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江南鲍氏家族三座祠堂七连座牌坊,见证徽商300年兴衰

2021-01-20 17:02:22来源:静笃网络佳琪

打印 字号: T|T
      不同地理环境总会孕育出属于当地的人文特质,在中国拥有着不少特色鲜明的地域特色。就比如东北地区,那股闯关东的不屈气势一代代传承到了东北人身上,让东北人在严寒的气候中依旧能够怡然自得。又比如闽南地区,那种人丁兴旺却受制于土地稀少,因而诞生出的“爱拼才会赢”,以特定文化传承下来,出走全球各地的无奈,也是闽南人的一种特质。当然也并非就南北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在中部的安徽同样也有这样的人文精神。
 
 
       人们说到安徽,更喜欢说那个徽州文化,是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包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朴学,新安医学和力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都是徽文化的内容,它是徽州各个学科,凡是涉及和推动徽州社会历史发展的文化,都是徽文化的代表。这说起更是一个时间观念,即1120 年到1911年的徽州社会发展的产物,那是属于安徽的黄金时期,曾经和“敦煌学”,“藏学”被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可惜的是如今徽州文化也离当今有段时间,人们只能从一些特色景点回忆当时风采,就比如这个徽商的宗祠就能够看出一二。
 
      在安徽省歙县的郑村镇的棠樾村中,有一个棠樾牌坊群就见证了一段徽商纵横商界300多年的历史。这个棠樾牌坊群其实是一个宗祠,徽商家族有不少,很多人记得住的只有胡雪岩一人,但其实胡雪岩也就巅峰过一代,但有个徽商家族兴衰800多年,它就是棠樾村的“鲍氏家族”。
 
       鲍氏家族是棠樾村的一位富商,如今棠樾村的鲍氏人都是他们的后代,传承至今也到了30多代了。而鲍氏家族的始祖为鲍荣,是建炎年间徽州府文学官,发现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也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宅院,不过要说鲍氏家族正式定居在棠樾村还是到了鲍居美这一代,所以他们全家人就从徽州府迁徙到了棠樾,并且在这里繁衍生息,或许这里的风水真的不错,鲍氏家族开始发展成徽州有名的一个大家族,生意遍布中东部地区。
 
 
       而鲍氏家族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就是“一个家族三座祠堂七道牌坊”这样的地步吧。或许有人并不了解,那个年代,如果家族要建设牌坊,是要经过皇帝的许可的,而这七道牌坊,明代的有三座,清代的有四座,历经两个朝代皇帝的同样,就知道这个家族多有能量了,如今也成为了这里的旅游资源,受到游客的追捧。
 
 
      鲍灿孝行坊,鲍灿是鲍象贤的曾祖父,鲍象贤是死后追封的工部尚书,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所以孝行感染了乡里,请旨为其建设牌坊。
       乐善好施坊,鲍淑芳是大盐商,嘉庆八年的时候,洪泽湖决堤,鲍淑芳公捐6万石大米,捐麦4万石,输银300多万两,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督抚深受感动,请旨建设乐善好施坊
       鲍象贤尚书榜,鲍象贤是曾任兵部右侍郎,一身秉性亢直,也因而受到了很多奸臣的重伤,最终政治生涯跌跌宕宕,保持着“官不择位”的思想,一如既往忠孝社稷,最终在死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也因而建设尚书坊,来纪念这位忠贞不移的老臣。
 
      鲍氏家族历代遵守着“忠义节孝”的四大家风,所以因而受尽了百姓的爱戴。要知道七座的牌坊内,仅有一座牌坊是征求皇帝同意,鲍家人自己建的,其他六座都是皇帝敕封,国库出资建设的,分量完全不一样,甚至其中的慈孝里坊,更是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中国历史中也并不多见。这七座牌坊集总了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可以说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徽文化的精华。
 
 
       所以由此可见鲍氏家族的巅峰到底有多大能量,说是权倾朝野也不为过。而这里也不仅仅如此,还有着敦本堂,清懿堂这两个祠堂和鲍家花园这座堪比皇家园林的花园。所以鲍氏成为这里一个名声显赫的名门贵族,就是如今发展也依旧辉煌。而这个故居也成为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可以供给游客鉴赏,除了门票贵了点,不然真有不错的旅游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