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
在隋朝的时候,设立了科举制,采用了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也给了一些出身很差的人一个可以入朝为官的机会。
而且这对于国家挑选人才有着很大的方便和空间。也是为了封建时期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选拔中最大的成功无外乎是进士科的前三名。
第一名被称作状元,第二名被称作榜眼,第三名被称作探花。可是有的人会发现,考取了第三名的人群其开心的程度并不比考中状元差,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呢?古时候的第三名为什么要比考中第一还要开心?其实这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则。

探花的由来
一般来说,有的人就以为这种选拔的雏形起源于大汉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举孝廉,举秀才等,一直到了隋朝,杨广创办了进士科,这种选拔方式才正式的固定下来。但是这个时候的第三名并没有什么称号。
一直发展到宋朝,才有人将探花的称呼定给了第三名。曾有大宋典籍记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当初在大唐的时候,探花并非是用来代表名次的称号,其实是“探花使”的简称。在那个时候,人们考中了之后,帝王会在杏花园创办一场盛宴来宴请考中之人,这个宴会通常会在进士里面选出几位最俊朗的人担当探花使。
探花使主要负责的就是在杏花园里采摘花朵,之后在琼林苑题诗,只为了迎接新的第一名做准备。探花使可以说是考中进士里面的骄傲,也是所有人的牌面,所以就会需要俊朗的人来担当。
所有的人都会喜欢美丽的事物,哪怕是考中状元也免不了,即便他才华横溢,但也不会免俗。而且当上了探花使之后,更是会得到君主的注意,还有其他人那充满羡慕的眼神,肯定是会特别的风光啊。

探花更容易成为豪门贵婿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社会情况都是会把自己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之中,把她们的婚姻掌控在大人的手里。作为高官们的女儿,父母通常都会在每年考试结束之后,从新考中的年轻人里天选一位自己觉得满意的女婿,所以说,当一个人被选中了探花使,他们也就离自己美满的人生很近了。
一直到最后,大唐王朝亡国之后,王都里再也没有了杏花园,可是探花使这一职务一直流传到了大宋前中期。名气最大的就当属是寇准了,他当时仅仅只有十九岁而已。那时候的赵光义特别的喜欢这个富有才华的年轻小伙子,说他正好适合担任探花使的职务,所以他也做了一次带领考中的进士游玩观花的职务。
可以看出来他当时的荣耀有多高,再后来一直到了赵佶继位的时候,探花两个字才用于形容考中第三名的进士。

探花正式收入科举名次中
即使说到了宋朝赵佶的时候,科举考试进行了改变,把以前的探花使正式的收入了科举考试前三名的第三名。探花的地位不如以前做探花使的时候高,可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讲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再怎么样,挑选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是为了寻找到一个优秀的官员,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谋福,为了国家富强而努力的人,并非是为了那些高官贵人选女婿的。
所以,后来的一些探花进士都是拥有真是才学的人,例如大明时期的蔡昂,陈澜清王朝的程元章等人。
在古时候,有了科举考试开始,最初的的科举考试并非做到了完美的公平公正。在一个君王大权在握的时候,科举考试考中了前三名,也不单纯的是考试成绩的前三名,当中必然包含在这帝王的个人偏向和喜爱,带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更何况探花以前是为一些年轻俊朗的进士准备的职务,所以帝王在决定第三名的时候,也是经常会按照这个并不算公平的规则选取。也正是由于样的情况,很多古代的老生更想获得第三名探花的位置,以至于比考中了状元更加让人开心,再怎么说这也是一代帝王对自己容貌的认可,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对这个位置趋之若鹜的真实原因。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