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祠堂的匾额有什么用处?

2021-12-10 21:29:15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匾额发轫于先秦,定形于两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自汉以来,匾额从标识、命名功能走向精神意义之寄寓等,成为哲学观念、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之反映,并升华为一种深层次之心理表象与精神象征物。
 
       在汉代,匾额除了题名建筑等外,又被作为旌表之物,用来表彰劝奖士民,即对士民某一德行之认同与表彰,由此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物。
 
       《后汉书·百官志》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至唐代,匾额大兴,“无颜不匾”、“十匾九颜”之说。
 
       明清至民国时期,匾额盛行,已进入社会各个方面,形制完备,礼制规范。尤其是用于旌表之官方匾额,作为一种官方表彰方式,逐渐成为一种礼俗,承担起礼仪规范与道德教化之功能。
 
       匾额是祠堂之灵魂,有画龙点睛之妙用。祠堂中之匾额数以万计,其功用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一、标识名称,显扬自我
 
       标识名称是匾额之基本功能。祠堂之名号匾和堂号匾皆有此功能。名号匾如黄氏家庙(田庄乡洪流村)、别驾第(金山村田心组)、三代明经(土桥镇土桥村)等,皆具有标识名称、显扬自我之功能。
 
       二、激励精神,标榜荣耀
 
       匾额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是一种心理表象,是一种精神激励与暗示之表达方式,其背后有着一种无言的精神凝聚力。
 
       如中丞公祠(城郊乡益道村)有明嘉靖皇帝御赐时任福建左布政使范辂的“文章节气,师表缙绅,忠义勤劳,功施民社”匾。
 
       匾额由物质之形式转化为精神之象征符号后,表彰受匾者之功德并使其获得荣耀与名利及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一方表率,用以激烈士民效忠朝廷,遵行官方认可之道德规范,是古代统治者治理天下之手段,于清代极为盛行。
 
       匾额之题写、馈赠亦成为仪式,具有整饬人心之作用,德高望重之贤达题写匾额无疑不仅只是对受匾者德行之记录与称颂,更是使得受匾者之身份获得提升。
 
       受匾之过程则为受匾者显示荣耀与名利以及对民众进行教育、鼓励之过程。他人则受此影响,会潜移默化地遵从此道德规范与礼仪。
 
       因匾额之表彰获得社会舆论公认,故而足以激励更多人以求获得匾额,以自我标榜与提升门第。
 
       其中之玄妙如胡煦《请博举孝弟疏》所说:“……各给匾额……以荣其身。……此例一倡,必有心知其荣,守礼奉法,观感而继起者矣。……夫愚贱有何知识,不信耳而信目,不唯其传言之可听,而惟其前事之可师,当亦情势之必然者也。”可见,朝廷通过授匾之表彰和心理之暗示,不论贤愚,皆可得到教化,认同并敬畏之。
 
三、推崇功德,彰显名位
 
       祠堂匾额之多寡,反映出一个宗族兴旺发达是否。一个宗族出过达宦名臣,有权有势,在当地声望与地位高,祠堂内匾额则多。反之,则寡。
 
       凡是出过达宦名臣之宗族,其祠堂悬挂之匾额不仅明显多于未获过功名之宗族之祠堂,而且匾额题赠者之身份也更为显赫。如朱氏宗祠(城郊乡津江)有民国时期之湖南省省长赵恒惕赠匾,克纪公祠(城郊乡津江)有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所赠匾,中丞公祠有明嘉靖皇帝赠匾等。
 
        功名显赫是一个宗族走向繁荣昌盛与在当地拥有较高地位之根本,故而汝城祠堂中,以功名匾为最多。
 
       如克纪公祠(城郊乡津江)、太保第(外沙乡外沙村)、叶氏家庙(土桥镇金山村)等之功名匾共计百余块。
 
四、公认成就,表彰价值
 
       祠堂、牌坊匾额相当于今日之勋章与奖状,不仅是对个人或宗族之表彰,也是其成就之宣示,实现人生价值而获得公认之“成功”。
 
       如太保第(外沙乡高村)之“理学名臣”、叶氏家庙(土桥镇金山村)之“名节古稀”、现存之“绣衣坊”(为范辂而建)、岭头“节孝坊”(为朱光壁之妻胡氏而建)等匾,均是如此。
 
       对于一个宗族而言,不管是官府或帝王之旌表匾额,还是民间私人或集体馈赠之匾额,都不仅一种荣耀和精神象征,更是一种成就。
 
       所以求匾、题匾、制匾、迎送匾、赠匾、升匾(挂匾)和答谢筵席等,礼仪规范齐备,场面隆重热闹,壮观威严。受匾额者,如获至宝,认为是极高之礼遇,人生价值之表彰,功就之公认,感到无比荣耀。
 
五、整顿人心,激发自觉
 
       祠堂、牌坊之匾额内容美好吉祥,又用正大之榜书题写,可反衬出宗族之权威与等级秩序之合理合法性,使人生敬畏之心,激发家族文化自觉。
 
       匾额高悬祠堂,肃穆庄严,威仪十足,更可激励后人勇猛精进,传承美德,开拓创新,光大门第。
 
       祠堂是宗教场所,必须体现出静穆威严之气象,也是整饬与提慑人心之处。所以作为标识祠堂名称之匾额,要表现出正大开阔、静穆严肃、气势沉雄之意境,使人感到敬畏,以更好地衬托出祠堂之威仪与价值,折射出祠堂之象征意义。
 
       譬如朱氏祠堂(城郊乡津江村)之名号匾“朱氏祠堂”、“五经世第”,浑厚苍劲,端庄静穆,颇具庙堂之气,而且还有神气与古意,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积极向上之审美意境,一种因历史之悠长而形成的莽莽苍苍之视觉效果,彰显出祠堂之古老与威严,与追述久远历史之门联相得益彰。
                                                               黄守愚 
       注:已刊发于《理学思想与人文汝城》,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