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长乐“世德堂”的前世今生

2021-02-20 19:53:24来源: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

打印 字号: T|T
 坐落于长乐区潭头镇菊潭村方安里的“世德堂”,系菊潭、霞江、汶上三村王氏同宗共祖的祖祠,潭头王氏系唐五代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北宋元祐年(公元1090年)从福州迁往长乐山边东峰。南宋绍定年(公元1230年)又从东峰迁入平坑西岺下(今漳港镇屏山村),于南宋理宗宝祐年(公元1255年)再从平坑迁入潭头菊潭村(即潭头王氏始祖)。
据长乐王氏族谱记载,潭头王氏从平坑
迁入菊潭时盖有八搧七间殿堂式祖祠
潭头王氏系唐五代开闽王王审知的后裔
祠堂前立有牌坊
祠堂两边为迥廊,形成左右护龙格局
  根据史书记载,“世德堂”始建时系九柱八搧七间式木质结构建筑,大堂门口竖有旗杆,始祖为勉励子孙行善积德,在厅堂正方悬挂“世德堂”金字巨匾,令人醒目,两厢侧堂分别悬挂“进士、文魁、举人”的六面匾额(这些文物均毁于“文革”)“世德堂”曾经两次遭火患,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建,系九柱六搧五间,两边有内穿心弄,弄外筑造夯土防火墙。岁月沧桑,风雨侵蚀,夯土墙体倒塌,内牌架外露损殘严重!但从内部木构梁架中的许多精雕细琢,依然蕴含名儒雅士的高尚与风韵。
 
祠堂前埕立有进士与举人旗杆
世德堂出一进士王恬,字德安,官封
南京户部主事,后升江西督粮参议大夫
  据史书记载,潭头王氏“世德堂”,曾在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出一进士王恬,字德安,官封南京户部主事,后升江西督粮参议大夫。为官于山东淄川,发祥于穹桥王氏,系当地名门望族,繁衍王氏子孙达6万余口。继且有伟师公的三子绩桂,绩芳、绩虎三兄弟同中举人……“世德堂”历代走出了“一榜两举人”和“祖孙四进士”与”一家三中举”的奇绩。历代统计“世德堂”共出举人24人,进士7人……近代达官贵贾,名儒贤士,人才倍出!三个村在近代考上高府的学士、硕士、博士有180多人,分布在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在近代抗日与解放战争中,“世德堂”的热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的牺牲与贡献,被长乐县人民政府授于“老区革命村”的英雄称号。因此,“世德堂”——王氏贵族的摇篮!孕育着国家与民族的优秀人才,遍布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60多个国家。
       许多专家学者所称,“世德堂”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
潭头王氏宗祠经二次火患后保留的现状
祠堂侧立面
 
祠堂大厅悬挂“世德堂”镏金大匾额
 
祠堂内以28根圆木柱组成的
穿斗式木质梁架结构
 
祠堂内结构的精雕细琢的构件
依然蕴含着高尚与风韵
  1992年,长乐县人民政府聘请全国著名古建筑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马瑞田、王忠义为政府特聘“古建筑文物保护高级技术顾问”,邀请来长乐,为漳港镇出土的宋代文物“显应宫”进行实地勘察考证,并制定“显应宫”的重建方案,获得成功!在三位专家的努力协助下,使“显应宫”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月,经县领导重视与建议,应潭头三村王氏乡贤之邀请,三位专家特莅临潭头,对“世德堂”进行全面勘察考证,并测绘了“世德堂”现状图纸,制定了“世德堂”的修复方案。
      2019年4月,“世德堂”被潭头镇人民政府定为危房,被拆除!这座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建筑不是毁于战争,却在新农村建设中消失了……
长乐县人民政府聘请全国著名古建筑
专家罗哲文、马瑞田、王忠义为
“古建筑文物保护高级顾问”
漳港镇出土宋代文物“五十六尊神像”
 
古建筑专家为“显应宫”设计了
重建方案,图为显应宫全景
“显应宫”被公布评定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三个村遍布五大洲的海外王氏子孙发起重建“世德堂”倡议,捐资数百万人民币,做为宗祠重建专项基金。他们纷纷来信恳求按祠堂的原面积及风格和当地习俗礼制重建!根据木构古建筑消防与环境距离要求,对“世德堂”的周边环境及安全措施依法作出调整。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性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长乐县人民政府颁发的顾问聘书
罗哲文(中)、古建专家、国家文物局
专家组组长,马瑞田(右)、古建专家、
中国古建彩画研究会会长 ,王忠义(左)、
联合国获奖专家、国家注册建筑师。
 
 
2008年2月召开的“潭头王氏
祠堂修复筹备座谈会”
2008年3月再次召开的“筹建座谈会”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会长林伟功致辞
古建筑专家王忠义致辞
潭头王氏宗亲代表王惠明致辞
  三村海外华侨组织共同呼吁长乐区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世德堂”的重建给予关注与重视,并将“世德堂”列为长乐区“纪念性历史建筑”,为海外华侨保留“祖宗文化遗产和故土乡愁”作为传承文脉!为“保护历史古迹,建设美丽村落”作出新贡献!
授于“菊潭革命老区村”石碑
2008年祠堂航拍图,面积为
318平方(长20米,宽15.9米)
 
专家绘制的潭头王氏祠堂平面、
正立面、侧立面的设计方案图。
专家编制的“祠堂修缮报告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