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研王阳明之三十三—— 这是一封战前血书
新版《王阳明家书》点评
信里智慧
这是一封战前血书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驻藩江西省南昌的皇室亲王朱宸濠起兵叛乱,十五日出差前往福建的王阳明路过丰城,丰城是南昌府的属县,在南昌南边,离南昌百十里地。近在咫尺,朱宸濠派出一千多叛军追拿王阳明。王阳明紧急撤往江西省吉安。正德五年(1510),他在吉安府庐陵县做过十个月的知县。庐陵县城与吉安府城同城,他熟悉吉安,于是在吉安设立了平定朱宸濠叛乱的大本营。
这封家书主要有三项内容:1.平叛准备工作有了眉目,综合考虑,有信心平定叛乱;2.曾经的下属季斅在写信的前一日,即七月初一,作为叛军的使者,在吉安被平叛部队俘虏;3. 有三个孝顺弟弟奉养父亲,请父亲大人不要日夜挂念自己。
这封家书的重点是第二项内容。季斅在江西省南安府知府任上,跟随王阳明在剿灭谢志山、池仲容两大土匪集团的战役中,率领一哨军兵,独当一面,立下战功,因军功从正四品知府升任广西省布政司从三品参政。南安府下辖三个县,在编人口总共六万,境内遍地土匪,匪众多达八千人。苦熬了两任知府的季斅终于可以离开南安了。回浙江老家探亲后,携家带口,喜气洋洋地前往广西上任,路过南昌,赶上亲王朱宸濠六月十三日的生日鸿门宴。送了生日礼,吃了生日宴,第二天上门感谢朱宸濠时,被策反,准确地说是被扣为人质,做了叛军的使者,替叛军往江西吉安、赣州,广东南雄、韶州等地递送叛军的檄文。
季斅是个好人,去吃朱宸濠的生日宴席,不是主动的,是接受亲王府的传令。被扣为人质后,他决定做一个烈士,还写字要求妻子和女儿一同做烈女,但是叛军看守严密,没有找到死的机会。朱宸濠把季斅妻子、儿女一家人扣为了人质。季斅心中打定主意,决定趁送檄文的机会,投奔老领导王阳明,积极参加平叛战争。但是,替叛军递送檄文,已经属于从逆官员了。
季斅和南昌府学教授赵承芳被12个叛军押着递送叛军檄文,被吉安平叛部队擒获,这种小事,相对于平叛各项准备工作,不值得在信中告诉父亲。日理万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王阳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很准确。王阳明希望父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千万不能被叛军扣为人质。历史上有先例,楚汉相争时项羽曾经把刘邦父亲扣为人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把刘备阵营中谋士徐庶的母亲扣为人质。江西与浙江临近,南昌离绍兴不远,而且驻浙江太监毕真曾经驻守江西南昌,是朱宸濠的死党。事实上,毕真在杭州确实有策应朱宸濠的举动。一旦父亲王华被朱宸濠拘为人质,王阳明在忠孝的选择上就会很难办。但是,这些话又不好明说给父亲。王阳明就用季斅这个例子提醒父亲。
王阳明曾经与父亲达成过共识,有朱厚照这样的皇帝,天下注定是要大乱的。父亲提前做过准备,在上虞县山区盖有房舍,可以避难。但是,朱宸濠叛乱的消息传来,绍兴城内人心惶惶。父亲为了稳定民心,作为退休在家的乡宦士绅必须有所担当,他没有到山中避难,而是和绍兴官员一起,想办法稳定局势。他全家住在绍兴,就是稳定绍兴秩序的一块压舱石。
有人劝他到山中避难,王华说:“过去准备避难,是因为有老母亲在,现在母亲不在了,儿子在前线平叛,自己如果不是年纪大,也是要拿枪上前线的。”
王阳明确信能够平定叛乱吗?世事难料,只有努力争取!父亲这边去除后顾之忧;妻儿这边也去除了后顾之忧。他率军从吉安大本营出征时,夫人诸氏安排人用柴草把自己的住房围了起来,一旦前线失利,她们是要自焚的。

一旦失利,朱宸濠做了皇帝,与他作对的王阳明是要灭九族的。
这封家书第一项内容是自我鼓励和安慰家人,第二项内容是提醒家人注意安全,第三项内容是破釜沉舟的诀别。忠臣和孝子肩负着道义担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义不容辞。
这是王阳明上阵前的血书!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