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鲁迅笔下最犀利的5句话,一针见血,道破人性

2021-10-16 21:12:18来源:读书与旅行

打印 字号: T|T
 
猛兽总是独行,
牛羊才成群结队。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一生致力于批判国民性。
       他的文字,像投枪,如匕首,短小精悍,但锋利无比。
       他用精准的语言手术刀,一层一层剖开社会的肌理,露出了血淋淋的现实。
       这个人,便是鲁迅。
       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同是诺奖得主的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今天,晚君给大家带来鲁迅笔下最犀利的5句话。
       寥寥几字,却一针见血,戳破了人性的真相。
 
1
 
       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作戏的兴趣。
      知乎有个提问:“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喜欢沉默?”
       下面有一条回答是:因为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
       记得陈道明有一次在《杨澜访谈录》里说,他特别害怕应酬,一上酒桌就感到煎熬:
       “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了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七八次时,你就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除了不爱酒以外,更多还是因为他真的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尤其面对的往往都是些虚情假意的朋友。
       后来,无论什么人约他,他都干脆推掉不去。
       即使闲来无事,他也更愿意一个人呆在家里,弹弹钢琴,读读书,享受独处的时光。
       想起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的一句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沉默,不是因为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是看透了人际关系的淡漠与脆弱。
       有些话不如不说,有些关系不如不要。
       余生,请做个“生性凉薄”的人。
      
推掉那些无意义的饭局,断掉那些虚情假意的关系。
       远离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少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当你变得越来越沉默,也就愈来愈成熟。
 
2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60年代,有一个年轻人18岁时意外辍学,在上海浦江电表厂当小工。
 
       每天工作很辛苦,工友们下班后没事就聚在一起抽烟、打牌、踢球。
 
       这个年轻人却喜欢抱着几本英语教材看,或者观看英文碟片自学英语。
 
       工友们总是嘲笑他:“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还能用得上英语?”
 
       年轻人不予理会,仍坚持埋头学习。
 
       4年后,有政府机关缺翻译,听说电表厂有位小工会英文,便把年轻人借走了,再也没放他回来。
 
       1972年,这个年轻人凭借扎实的英文基础,被调至外交部作为翻译人才培养,后来又被选送到英国留学,从此开启了他的外交之路。
 
       他就是中国近50年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长——杨洁篪。
 
       那些当初嘲笑他读书的人,后来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
 
       作家宁远说过:
 
       “孤独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在这段孤独的时光里,你可以使自己沉淀下来,不受任何人打扰和影响,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去耕耘,去播种。
 
       隔绝了外界的干扰,你反而更能全神贯注;屏蔽掉了别人的声音,你反而能更加一往无前。
 
       你的强大,往往就来自你的孤独。
 
 
3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门大学问。
 
       如果“不通世故”,会显得自己情商低,不懂人情往来;
 
       但若是“深于世故”,太过钻营和计较,反而显得不真诚,很容易失了人心。
 
       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曾看过一则钱钟书先生的轶事。
 
       有一次,上面通知他参加国宴。一般人接到通知,都是受宠若惊。
 
       钱老却说:“我很忙,我不去。”
 
       上面的人说:“那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就是我很忙,我不去。” 
 
       无论在什么时候,钱老始终都恪守自己的原则,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和傲骨。
 
      很喜欢一句话: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圆滑,不是溜须拍马或沽名钓誉,而是面对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对之。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世事洞穿,天真不泯,这才是人生大境界。
 
 
4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人性中有一种恶,叫畏强凌弱。
 
      几年前,我在一家报社做编辑,当时有位同事,个性不是很讨领导喜欢,总是挨骂。
 
      但无论被骂得多狠,他从不敢反驳半句。
 
     我们其他几位同事,都认为他性子比较软弱,不敢跟领导提出自己的想法。
 
      直到后来办公室来了几个实习生,这个同事便把在领导那里受到的憋屈,变本加厉地发泄在新人头上。
 
      日常工作中,但凡新人出点小差错,他都会高声斥责。
 
       每次看到这位同事,我都会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那个欺软怕硬的市井之徒:
 
       打不过假洋鬼子,就去羞辱尼姑;
 
       惹不起不叫自己帮工的老爷们,就殴打替代自己的小D;
 
       面对比自己强的人,唯唯诺诺;但欺负起比他弱的人,却比流氓还要卑劣下流。
 
       有句话说:“欺软怕硬是本性,一视同仁是智者,不畏强权是英雄。”
 
       真正的强者,绝不会仗势欺人,更不会不让弱者为难。
 
       就像那句诗所说:“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见过的世界越宽广,我们越是要对生活报以一丝温情,对世间渺小的生命心存敬畏。
 
       不畏强,不凌弱,才是一个人最高贵的修养和格局。
 
 
 
5
 
       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面要上天。
 
       北野武曾说过:
 
       “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
 
       有了钱,还想更有钱;有了房子,还想要多几套;有了名利,还想要权势;钱权名都有了,甚至还想长生不老。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
 
       禅宗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到沙漠里寻找宝藏,烈日炎炎下,找了很久,还是没有看到宝藏的影子。
 
       他带来的水,却早就喝光了。
 
       眼看他就要晕倒在沙漠,佛出现了,赐给他一些水,劝他离开沙漠。
 
       这个人活了下来,对佛感恩戴德,于是开始往回走。
 
       然而,在归途中他却发现了宝藏,兴奋之际,他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还扛了一袋在肩上。
 
       但宝藏实在太沉,压得他弯下腰来,步伐迟缓。
 
       尽管又渴又累,他仍紧紧地抓住袋子,舍不得放手。
 
       慢慢地,他的体力耗尽,水也全喝光了,最终渴死在沙漠里。
 
       康德曾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我们就成了欲望的奴隶。”
 
       平庸的人,都在纵欲;厉害的人,则都在禁欲。
 
       当我们能够不被诱惑所动,便不会被欲望所吞噬。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作家贾平凹说:
 
       “鲁迅的作品,距今已经有百年,但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常读常青。这个时代,需要鲁迅。”
 
      100年前,鲁迅用一支笔,横眉冷对千夫指,勾勒人性丑恶,描摹残酷生活。
 
       100年后的今天,或许我们不会再经历曾经那段动荡的岁月,但鲁迅笔下那些精辟而深刻的话语,依然使人振聋发聩。
 
      读懂了鲁迅,就读懂了人性,也就读懂了生活。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