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宋王允初 孤城喋血记

2021-10-16 19:49:36来源: 胡说聊斋

打印 字号: T|T
       芙蓉村陈虞之的抗元壮举,永嘉妇孺皆知,但千石村王允初击退十万金兵的百日围攻,取得南宋德安保卫战胜利的传奇历史,却尘封了600年,直到晚清才渐为人知。
 
       晚清孙衣言 发现南宋《守城录》
 
        清同治六年(1867),瑞安大儒孙衣言在举人王旬宣的家谱中,发现一篇两万余字的《开禧德安守城录》,遂录而雠校,于同治十一年送金陵刊印成书,光绪四年收入《永嘉丛书》。《守城录》的作者是“文林郎监襄阳户部大军仓王致远”,撰于640年前的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 
       今年9月25日北京海王村上拍的清刊本《开禧德安守城录》
 
       王致远(1193-1257)是永嘉千石王氏第六世,在父亲王允初逝世十年后,根据先父“手泽自记及侍旁所亲睹”,于湖北任上撰成《开禧德安守城录》。南宋祥兴元年(1278)元兵入温,永嘉进士、承仪郎陈虞之率众登芙蓉崖殊死抵抗,书稿毁于战火,故宋元书目均不见著录。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王致远从侄、会稽县教谕王淇老发现王致远独子、庆元府通判王汉老藏有《守城录》梓本,并得知自己曾祖曾抄录过《守城录》,遂誊抄之并作跋文。
 
       《守城录》在元代属禁书,坊间不见,故明清方志仅录有片言,如《万历温州府志》和《雍正浙江通志》所载均为:“《守城录》,王致远记父允初守六州事”,书名不全且无刊本。《乾隆温州府志》则将德安被围108天误作180天,可见时人并未见过此书。
 
       清初,千石王氏一支徙瑞安小沙堤。康熙五十一年,王允初十五世孙王国铎从其族弟王元相家藏族谱中发现《开禧德安守城录》,遂取阅并加抄录、作序。
 
       前述王旬宣即王允初第二十二世孙,与瑞安孙家是表亲。同治年间,孙衣言将《开禧德安守城录》刊印发行,史称逊学斋校刊本。
 
       民国十年,《湖北通志》收录《开禧德安守城录》并案云:“允初受金人之困至百有八日......其子提刑致远亦有守城录之作,世罕传者,至宋史不为允初立传。又并守城事属于李师尹,则元时修史诸臣之疏也......独王录久无著录,编素点黯,几于沦失”。
 
       元朝右丞相脱脱主编的《宋史·宁宗》,对德安保卫战一笔带过,只字不提王允初:“(开禧二年)十二月戊申,金人围德安府,守将李师尹拒之”。
 
       《金史·完颜匡传》则言德安被围,安陆沦陷。清《续资治通鉴》卷157“宋纪”亦采纳《金史》的失实之说,“别以兵徇下安陆等县”。换言之,王允初指挥并取胜的德安保卫战成为被“正史”遗忘和篡改的一段历史。
 
           通判王允初 临危受命卫德安 
          
       南宋权相韩侂胄操弄“庆元党禁”后,于开禧二年(1206)四月发动北伐,对金不宣而战,历时一年零八个月,是宋金对峙107年间耗时最长的三大战役之一。
 
       千石王氏族谱王允初行状
 
       王允初是开禧北伐战役中德安保卫战的指挥官,但《宋史》未载。
 
       明《温州弘治府志·名宦》:“王允初,字元甫,居千石,登淳熙(八年)第,历知余杭,通判德安府。开禧间,金人以重兵围城甚急,允初率兵卒固守,相持百八日,虏解围去,攫守本郡,迁京西提刑、湖北运使,知鄂州,召赴行在,丁父忧,卒谥忠敏”。
永嘉千石王允初纪念馆 王建春摄
 
       王允初于开禧元年十二月出任德安通判,携时年13岁的长子王致远和80岁的老母一同赴任。战役打响后,懦弱无能并准备跑路的知府李师尹,将军事指挥权交给王允初,“故凡军政,一委之于公”。
安陆残存的旧城墙
 
         此时德安只有区区四百名不娴军事的厢兵,幸好京湖宣抚使薛叔似,湖广总领陈谦都是永嘉学人,授权王允初节制德安所属五县民兵,“得四千余人”,“又厚犒茶商饶彧等,令募其徒及土豪、市兵凡二千人。又益以安陆、云梦、孝感、应城四邑民兵,得二千二百”。
 
       薛叔似又先后派出三批兵马,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到德安驻防。此外,王允初还收留了枣阳宋军溃卒二千一百人,组成一万二千人的“守备旅”,并让枣阳的“野战军”教练民兵。
 
       陈谦委托王允初高价购得的“支前”军粮三万石,被特许留下,令德安粮草无虞。
 
       北伐失利,金人反扑,金右副元帅完颜匡率中路兵团,连下枣阳、谷城、随州等地,先头部队于开禧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进逼德安府治安陆城,拉开了德安保卫战的序幕。“德安府北通豫淮,南开江汉......楚北要害,莫重于此”(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南宋安陆城示意图 网络照片
 
       王允初利用安陆城墙高大、三面环河(涢河、护城河)的优势,以一敌十,与十万金兵斗智斗勇斗狠,保住了荆湖腹地德安,阻滞了金兵的攻势,为1208年的“嘉定和议”奠定了基础,从此宋金无战事。
 
      永嘉王致远 再现孤城喋血记
 
       《开禧德安守城录》是一篇日记体的军事报告文学,逐日记录宋金之间激烈的攻防战斗场面,情节生动,细节真实,再现了108日的孤城喋血记,足可“为读《宋史》者拾遗补阙”(孙诒让)。
 
       开禧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万金兵兵临德安城下,“旌旗蔽空,骑卒遍野”,万枹击鼓,人马咆哮。面对强敌,王允初却很淡定,识破了敌人的“胁城法”,下令偃旗息鼓,以静默对鼓噪,令金兵一鼓泄气。
 
       十九日,王允初派十五人突围求救,被金兵拦截,仅突出五人,从此德安与外界隔绝,几成孤城。二十日,金兵开始攻城,王允初“亲督将士,掣炮扬石,弓弩倶发”,“自朝对御至申时乃退”。
 
       二十三日,金兵射书入城,声称求援者已尽数被擒,众人大惊,唯王允初大喜过望,因信中未提及求援的“带头大哥”,显系已突围成功。趁敌立足未稳,王允初于二十四日派兵夜袭敌营,杀死一名“白虎将军”,首级被“揭以巡城”,以此提振士气。
 
        从二十五日开始,金兵接连发动强攻,“布阵周密,有对楼、天桥,高与城齐”,还有宽一丈高八尺的鹅车、洞子以及草塔、云梯,三万金兵“更进迭上,矢石交集”。王允初命弓箭手以火箭射其草塔,“燃火掷其楼桥,矢石佐之”,并下令用铁狸、飞钩和坠石勾住金兵对楼和天桥,不让其移动,用火焚毁之。
 
       激战期间,王允初多次派兵袭扰敌军,曾一次“斫毙数十人,生得一小校张勃撒”,经审讯,洞悉敌军兵力部署。王允初还派人在水中下毒,组织夜袭,“以绝马饮”,“焚其攻具及府北双桥所积填壕竹屑数千束”。
 
 
       恼羞成怒的金兵见强攻不成,就改为砲击,以石为弹,用抛石机向城里密集发射。成竹在胸的王允初,利用麻绳编织的索网以及糠包,缓阻呼啸而来的砲弹,减少了房屋和人员损失,气的金兵大骂:“南家子,何以知出此”。
 
       王允初以牙还牙,砲击金兵,连发四砲,将金兵“最佳炮手”击毙。“交击凡十有五昼夜,楼堞震动,势岌岌,然籍护城之具不圮”。
 
        王允初还利用金人崇神心理,“祭北斗于清风楼,用方士法,斩狗以罍贮血,引炮飞狗首罍血于虏寨以厌之”。
  攻城利器洞子
 
为扭转被动挨打局面,王允初精选1240名勇士,以盾牌手开道,弓弩手随后,大白天出城向景陵门外的金营猛扑而去,焚毁一百余座登高攻城器具洞子,安然撤退。
 
强攻不能奏效,金兵就试图挖地道偷袭,王允初则在城边埋下大水缸,让七个盲人坐在缸里“听风”,挫败了金国“土行孙行动”。
安陆旧城墙
 
       硬的不行,再换软的,开禧三年正月,金兵派汉奸“杨万户”喊话,威逼利诱“讲和休”,被王允初厉言喝退。
 
       明的不行,就来阴的,金兵假扮宋军,“红袄甲裙,执宣司旗帜,自称援军”,企图赚开城门。王疑有诈,遂“打旗语”相询,“认旗麾之,敌不知应”,识破金兵的无间道,并用强弩射之,城中军民“皆以允初为神”。
 
       德安保卫战,敌强我弱,天天战事不断,连除夕之夜都不放过,几度危在旦夕,巷战准备在即,几度化险为夷。
 
       王允初颇有《亮剑》中李云龙的风范,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使金兵难以越德安半步。
 
       攻防之间,宋军亦不断驰援德安,但第一批援军700余人几乎全军覆没,直到围城八十天后,才有首支援军600人奔袭入城,但后续的500骑援军,则仅有52人血战生还。
 
       战前,有人劝王允初将老母亲送走,被王严词拒绝:“事亲徇国之心均耳。今大敌在境,众方摇摇,若母先往,则众必乱......况坚守未必死,去未必全,吾生死誓与此城俱矣”。
 
       王老夫人亦深明大义,对儿子说:“汝当努力国事,置吾度外”。正是王允初的勇气和正气,遇事与太守僚属商议的虚心和耐心,祖孙三代与安陆共存亡的决心与行动,赢得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安陆北门护城河
 
       战至次年初,金军瘟疫流行,士气涣散。二月底,王允初发现敌南寨突然不战自乱,判断金兵生变,遂于三月初二深夜突袭南寨,并以鸣金为号,打了金兵一个猝不及防,死伤无算。因为金人听到锣声,习惯性的以为宋军正在撤兵,殊料却是围攻的信号。
 
       开禧三年三月四日,久困无果的金人解围北撤,历时108天的德安保卫战,取得完胜,成为我国军事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和南宋抗金史上的一段传奇。
 
       宋宁宗得报,龙心大悦,连下五道敕令予以嘉奖:“王允初俊杰而识时务,儒生而知戎情”,“慷慨倡义,第功来上,实居其最”,并攫为德安知府,安陆百姓则家家“绘公像而祠之”。
千石王氏祠堂仿安陆城门设计  王建春摄
 
       若评温州古代军事家,王允初堪为魁首,“共传君善守,能护国西陲”(叶适《王运使挽词》)。
 
       尘封600年后面世的《开禧德安守城录》,有助于全面评述开禧北伐的功过是非,弥补《宋史》、《金史》的失实之处。成稿后,王致远请父辈好友曹彦约和李埴作序,更增添了《守城录》的史实性和真实性。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