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姓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晶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朝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建筑是中国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北少南多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一是南宋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二是宋代理学的兴起,三是儒家文化平民化,加上历朝历代北方战乱频仍,而南方相对安定。自唐以来,大量北方氏族南迁,客居江南,他们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后人对故土的思念,转化为大量建造祠堂,认为可以认祖归宗。祠堂是后世子孙对祖先的尊敬,是对故土家园的思念,是一种寄托。
北方宗祠一般称为家庙,由于历史变迁,现除有较大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有遗存外,一般的家庙基本毁坏。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家族重大事务,都在祠堂进行。此外,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活动,也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聚会场所。
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氏,无论人口多少,春露秋尝,均要祭拜先祖,从初始在居家祭拜,发展到建造专门的场所一宗祠,作为供奉先人的殿堂。要具备这种条件,必须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柯堂多数都有堂号,古代堂号由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祠堂必不可少的是均配有对联。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但也有例外,如福建、江西、广东等有好几个地方,两姓合祠,共祀祖先,缘由大多是因接续宗支或难切割祖产的结果。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的运动,北方已难见祠堂,不知祠堂为何物、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而南方如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湾、江西、安徽、广西等较为重视传统的地区则有较多的祠堂得以保存。
祠堂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祠堂是姓氏祖根和聚居繁衍的象征。祠堂文化是姓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遗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传统的祠堂文化,要赋予新的使命,充实新的内涵,扩展新的功能,使古老的祠堂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
(作者简介: 陈树芳,淮阳陈胡公文化研究总会会长)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