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贵峰村:感知诗词文脉 点亮文明乡村

党建引领 推动郎朗政风
贵峰村内的王氏宗祠是“八闽名祠”,祠内有诗词石刻70多幅,建有家风家训馆,里面的石板画讲述的是一个个精彩故事,告诫后世子孙要忠信为善、仁义振邦、诗礼继承、德艺奋扬。同时,王氏宗祠还是南安市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教育基地以“家风家训”为载体,深入挖掘优秀家风传承中蕴含的廉政资源,旨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让崇廉拒腐、传承优良家风成为风尚,教育意义重大深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贵峰村以“诗词”为核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村容村貌、坚持以文化人、搭建教育基地,加强党组织建设,精准把握村情民意。不断优化村党组织设置,从党员、村民代表抓起,打造一支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村“两委”队伍。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员志愿宣讲队伍,以红色诗词为基础,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企业车间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传递社会正能量。
诗词振振 塑造良好乡风
“时至今日,在很多传统节日里,参加各种诗词庆典成为村民的独特习俗。诗词吟咏也成为村民探亲访友、联系情谊的一种方式,就连化解邻里纠纷时也常用古典诗词来教育、劝导。”贵峰诗社常务副社长王赎回先生告诉记者,贵峰村信访数量为零,矛盾都在村里解决,实现了“家庭琐事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村”。
据了解,贵峰村明清时代有“三进士六举人”之誉。1986年印尼爱国华侨王国明先生,开设读诗班,成立贵峰诗社,至今连续举办35期暑假诗词吟诵活动,先后参加学习的村民和青少年学生达1.2万人次,培养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5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2人。贵峰村诗词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到小学、中学及成年的村民,诗教成为贵峰村终身教育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诗词”文化的熏陶与鼓励下,村民们因诗教变得文明,村民的生活在读诗班的影响下,悄然改变,贵峰村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搭建教育基地 传承良好家风
贵峰村的家风家训馆,始建于2016年10月,馆内以传统壁画艺术形式,将跨度近2600年的美德故事浓缩在40多米长的浮雕之中,展示了王氏先祖、近现代贵峰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美德故事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八德,诠释了贵峰王氏族规家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长期以来,贵峰村通过开展敬老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激发向善向上之力。此外,村里还有“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旨在培养遵礼守道、和睦友善的家风,营造尊老孝亲、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构建文明新风尚。
创建和谐村,贵峰村一直在坚守一直在行动。近年来,贵峰村投入近150万元推进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如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边绿化等公共设施。此外,今年贵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揭牌运营,总面积750多平方米,内设休息室、厨房、棋牌室、阅览室、健身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平时将组织老年人旅游、免费健康体检、广场舞、腰鼓队等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贵峰村还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度营造创文创卫氛围,最终以坚实有力的行动、葳蕤蓬勃的精神,戮力同心共创和谐贵峰。
(南安市老促会)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