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千年王府“闽王祠”的复原与保护

2014-03-11 16:02:2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为响应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号召,促进福州文化复兴,创造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当我们看到福州的“三坊七巷”和许多历史古迹都受到政府重视,大兴土木地进行全面修复,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重要古迹“闽王祠”,已逐渐消失人们的视线……
一、闽王祠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
唐末,王审知三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率万余人义军共99姓氏将士进入福建,开创了中原河络文化与闽越文化的交融与变革,被尊称为“八闽人祖”的王审知,被唐朝晋封为“闽王”,是福建最高的统治者,也是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在他治闽30多年间,时值中原战乱颇发年代,他审时度势,保境安民。对内勤修政事,对外交好邻国,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填海造田;他开辟对外港口、开展海上贸易;开创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他扩建城市、兴学重教、尊重宗教、促进和谐;王审知的治国方略和道德风范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他在福州留下大量文物古迹,是我们研究福建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科学技术史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闽王祠的前世今生
“闽王祠”原是闽王王审知故第(闽王府),系历代朝廷奉旨祀典的祠宇。位于庆城路,规模庞大,今天的化民营、八角楼都属之,唐天佑三年(906年)哀帝李祝刺立德政碑于府门前。后晋开运二年(945年)被改为“闽王祠”。北宋开宝七年(974年)重修,并立有重修碑。元代庙毁,仅存一厅,改为闽王境。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为“忠懿闽王祠”,祠中轴线建有“仪门厅”、“寝殿”西院有“讲学堂”,供宗族子弟功读之用。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向南扩展,建“祠门”及垮路“辕门”。将唐、宋两碑围入垣内。清道光七年(1827年),宋碑崩,祠亦破损,割祠东扩地入官,改建为“义仑”(今为福州十九中学操场)。同年又整修祠宇,移宋残碑嵌于祠后墙上,1919年又重修,折“寝殿”改建为“拜剑阁”移祠厅于“仪门厅”。1981年重加修葺,祠内陈列“王审知治闽功绩”和闽王墓出土的“王审知墓志铭和夫人任氏墓志铭”等。
三、闽王祠逐被侵占破坏
根据历史记载“闽王府(祠)”范围占地约50多亩,目前仅存2亩多地(约1600平方);祠东面(原为王府义仑)被福州十九中学侵占为操场和教学楼,并将部份土地巨额(约一千多万元)卖给开发商(福建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建高楼大厦,淹没了“千年王府”;祠西面(原为王府讲学堂)被居民侵占,现已部份搬迁剩下空地(据市规划局透露,该地暂时划给十九中学作为建设用地);祠后面(原为王府祠后院)被十九中学侵建了三层砖木宿舍(现危房),祠东边消防通道都被十九中学占建为门卫室……“闽王祠”系省重点文物,惨遭破坏与侵占,引起八闽大地及全球王审知后裔和“随王入闽”各姓氏将士后裔的极大愤慨和强烈不满!更引起文史研究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的惊叹与不安!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并进入申遗,对于闽王文化的“千年王府”之文物,任之糟粕、侵占、盖高厦、堵通道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是把福州市创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和申遗带来极大的负责影响。
四、重视文化遗产,依法保护文物
我们呼吁市委、市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我们倡议:    
1、按文物保护法对“闽王祠”周边应划出控制地带和文物保护空间(详现状方位图和相片1)。 
2、“闽王祠”东侧被侵建作为门卫室的应拆除,作为文物保护消防通道(详相片2)。
3、“闽王祠”西侧现已拆迁的空地(约1300平方)被规划暂定给十九中学作为规划用地的,应归还闽王祠(详相片4)。
4、“闽王祠”后院(约500平方)被市十九中学侵建的3层砖木宿舍(危房)应拆除,恢复闽王祠后院(详相片3)。
5、“闽王祠”西侧靠“化民巷”的民房应拆迁(约2000平方)归还闽王祠用地(详相片5),恢复原“讲学堂”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和拟建“王审知历史博物馆”,让开闽文化在八闽大地发扬光大。也为闽都文化的大复兴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
2014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