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安贵峰村:感知诗词文脉 点亮文明乡村

2021-11-26 09:21:52来源:中国老区网

打印 字号: T|T
     被喻为“中华第一诗村”和“中国楹联文化村”的贵峰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区西北部,是溪美街道的村落之一。小小村庄拥有两块“中字号”文化品牌,全国少有。走进贵峰,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别致的王氏宗祠和文化长廊,一幅“野老牧童随口唱,贵峰村里尽诗书”的景象尽收眼底。近年来,贵峰村创建“和谐村”热情高涨,全村创建成效日趋成熟。为进一步推进“和谐村”创建工作,贵峰村建设廉政教育基地、建立党员志愿宣讲队伍、开展诗词庆典活动、建设家风家训馆等,倡导村民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建设文明乡村,营造和谐环境,以此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
  党建引领 推动郎朗政风
  贵峰村内的王氏宗祠是“八闽名祠”,祠内有诗词石刻70多幅,建有家风家训馆,里面的石板画讲述的是一个个精彩故事,告诫后世子孙要忠信为善、仁义振邦、诗礼继承、德艺奋扬。同时,王氏宗祠还是南安市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教育基地以“家风家训”为载体,深入挖掘优秀家风传承中蕴含的廉政资源,旨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让崇廉拒腐、传承优良家风成为风尚,教育意义重大深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贵峰村以“诗词”为核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以文化人、搭建教育基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精准把握村情民意。不断优化村党组织设置,从党员、村民代表抓起,打造一支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村“两委”队伍。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员志愿宣讲队伍,以红色诗词为基础,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企业车间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传递社会正能量。
  诗词振振 塑造良好乡风
  “时至今日,在很多传统节日里,参加各种诗词庆典成为村民的独特习俗。诗词吟咏也成为村民探亲访友、联系情谊的一种方式,就连化解邻里纠纷时也常用古典诗词来教育、劝导。”贵峰诗社常务副社长王赎回先生告诉记者,贵峰村信访数量为零,矛盾都在村里解决,实现了“家庭琐事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村”。
  据了解,贵峰村明清时代有“三进士六举人”之誉。1986年印尼爱国华侨王国明先生,开设读诗班,成立贵峰诗社,至今连续举办35期暑假诗词吟诵活动,先后参加学习的村民和青少年学生达1.2万人次,培养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5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2人。贵峰村诗词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到小学、中学及成年的村民,诗教成为贵峰村终身教育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与鼓励下,村民们因诗教变得文明,村民的生活在读诗班的影响下,悄然改变,贵峰村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搭建教育基地 传承良好家风
  贵峰村的家风家训馆,始建于2016年10月,馆内以传统壁画艺术形式,将跨度近2600年的美德故事浓缩在40多米长的浮雕之中,展示了王氏先祖、近现代贵峰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美德故事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八德,诠释了贵峰王氏族规家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长期以来,贵峰村通过开展敬老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激发向善向上之力。此外,村里还有“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旨在培养遵礼守道、和睦友善的家风,营造尊老孝亲、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构建文明新风尚。
  创建和谐村,贵峰村一直在坚守一直在行动。近年来,贵峰村投入近150万元推进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如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边绿化等公共设施。此外,今年贵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营,总面积750多平方米,内设休息室、厨房、棋牌室、阅览室、健身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平时将组织老年人旅游、免费健康体检、广场舞、腰鼓队等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贵峰村还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度营造创文创卫氛围,最终以坚实有力的行动、葳蕤蓬勃的精神,戮力同心共创和谐贵峰。
  (南安市老促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