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古代名人奉行的那些孝道

2022-07-03 21:38:16来源: 祖源姓氏文化传播

打印 字号: T|T
       随着新社会的到来,中国人渐渐摒弃了老一辈对孝道的一些观念和奉行,就像鲁迅讨厌的二十四孝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新的传承理念,然而,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中,很多历史名人一直代代传承着自己对孝道那份独有的敬畏。
      1,作品中不能出现祖先名讳
       为亲者讳,是古代孝道之一,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名叫曹寅,我们在读这本书时,通篇不会看到一个“寅”字,那么他是如何来形容“寅”时呢?元妃省亲中“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也就是现在凌晨三点。不止曹公这样,他笔下的女主林黛玉也遵循这一原则,“遇着敏字皆减一二笔”。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由于有一个谈字,所以通读史记全篇没有见过一个谈字,凡有“谈”字都改为别的字。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与司马迁同朝为官,其文章清新自然,使人读来心旷神怡,可偏偏这位作家的祖父名中有一个“序”字,作家写一篇序太正常不过,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为了不犯祖父名讳,苏东坡把作品中所有的序都改成了引。
      2,家训中的那些孝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更多的是用于家庭内部,关于如何治家,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制订了家训,家规,一切以它为准则来教育子女,在这些家训之中,有的已经因其优秀的理念和治家之道而声名远播,供后世依此效仿。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其实教育更多的是在于家长上,他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更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的威严和慈爱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家风。上行而下效,言传而身教。颜氏六代出名人,颜真卿、颜师古、颜鲁公等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司马谈的《命子迁》,其中“迁”指的是儿子司马迁,司马谈临死前嘱托司马迁一定要把撰写历史的工作完成,司马迁为世人留下史记,供如今学者参考,家训对教育子女优良的福音也可荫及我们后世子孙。
       3,守孝的那些典故
      中国人守孝只有三年,这三年不是真正的三年,实际上是27个月,人在胎中成长直到生下,父母抚养至两岁才能生活自理,所以说成三年。
      古人为父母守丧,即使是身居宰相,遇这事也要退隐。当官的离任守孝三年,为儒家之礼,士子十年寒窗刚出道走向仕途,就有父母去世,称之为“丁忧”,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都曾在刚刚及第时,父母因故去世,于是辞官回乡守孝两年零三个月。
      唐代推崇孝道治国,白居易的母亲因跳井而亡,在守丧期间作了《新井》一诗,别人抓住辫子,扣上“不孝”的名声,还因此被贬。礼仪延至宋代,苏东坡却没因此有过欲加之罪。
      包拯以刚正不阿,为民请命青史留名 ,然而他也是一位至孝之人,虽考中进士,却是父母在不远游,母亲去世后辞官守孝,后父亲相继去世,一直到守孝期满才重新任职,包公虽为官名气大,却不迷恋官场,敬亲如敬己。
       时至今日,古人的繁文缛节,有些我们已经不再拥有,但那种孝道已经融进我们的骨血,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挥之不去。是那份博爱与传承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