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奉行的那些孝道
随着新社会的到来,中国人渐渐摒弃了老一辈对孝道的一些观念和奉行,就像鲁迅讨厌的二十四孝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新的传承理念,然而,在中华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中,很多历史名人一直代代传承着自己对孝道那份独有的敬畏。

1,作品中不能出现祖先名讳
为亲者讳,是古代孝道之一,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名叫曹寅,我们在读这本书时,通篇不会看到一个“寅”字,那么他是如何来形容“寅”时呢?元妃省亲中“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也就是现在凌晨三点。不止曹公这样,他笔下的女主林黛玉也遵循这一原则,“遇着敏字皆减一二笔”。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由于有一个谈字,所以通读史记全篇没有见过一个谈字,凡有“谈”字都改为别的字。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与司马迁同朝为官,其文章清新自然,使人读来心旷神怡,可偏偏这位作家的祖父名中有一个“序”字,作家写一篇序太正常不过,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为了不犯祖父名讳,苏东坡把作品中所有的序都改成了引。
2,家训中的那些孝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更多的是用于家庭内部,关于如何治家,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制订了家训,家规,一切以它为准则来教育子女,在这些家训之中,有的已经因其优秀的理念和治家之道而声名远播,供后世依此效仿。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其实教育更多的是在于家长上,他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更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的威严和慈爱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家风。上行而下效,言传而身教。颜氏六代出名人,颜真卿、颜师古、颜鲁公等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司马谈的《命子迁》,其中“迁”指的是儿子司马迁,司马谈临死前嘱托司马迁一定要把撰写历史的工作完成,司马迁为世人留下史记,供如今学者参考,家训对教育子女优良的福音也可荫及我们后世子孙。
3,守孝的那些典故
中国人守孝只有三年,这三年不是真正的三年,实际上是27个月,人在胎中成长直到生下,父母抚养至两岁才能生活自理,所以说成三年。
古人为父母守丧,即使是身居宰相,遇这事也要退隐。当官的离任守孝三年,为儒家之礼,士子十年寒窗刚出道走向仕途,就有父母去世,称之为“丁忧”,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都曾在刚刚及第时,父母因故去世,于是辞官回乡守孝两年零三个月。
唐代推崇孝道治国,白居易的母亲因跳井而亡,在守丧期间作了《新井》一诗,别人抓住辫子,扣上“不孝”的名声,还因此被贬。礼仪延至宋代,苏东坡却没因此有过欲加之罪。
包拯以刚正不阿,为民请命青史留名 ,然而他也是一位至孝之人,虽考中进士,却是父母在不远游,母亲去世后辞官守孝,后父亲相继去世,一直到守孝期满才重新任职,包公虽为官名气大,却不迷恋官场,敬亲如敬己。

时至今日,古人的繁文缛节,有些我们已经不再拥有,但那种孝道已经融进我们的骨血,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间,挥之不去。是那份博爱与传承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古今中外名人名典论孝亲敬老
- · 文昌帝君阴騭文
- · 富平县编著《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孝道文化》
- · 二十四孝圖之涤亲溺器(完)
- · 二十四孝圖之啮指痛心
- · 二十四孝圖之孝感动天
- · 二十四孝圖之亲尝汤药
- · 二十四孝圖之卖身葬父
- · 二十四孝圖之百里负米
- · 二十四孝圖之埋儿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