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鲍氏家族三座祠堂七连座牌坊,见证徽商300年兴衰


人们说到安徽,更喜欢说那个徽州文化,是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包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朴学,新安医学和力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都是徽文化的内容,它是徽州各个学科,凡是涉及和推动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都是徽文化的代表。这说起更是一个时间观念,即1120 年到1911年的徽州社会发展的产物,那是属于安徽的黄金时期,曾经和“敦煌学”,“藏学”被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可惜的是如今徽州文化也离当今有段时间,人们只能从一些特色景点回忆当时风采,就比如这个徽商的宗祠就能够看出一二。

在安徽省歙县的郑村镇的棠樾村中,有一个棠樾牌坊群就见证了一段徽商纵横商界300多年的历史。这个棠樾牌坊群其实是一个宗祠,徽商家族有不少,很多人记得住的只有胡雪岩一人,但其实胡雪岩也就巅峰过一代,但有个徽商家族兴衰800多年,它就是棠樾村的“鲍氏家族”。

鲍氏家族是棠樾村的一位富商,如今棠樾村的鲍氏人都是他们的后代,传承至今也到了30多代了。而鲍氏家族的始祖为鲍荣,是建炎年间徽州府文学官,发现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也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宅院,不过要说鲍氏家族正式定居在棠樾村还是到了鲍居美这一代,所以他们全家人就从徽州府迁徙到了棠樾,并且在这里繁衍生息,或许这里的风水真的不错,鲍氏家族开始发展成徽州有名的一个大家族,生意遍布中东部地区。

而鲍氏家族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一个家族三座祠堂七道牌坊”这样的地步吧。或许有人并不了解,那个年代,如果家族要建设牌坊,是要经过皇帝的许可的,而这七道牌坊,明代的有三座,清代的有四座,历经两个朝代皇帝的同样,就知道这个家族多有能量了,如今也成为了这里的旅游资源,受到游客的追捧。

鲍灿孝行坊,鲍灿是鲍象贤的曾祖父,鲍象贤是死后追封的工部尚书,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所以孝行感染了乡里,请旨为其建设牌坊。
乐善好施坊,鲍淑芳是大盐商,嘉庆八年的时候,洪泽湖决堤,鲍淑芳公捐6万石大米,捐麦4万石,输银300多万两,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督抚深受感动,请旨建设乐善好施坊
鲍象贤尚书榜,鲍象贤是曾任兵部右侍郎,一身秉性亢直,也因而受到了很多奸臣的重伤,最终政治生涯跌跌宕宕,保持着“官不择位”的思想,一如既往忠孝社稷,最终在死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也因而建设尚书坊,来纪念这位忠贞不移的老臣。

鲍氏家族历代遵守着“忠义节孝”的四大家风,所以因而受尽了百姓的爱戴。要知道七座的牌坊内,仅有一座牌坊是征求皇帝同意,鲍家人自己建的,其他六座都是皇帝敕封,国库出资建设的,分量完全不一样,甚至其中的慈孝里坊,更是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中国历史中也并不多见。这七座牌坊集总了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徽文化的精华。

所以由此可见鲍氏家族的巅峰到底有多大能量,说是权倾朝野也不为过。而这里也不仅仅如此,还有着敦本堂,清懿堂这两个祠堂和鲍家花园这座堪比皇家园林的花园。所以鲍氏成为这里一个名声显赫的名门贵族,就是如今发展也依旧辉煌。而这个故居也成为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可以供给游客鉴赏,除了门票贵了点,不然真有不错的旅游意义。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