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古人劝诫之言有道理吗

2022-11-29 19:00:54来源:网络 祖源姓氏文化传播

打印 字号: T|T
      人生不过百年,必然经历生老病死,有些人看淡生死,无畏人生的种种挫折,而有些人太过看中一路走来的各种得失,即便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也有很多难以解开的心结或者无法放下的过往,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道理,也不断的劝诫自己以及后人,在面对漫长的人生旅程时要及早明白很多的道理。
 
 
而在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那这句来自老祖宗的劝诫之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否具有借鉴的价值?
 
年龄不同,心境随着变化
 
在现如今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高达七十多岁,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好保养身体,再依靠着现在相对比较先进的医学条件,活过平均寿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古代就截然不同了。
 
 
古人既没有很好的医疗保障和治疗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没有好的社会救济,很多时候,人们甚至生活在战争爆发的时期,这也就导致古人的平均寿命低的可怜,像春秋战国时期仅仅只有三十岁左右,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很大,但是明清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只有四五十岁而已。所以说古人说七十古来稀并不是夸张,而是活到这个岁数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年龄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心境,现在的人一样,只不过古人的寿命短暂,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更多。
 
 
就比如古代女生十三四岁就已经结婚生子,男子二十弱冠之年也基本上成家立业了,反观现在的人们,很多人二十岁还在读书或是刚刚毕业,对于社会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怎么独立生活,这样的心境差距就很明显了。
 
当然,等到了一定的高龄,人们的心态又有不一样的变化,尤其是五六十岁的时候,这对古人来说那就是“大去之期不久矣”,自然更多的想法和思绪,对此,古人也总结出来了几点劝诫,让人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年龄的变化。
 
 
五十望人三不争,是哪三不争?
 
人到了五十岁那意味着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土都埋到脖子根了,毕竟现在的平均寿命也就七八十岁而已,能够活到百岁又能有几人?所以在这个年纪人们要注意一些事情了,不要太过在意很多凡尘之物,尽量做到不争,这样才能安稳的度过中老年这个年龄段。
 
首先这第一不争的就是不争口舌之快,避免和别人大吵大闹,毕竟都已经五十岁的人了,无论是在外人眼里,还是在家人眼中,那都是长辈级别的的人物,既然是长辈自然要有长辈的样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形象,无论是为人处世都要成熟稳重点,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即便是对方有错也不要和对方争论,更不要因为一些事情在公共场合或是众人面前口舌相争,那样的话无疑是自毁形象,让人觉得这样的长辈太不稳重了。
 
 
其次就是不争强好胜,可能现在的很多长辈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非常要强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这不仅仅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他们通常会把某件事做到最好,甚至是完美的程度,这样的性格是好的。
 
 
但是并不是什么年龄段都可以这样,到了五十岁那就要收敛一点这样的要强心理,即便是为了将事情做好也要注意分寸,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自己身后还有很多的晚辈,也不能一直争强好胜,总要给其他人机会,而且自己作为长辈级别的,和年轻人去争是不是有些自降身价了,即便无论输赢对自己来说都不好看。
 
最后就是不争名逐利,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一生都走在金字塔顶端,或者是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到了这个年龄段对于过去的执着也是时候放下了,倒不是说不思进取,而是要放平心态。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任正非,可以在五十多岁创业成功,绝大多数的人一般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事业就已经定型,未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到了五十岁那就是快退休的年纪了,又何必去争夺名利呢?万一哪一步没走好,倒时候出糗,那岂不是身败名裂,那可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六十望棺三不有,莫要有什么?
 
过了五十岁,那紧接着就是六十岁的人生门槛,在这个年龄段同样也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因为在古代人们会在预感自己去世或者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时,会提前自己准备或是让子女备好棺材,这样的话哪天要是身体异样,突发疾病离世等情况,也可以及时入殓下葬,虽然不吉利,但是人们知道这是人生必然经历的,所以六十岁的时候古人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
 
当望见棺材的时候也要避免有这三种心态,第一种心态就是恐惧,生死之事确实是会让人心生畏惧,这也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谁都想长命百岁,多活几年,死亡总会带来痛苦和遗憾,这也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还是要调整心态,人固有一死,同时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脱,面对死亡自当坦然自若。
 
 
第二种就是悲伤,可能很多人都是多愁善感的性格,当得知自己大限将至,或是已经到了接受死亡的年纪的时候,他们就会越来越悲伤,感慨人生过往,回忆起点点滴滴,或许会有未完成的心愿,也或许还有很多遗憾,心中也就难免会有万千思绪,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心情越压抑就会导致身体越来越差,所以要积极面对,客观看待。
 
第三张则是一种忧虑的情绪,到了六十岁那都是为人父母的人,有的已经是作为祖父祖母的人,他们在面对老去的事实时,可能会更多的担忧自己的孩子和后代,害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前途渺茫,总之各种琐事让他们操心,这样倒也不必。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有何必杞人忧天,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长辈插手太多反而不利于子孙成长。
 
 
综合来看,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劝诫之言还是很有道理的,它告诉人们在特定的年龄段该如何面对现实,面对人生,避免了很多的错误,而对于我们来说也要注意这些劝诫,每个人都会经历,也很有可能会存在个别的心态,提前明白自然会有好的人生路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凡事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