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州八大奇葩地名

2014-11-04 15:30:59来源:新浪旅游

打印 字号: T|T

  福州的“祭酒岭”“和尚背尼姑”“马口”“对湖”,你都听说过吗?你知道“塔头”其实是一个有点恐怖的词吗?福州有些地名,感觉有些奇葩,听起来就想去走走。其实,在这些地名背后,都有不少故事呢。

  【祭酒岭】



【祭酒岭】图:@周晋偲【祭酒岭】图:@周晋偲 

  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祭酒岭原名“高安山西岭”,为纪念五代闽国国子监祭酒湛温殉国于此而改名。相传,后唐时,闽王王延翰要谋害反对其选美进宫的兄弟建州王延禀派来谏阻的使者,派国子监祭酒湛温送毒酒到祭酒岭与使者,湛温不愿因杀了使者而使王氏兄弟内部残杀。于是,他放走了使者。归途中,自己饮下毒酒身亡。后人为纪念湛温,在此建墓立碑,并将此岭改名为祭酒岭。

  图:@周晋偲 @梦山巷


  【和尚背尼姑】

【和尚背尼姑】


  从地图上可以搜搜到福州市马尾区的一个地名叫“和尚背尼姑”,该地名,旁边是一个“山”的符号,地址显示在福州市马尾区,相邻的还有鹰猫山、彭山、老鼠坑山等。不过,有一个真正的“和尚背尼姑”景点,在福州晋安区宦溪镇官田林场的独屏山上,叫法是当地民间流传下来的。地图上应该找不到。

【能补天巷】


【能补天巷】


【能补天巷】图:@猫白蔹蹲进魔戒坑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于湖东路省中华文化学院旁边呈“Y”字形。巷子干净整洁,铺着平坦的水泥路面,种着两排高大的乔木。巷内都是密集的居民楼,还有一所小学。巷子比较狭窄,仅容一辆汽车单向行驶,因此虽然地处繁华的闹市区,里面却十分安静。

  据传旧时,闽北一位穷秀才邝继聪上省(来福州)考科举,住在这小巷中。一天下起大雨,地上涨满雨水,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动了恻隐之心,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考试时,他的文章很好,考官很满意,然而却有一个错别字,即“天”写成了“大”。有错别字一律不能录取,考官觉得可惜。可后来,考官又翻开考卷一看,‘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二天再翻开时,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考官觉得奇怪,一问才知其来由,于是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第二年邝继聪进京会试中了进士,来福建做官,到福州找这小巷住下,知县想接他到衙门住,他说:“贵县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巷名由此而来。

 

  【古三座】


【古三座】图:@麓州【古三座】图:@麓州

  “古三座”是福州温泉古迹。古三座是在唐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建罗城时,民工在汤边和(木臭)兜之间的荒野处发现从地下涌出的温泉,当时只是用来洗浴手脸,洗涤衣物。为了方便,用石头垒成不规则的“汤池”让热水从石缝中不断涌出。后来民工他去,留下了汤池。开头无人管理,只是当地人在榕树下,设个茶摊,过路之人喝喝茶,歇歇脚,收些茶水钱,如此而已。而后人们又将其改砌成三口较规则的长方形,并在上边搭起了茅屋,以方便当地人洗浴,后茅屋倒塌,于是家在汤屋附近的汤边人有三家分别建起了三座高脚的木板房,分别名为“石泉楼”“玉清楼”“即龙泉”。于是就有了“古三座”澡堂的名称出现。

  三座中以“石泉楼”为最早。提起“石泉”这还有一个典故。远古时,在(木臭)兜和汤边之间有一个伽蓝寺,后寺被烧毁,重盖后改名为“石泉寺”。石泉寺内有一个大石槽,小圆桌大小,直径近1米。外刻有“茅屋三橼”,表明是“天然温泉”。据当地的老人说,过去在这一带到处都是热汤冒出,小孩在池塘游水,脚触池底感觉有暖意,故有“地产磺汤”之称。到此时,已开始带有营业性质,但经营方式也很原始。三家店屋各自独立而汤池却是统一使用的。对收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统一的价格。由客人随意给,贫苦的人和附近村民不占座位自带毛巾来洗是不收一分钱的。还有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日男夜女“。因没分男池女池。白天男人们洗,一到夜晚,自然就成为妇女们的天下了。开头只是少数妇女去泡汤,他们不好意思,怕被人知道,都是偷偷的去,带上油灯,路上也不敢点,后来洗的人多了,时间一长,人们习以为常,也就成了半公开的了。”古三座“给人们带来古朴之风,而且极具乡野情趣。

  
【象园】图:@聚春园文旅游船分公司

耿精忠

  这个地名与耿精忠有关,当年,耿王从广东迁往福州,王府所在地称“耿王庄”,就是现在的王庄。传说中,耿氏有帝王之志,于是选址王庄南面万寿河畔建起后花园,取“玉带环腰”、“万寿无疆”之意。在花园东面,曾经是耿精忠养印度象的私人动物园,称“象园”,福州现在还有“象园头”、“象园桥”的地名。

  

  【塔头】


【塔头】

  塔头路和塔巷不同,并没有古塔,而是与动词的“搭”有关。

  说的是明末戚继光率兵抗倭到达塔头桥头的时候,领头举帅旗的士兵的头被倭寇砍了下来,但没有砍断、还连着皮挂在那里,但是他依然举着旗帜向前冲。

  他的无畏行为鼓动了士气,士兵们奋勇杀敌、势如破竹,最终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搭头杀倭寇”这一动人事迹,便将此地命名为“搭头街”,最终谐音为“塔头街”。


【马口】@潘啾啾-

  马口在文化宫附近,是昔时台江入城的必经之地,所谓的“马车进出的路口”;还有一种说法是讲这里曾经是“宰马场的路口”,总之两种说法的简称都可以理解为“马口”。

  图:@潘啾啾-

  【对湖】


【对湖】

福建师大附中福建师大附中

  《福州百科全书》载:“传说古代(仓山)有两湖,隔路相对,故名。”只是世事沧桑,两湖早已淤塞填平了。对湖路今已成为学校的集中地,附近学校有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州高级中学、福州十六中、福州时代中学等,并且民居宅群林立。

  对湖街道是福是福州市的文化中心。辖区内共有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公安高等专科学院、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14所。福建师大附中是一级达标中学,还有1所私立中学,1所小学,2所包括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海军幼儿同等师资和设施一流的幼儿园。教育氛围浓厚,人口文化素质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