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前,王明作诗悼念这对萍乡革命夫妻
1930年7月5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张国庶(化名周之德)和妻子晏碧芳(化名周余氏)在南昌壮烈牺牲,远在上海的王明闻讯,作五古《视死如归之人(悼念张国庶同志并其妻晏碧芳同志)》,这是目前发现的悼念张国庶烈士的唯一诗作。
(张国庶)
(王明)
(1937年张氏族谱将晏碧芳生年记错)

(张国庶)
王明《视死如归之人(悼念张国庶同志并其妻晏碧芳同志)》:“四载同风雨,交情似海洋。……梦闻比翼返,飞函到沪江;遍寻都不见,生死两茫茫。惊醒深思紊,翻身直下床。开窗望明月,景色何凄凉?忽闻双就义,涕泪满衣裳;誓灭帝封蒋,遗责代担当。”

张国庶(1905—1930),别名张训年,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张国焘胞弟,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人。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先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秘书、萍乡县学生联合会会长、青年团萍乡特别支部训育(宣传)委员、中共萍乡县委委员、国民党萍乡县党部常委等职。

1927年1月,张国庶由中共中央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二期学习(按: 张国庶、晏碧芳留苏事迹见袁溥之回忆录)。1929年春,从苏联归国后,化名周之德,担任党中央派往上海各区巡视员,1930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因叛徒出卖,1930年5月27日在九江被捕,7月5日与妻子晏碧芳一同被敌人残酷杀害。1986年11月20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国庶夫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晏碧芳(1907-1930),女,湖北汉口人。1914年考入考入枣阳县立女子两等小学高小一年级(按:其母晏氏时为枣阳县立女子两等小学家政手工教师),与同学杨子烈(按:杨子烈后为张国焘夫人)等人结拜为姐妹。 1918年夏与杨子烈一同考入考上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按:晏碧芳生年见1930年6月22日《南昌卫戍司令部破获共党机关报告书》第二辑之《南昌卫戍司令部第二次捕获共党姓名表》,其早期经历见杨子烈《张国焘夫人回忆录》)。在武汉学习的五年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晏碧芳由中共中央选派,与张国庶、袁溥之等人一起,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二期学习,期间与张国庶结婚并育有一子(按:其子张光圻留在苏联无音信)。1929年春,从苏联归国后,化名周余氏,协助张国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5月26日在九江被捕,7月5日被敌人杀害并枭首示众。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学习,1927年9月毕业后留在莫斯科工作。1929年春回国后到上海,任沪西区委《红旗》报通讯员、区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等职。1930年底,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于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中央领导权,至1934年间,在党内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1937年12月,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合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曾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1月底赴苏联治病后,长期留居苏联,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历史,攻击中国,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离世。在苏联著有《中共五十年》、《王明诗歌选集(1913-1974)》等。

据《王明年谱》载:王明1927年9月22日中大第一期毕业,1929年3月底带领10-15名中大学生从苏联回国,5月上旬到上海,分配到沪西区委工作,当《红旗》报通讯员,8月当区委宣传部长,有时代理书记等职。

九十年前,王明作诗悼念这对萍乡革命夫妻 从上可知,张国庶晏碧芳夫妇与王明1927年相识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3月底与王明一起从苏联回国,且都在分配在上海工作,交往四年,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故1930年7月5日张国庶晏碧芳夫妇在南昌牺牲后,王明闻讯即作诗悼念。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