年),二世祖王霸及三世祖王桂卒后也葬于此;元至正年间,四世祖嗣祖初累茔丘,周植柏树;明成化年间,九世祖朝莊、朝钦缭以石垣;明万历年间垣围塌陷,十世祖世民(号高轩公)出资率众修葺;清乾隆年间,十七世日芹率众重修;清同治年间,二十世焕熙率众整修并植罗汉松;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毁,由族人树楫、宝堂、挺杰及族戚李景弟等先后率众集资重兴,兼而修园附景,以弘瞻仰,冠名“长春园”。其前构阙门,后建楼厅,左植佳木,右筑廻廊;外环明窗花墙,内铺祭坛方道。墓冢居中,呈圈椅式,前立“宋王百十三公”青石碑。墓冢东北侧设纪念栏,并附由原社学堂移入之清代古石碑三块,分别为“普济众碑”、“奉宪勒碑”、“浚河众碑”。阙门阶前安明永乐(1411年)石兽两对,此系原环川王氏祠堂牌坊之残存顶饰。
环川王氏始祖墓是环川王氏子孙敦宗睦族、爱国爱乡的教育基地,也是研究王氏家族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同时对了解地方移民及其发展提供佐证,具有很大的地方历史研究价值。
百十三公讳緑 配闽长溪赤岸林氏,宋乾道二年丙申1166温州海溢后,1223年由闽赤岸野龙园遷瑞安四十八都垟湾,1236年丙申转永嘉一都携仁里茅园。
迦蓝观 民国时称社学堂,俗称土地堂。
最早称兴仁堂,内供土地爷,宋乾道二年(1166年)后建,故址位于永嘉县华盖乡一都携仁里,具体位置在北环川之阴,后凤之北。据传宋季环川王氏始祖百十三公从福建赤岸携迦蓝香炉到此地,安置在兴仁堂内,摆在原土地爷香炉之左。后来的后凤桥,也许是通往兴仁堂之故,该桥又名叫兴仁桥。
元至正丙午(一三六六)百十三公子孙特建环川王氏宗祠於兴仁堂北,后来连同兴仁堂都毁于兵燹。明永乐辛卯(一四一一)七世祖定一公始迁建兴仁堂于今址,即在三星村路头和筑城村交界处,该地始叫兴仁里,沿袭至今;明成化时重建,座北朝南,内始设独特舞台,为著名的八柱台。明嘉靖时内患外忧,浙南沿海屡受倭寇骚扰,军民一致抗倭,始设关羽、岳飞于殿中,大堂内中堂供奉迦蓝爷,东一堂供奉关羽、岳飞,东二堂供奉土地爷,西一堂供奉三官大帝,西二堂供奉文昌爷;清初迁界复被兵燹,清嘉庆时在原址扩建,始呈目前尚留格局,大堂内中堂供奉迦蓝爷,东一堂供奉关羽,东二堂供奉土地爷,西一堂供奉三官大帝,西二堂供奉文昌爷;民国初地方绅士重新修饬,大堂内中堂供奉关羽、岳飞,东一堂供奉迦蓝爷,东二堂供奉土地爷,西一堂供奉三官大帝,西二堂供奉文昌爷,享誉一时。易名为社学堂。解放后,供销社占用。至今破烂不堪,百废待兴。
八柱台
就是迦蓝爷殿里的舞台,当时供地方唱戏等文化娱乐活动之用。八柱台建筑讲究,有八柱放爪斗角,台板十一块,舞台雕梁画栋,两侧名木栏杆,寺院后阁至于前台,地势缓缓低下,呈阶梯大厅式样,设计考虑到演出实用需要。
据传当时每年八月演社戏时,各房各派抬出各自保管的台板,合成十一块,方能演出。从明清到民国都是三甲自然集镇的民间文化中心。至今许多老人对八柱台看戏记忆犹新。解放后被拆毁。
伽蓝爷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有“王君名晋,字子乔。亦名乔,字子晋。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生而神异,幼而好道。虽燕居宫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际,累有神仙降之,虽左右之人弗知也。”,后得天台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又于灵王二十二年,接之登嵩高山。
据《天台县志》,太子晋、又名王乔,隠居天台桐柏山玉霄宫(现称桐柏宫)三十余载,封护法伽蓝神,是世人敬仰的伽蓝菩萨。
东周时候,有一位仙人奉命治理桐柏,即周灵王太子晋,又名王乔,他也是今天中华百家姓之首----王氏的始祖。他身居东宫,贵极人寰,却向往仙道,素喜吹笙,引鹤为伴。据道书载,天台山仙道浮邱公曾降东宫,秘授王乔以道术。后来,王乔因劝谏周灵王不从,郁郁寡欢,青年早夭。《列仙传》称王乔死后,驾鹤升天,被封为护法伽蓝。
太子晋 又名王子乔,《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土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入天台山,收王子晋为天台宗的护法伽蓝神。今天台山国清寺伽蓝殿之神像,即王子晋。每年四月初一和七月初七全县王姓子民都来祭典太子晋,热闹非凡。
天台山国清寺伽蓝殿,扁额为“周灵显威”.门联为:“东瀛播誉环宇共仰子晋,吴越沾瀮释道同尊伽蓝。”
环川王氏的名人:
第四世肃默(1291—1360),号玄庵。元代贡生,为安固县教谕。
第七世永延(1394—1469),字怡远,号宜庵。由郡庠拔贡,授直隶池州府铜陵县儒学训导,知湖广岳州慈利县。
第十世王世民(1469-1540),字公牧,号高轩主人,工部司务郎;系王养直之长子,
其四弟世泓(1482-1543),字公涧,号松溪,系王养直之四子。山东鲁府引礼舍人,大常寺赞礼郎。张阁老(张璁)赐其匾额曰“罗山第一”。
第十一世俞(1510—1569),字宗遇,号寒泉。曾任柳州通判,中直大夫。隆庆丁卯(1567)岁贡第一,戊辰(1568)廷试授柳州通判。
第廿一世王鸿年(1870—1945),字世屿,号鲁璠。駐日全權公使,著名爱国外交家。
第廿一世王廷一(1881—1946),字学清,号乐卿。福建高院厦门分院院长。终瑞安地方法院院长。
第廿一世王荣年(1891—1951),字世瑛,号紫珍,又号梅庵。诗人、书法大家。
王邦相 号及泉, 出生于明嘉靖丁未年(1547),历任布政司长达三十九年。
王日芹 字潘士,号壁川,生于清乾隆壬戌年(1742),卒于嘉庆甲子年(1804),天河高轩人。“古者天子之大学曰辟雍,在国说谓贡士,自外以升为外史。忠文孝友行义淳备见乡大夫之三物,以邦家之光,舍王君归故号以为之兆云。”乾隆戊戌年(1778)赐进士及第。
王辅 又名时化,字圣佑,号柱石,又号伟斋, 生于清乾隆庚申年(1740),卒于嘉庆丙辰年(1806年)。乾隆辛卯科试武举人,1771年,武
省试第二名。
王毓英(1852—1924),字学训,号俊卿,又号罗东、愤俗子, 继述堂主人。1903年与项承春、承全兄弟集资在曾氏怡园创办公益学堂,后又帮助孙诒让开展“温处学务”,并筹办浙江第十师范学堂。1907年任两广方言学堂监督。1909年,兴修水利,挖深凿三甲河道浦沥及建造闸门,以做防洪排涝之用。1911年为永嘉教育学会会长。1912年,当选永嘉永强镇自治会会董,查禁鸦片、赌博和迷信等。同年,疏浚三都及黄石浦河道。毓英一生重视水利建设,直至临终之时,尚要改变永嘉内河水秽情况,并具名禀知县知事,建议开挖三角门新河接会昌河。1919年5月曾任温属公立图书馆馆长,卒于任上。著有《继述堂诗文钞》。王毓英原宅也就是三甲街东面(今天柱路)。
王毓英育有三子,长子王立,字挺立,号卓夫,南京讲武堂毕业,候选将校。次子王谨,字捉燊,号木生,杭州法政备科毕业。三子王瑜,号泽光,无锡工艺所毕业。
王鸿年(1870—1945),字世屿,号鲁璠,龙湾天河西前村人。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外交家,在对日外交国际事务中,贡献颇多。
二十岁入学,二十三岁食廪于庠。甲午中日战争后,与同乡戴立夫去湖北学习武备。戊戌变法后,清廷严禁新学,当时鸿年二十九岁,血气方刚,喜欢议论时政,得罪了某督军,于是避缉东渡,求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应聘于四川将牟学校及山东法政学校。1906年,参加留学生考试,考取法政举人,以内阁中书任用,供职学部兼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席。翌年,调任外务部丞参厅主事,随考察宪政大臣赴日本考察。1909年,诰授奉政大夫,之后任留学生考试襄校官。1912年,任外交部佥事,一直从事外交方面工作。历任奉天、营口、汉口、福州、铁岭等地的外事特派交涉员,任职期间,中日发生庙街交涉一案,均能据理力争,迫使日方让步。平息了这场风波。北洋政府外
交部对王鸿年褒慰备至,晋受二等大绶嘉禾章,并调任驻日方使馆参事官,代理驻日全权公使。
王侃字学记,号冰枕, 系王毓英之弟, (1871 --- 1951年 )。冠军入庠补增广生,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毕业。代瑞安审查所民庭帮审,历任山西武曲县民政科长、嵊县监狱官等职。民国7年,选为浙江省二届省议员,旋由山东省长届映光聘为顾问,兼浙江军署咨议、浙江公署咨议等职。民国10年,连任第三届省议员。
王廷一 。生于清光绪辛已年(1881),卒于民国丙戌年(1946)。名廷一,字学清,号乐卿,因为其毕生执掌司法,断案严明,世称“王青天”。
王廷一是前清邑庠生,民国初,科举已废,考取了官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历任浙江丽水、福建厦门等地方审判庭推事。福建思明地方审判厅民庭庭长,署理福建厦门高一分院院长。民国十年(1922),奉“大总统令”授予司法二等金质奖章。后来继署湖南长沙高一分院院长,河南开封高等法院院长。抗战时期,任浙江温州高一分院民庭推事。抗战胜利后,接受瑞安父老乡亲请命,出任瑞安地方法院院长。
王廷一毕生从事司法,他清廉为谨,明断诉讼。判决所至无有曲,被百姓誉为
“王青天”。逝世后,厦门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市中山公园为其立碑永久纪念。
王荣年 被誉为20世纪章草大家,有“东南一支笔”之称。温州先贤王逊庵曾有诗题咏王荣年的书法:“两浙名家张沈工,越园余老并书雄。吾乡亦有梅庵健,道味唯应让马翁。” 这梅庵,就是王荣年,人称“梅庵先生”。王荣年1891年出生于天河镇西前村,卒于1951年2月。字世瑛,号紫珍,又号梅庵,别署三瓯斋主(指茶瓯、酒瓯、东瓯)。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15岁时以县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县庠。科举废除后,考入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政治本科,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之后东渡日本,23岁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上世纪20年代,已与溥心畲、沈尹默、叶公绰等齐名燕京。青岛市体育场、回澜阁、湛山寺等主要景点场所的匾额题刻均由王荣年所作。时任青岛市长的沈鸿烈非常欣赏他的书法,请章太炎为自己父亲撰写的墓志铭,也由王荣年所书。上世纪30年代《王梅庵临褚河南圣教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时人誉为“其书熔篆隶碑帖于一炉。真书、行、草兼工,临褚深得神髓,章草尤独绝一时。”
王鸿荣 又名王椿,字世奎,号丙如,出生于1911年,天河镇西前村人,毕业于法学院,历任福建厦门高级法院主任书记。1945年任泰顺法院院长,任职期间释放多名共产党员。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