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广西融水水东王氏家族

2021-05-27 14:39:19来源:网络转载

打印 字号: T|T
      融水水东王氏家族是广西融水县最大的一支王氏宗族,迁融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分支最多的融水王氏族人(包括外迁几代人后又复迁回融支系)。广西融水水东王氏开基祖是用智公,系出太原郡望。据《水东王氏族谱》载:用智公之父(即十七公)年轻时于元朝初年自江西吉安以佛寺出逰学仕之身份,远逰至融,落籍水东,遂成家生二子:长子用智,次子用才。而后十七公便与次子用才迁平南武林,用智公独自于融水水东开基,开辟了水东王氏家族的发展历史。
 
      融水水东王氏元朝开基,家族庞大,裔孙众多,名人辈出,先后输送出:王鏆(明朝福建布政使)、王宠(明正德国子监博士)、王法(明万历江南苏州府通判)、王復(清康熙湖北襄阳县知县)、王育贤(清雍正直隶盐课大使)、王承运(清康熙武进士、江南都昌府守府)、王庸(清康熙江南全椒县知县)、王秉禄(清光绪进士、福建知县、候补知府、海关监督)、王钟骥(清末“孝廉方正”举人、民国融县知县、广西省议会议员)、王秉瑞(清末留日早稻田大学、高等审判厅推事)、王铁珊(清末留日早稻田大学法政科举人、清弼协院秘书保荐道尹、民国西北军总部任职、民国孙中山广州元帅府顾问同时授聘粤桂军总参谋长、黄埔军校学科教官、曾任香港《探海灯》报主笔)、王慰慈(民国留日早稻田大学)、王蔚绅(民国国民党中将军长)等等杰出人才。水东王氏后裔分布甚广,桂北地区的融水、融安、三江、柳城、柳江、柳州市城区,乃至广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王宠(1490-1555年),字东墅,融水水东村下龙屯“王家大屋”的早期历史名人,系水东王氏第七代裔孙,明朝正德丙子科进士,1516年王宠乡试中举,1526年开始在安徽宣城任教十六载,在职时还参与纂修明代嘉靖版《宁国府志》,崇文重教事迹,百姓嘉慕,提为四川大足县令,任上济困事迹,后世赞不绝口,之后转任宁国府教授等职,因政绩卓著,再后进京补中仕大夫职,不久升任国子监博士并授修职郎衔,据说嘉靖年间在京授过明朝皇室后裔子嗣,雅称“国师或帝师”。1544年王宠妻甘氏夫人病逝,庚子科进士甥李允经书甘氏孺人墓志铭,1555年王宠故后,后人将王宠及甘氏夫人合葬于水东长塘吉地,进士兵部职清史司郎中马平(柳州)王尚学为其撰墓志铭,墓志铭的志盖和正文书写人分别是明代来宾知县郑天宪和融县秀才李柷,这些历史名人《柳州府志》均有记载
 
      王秉禄(1851--1923年):字仲符,融水水东王氏,王家大屋人,系水东王氏第十九代裔孙,11岁始延师启蒙,19岁考取秀才,于光绪八年(1882年)科举考中举人,复于光绪丙戌年(1886年)科举中进士,旋授福建长泰县知事,任期达16年。父逝,服孝3年,期满复职,首授仙游、澄海两县知事,继调任政和、古田、长乐三县知事,三次俸满花翎三品衍候补知府,随后委以泉州海关监督,任职一年多,正拟擢升“海关道”提任,恰值“武昌起义”爆发,不久,满清政府垮台,于民国元年(1912年)携家眷回乡赋居。 
 
      王仲骥(1871-1912年):季馥。融县水东王氏,王家大屋人,王秉禄之子,系水东王氏第二十代裔孙。15岁考取秀才,26岁获“孝廉方正”举人。宣统元年(1909年)被选任广西谘议局议员,常住省会(桂林)局办事,其间秘密参加国民革命同盟会,并以省议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积极参加国民革命的各种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与张子善、黎鼎鉴等人受同盟会广西支部派遣,由桂林秘密回融进行活动,发展组织、培植骨干,成立同盟会融县分部,与张子扬被选为负责人。武昌起义不久,广西宣布独立。王、张领导融县同盟会员于辛亥年(1911年)农历十月初九午夜,向县衙发起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战至黎明,县衙被攻破,守备清兵大部分被击毙或被俘,县令张礼干被群众堵杀于凹颈,并抛尸河中。 
 
      王铁珊(1884—1942年),号南微,融水水东村人,王秉禄之次子,系水东王氏第二十代裔孙。幼年随父至福建,嗣后求学、工作均在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学习四年毕业回国。当时科举已废,清廷当局按各留学生在校成绩情况,分别授予相类科举的衔称,他获钦赏法政科举人衔称。旋授职弼德院秘书保荐道尹,未几清廷被推翻,民国成立,被任为民国特保荐任官滞留京畿,民国9年(1920年) 于西北军总部任职,13年,应孙中山邀至广州,于元帅府聘为顾问,同时又受粤桂军总司令刘震寰聘为参谋长,黄埔军校第一大队学科教官。
 
      孙中山逝世后,因与蒋介石政见分岐,不愿与之相谋共处,民国31年避居香港。曾任香港《探海灯》报主笔,后因染患恶性疟疾而逝于九龙医院。光复后次年,由弟彦南将遗骸运回融水,葬于父莹之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