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精读精研王阳明之三十三—— 这是一封战前血书

2021-06-02 15:38:33来源: 王程强 王阳明良知之声

打印 字号: T|T
新版《王阳明家书》点评
 
信里智慧
          这是一封战前血书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驻藩江西省南昌的皇室亲王朱宸濠起兵叛乱,十五日出差前往福建的王阳明路过丰城,丰城是南昌府的属县,在南昌南边,离南昌百十里地。近在咫尺,朱宸濠派出一千多叛军追拿王阳明。王阳明紧急撤往江西省吉安。正德五年(1510),他在吉安府庐陵县做过十个月的知县。庐陵县城与吉安府城同城,他熟悉吉安,于是在吉安设立了平定朱宸濠叛乱的大本营。
 
        这封家书主要有三项内容:1.平叛准备工作有了眉目,综合考虑,有信心平定叛乱;2.曾经的下属季斅在写信的前一日,即七月初一,作为叛军的使者,在吉安被平叛部队俘虏;3. 有三个孝顺弟弟奉养父亲,请父亲大人不要日夜挂念自己。
 
       这封家书的重点是第二项内容。季斅在江西省南安府知府任上,跟随王阳明在剿灭谢志山、池仲容两大土匪集团的战役中,率领一哨军兵,独当一面,立下战功,因军功从正四品知府升任广西省布政司从三品参政。南安府下辖三个县,在编人口总共六万,境内遍地土匪,匪众多达八千人。苦熬了两任知府的季斅终于可以离开南安了。回浙江老家探亲后,携家带口,喜气洋洋地前往广西上任,路过南昌,赶上亲王朱宸濠六月十三日的生日鸿门宴。送了生日礼,吃了生日宴,第二天上门感谢朱宸濠时,被策反,准确地说是被扣为人质,做了叛军的使者,替叛军往江西吉安、赣州,广东南雄、韶州等地递送叛军的檄文。
 
       季斅是个好人,去吃朱宸濠的生日宴席,不是主动的,是接受亲王府的传令。被扣为人质后,他决定做一个烈士,还写字要求妻子和女儿一同做烈女,但是叛军看守严密,没有找到死的机会。朱宸濠把季斅妻子、儿女一家人扣为了人质。季斅心中打定主意,决定趁送檄文的机会,投奔老领导王阳明,积极参加平叛战争。但是,替叛军递送檄文,已经属于从逆官员了。
 
        季斅和南昌府学教授赵承芳被12个叛军押着递送叛军檄文,被吉安平叛部队擒获,这种小事,相对于平叛各项准备工作,不值得在信中告诉父亲。日理万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王阳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准确。王阳明希望父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千万不能被叛军扣为人质。历史上有先例,楚汉相争时项羽曾经把刘邦父亲扣为人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把刘备阵营中谋士徐庶的母亲扣为人质。江西与浙江临近,南昌离绍兴不远,而且驻浙江太监毕真曾经驻守江西南昌,是朱宸濠的死党。事实上,毕真在杭州确实有策应朱宸濠的举动。一旦父亲王华被朱宸濠拘为人质,王阳明在忠孝的选择上就会很难办。但是,这些话又不好明说给父亲。王阳明就用季斅这个例子提醒父亲。
 
        王阳明曾经与父亲达成过共识,有朱厚照这样的皇帝,天下注定是要大乱的。父亲提前做过准备,在上虞县山区盖有房舍,可以避难。但是,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传来,绍兴城内人心惶惶。父亲为了稳定民心,作为退休在家的乡宦士绅必须有所担当,他没有到山中避难,而是和绍兴官员一起,想办法稳定局势。他全家住在绍兴,就是稳定绍兴秩序的一块压舱石。
 
        有人劝他到山中避难,王华说:“过去准备避难,是因为有老母亲在,现在母亲不在了,儿子在前线平叛,自己如果不是年纪大,也是要拿枪上前线的。”
 
王阳明确信能够平定叛乱吗?世事难料,只有努力争取!父亲这边去除后顾之忧;妻儿这边也去除了后顾之忧。他率军从吉安大本营出征时,夫人诸氏安排人用柴草把自己的住房围了起来,一旦前线失利,她们是要自焚的。
 
 
       一旦失利,朱宸濠做了皇帝,与他作对的王阳明是要灭九族的。
 
       这封家书第一项内容是自我鼓励和安慰家人,第二项内容是提醒家人注意安全,第三项内容是破釜沉舟的诀别。忠臣和孝子肩负着道义担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义不容辞。
 
       这是王阳明上阵前的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