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清末拔贡王光谟
临高清末拔贡王光谟
王光谟,字鸿文,号觉禅,又号文江,俗名二典,临高县多文镇美山村人,王氏天祥公世系仁公支系二十五世孙。他生于1878年9月,1899年前就读私塾,是石郭村岁贡兄弟冯庆星、冯庆云的外孙。1899-1904年负笈琼台,学贯古今,沐琼州福地、拜琼台高师,其中王国宪等一批著名学者为王光谟挚友。25岁考上广东法政学堂,1906—1909年攻读法律别科,期间游学羊城,学贯中西,吮吸南国都会开放之学养,拜谒法政名校之圣贤。该校位于广州市法政路,是中山大学的前身,法律别科为现在的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绩突出,被叼奖副贡。
王光谟于1909年8月,即清宣统元年已酉年六月入京朝考,考取拔贡,一向每县只选拔一名,但科举考试即将结束,每县增至两名,故符梦卜为临高同榜拔贡。王光谟于宣统二年庚戊9月28日正式被委任为福建按察司书记官,该官相当于纪委书记官、七品官员,从属文职外官。1916年牵头修本村族谱,并重刻王佐诗集《鸡肋集》,该诗集全用木板手工刻印,历时三年之久,耗资重金,成书后赠送两部《鸡肋集》给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保存,使得王佐名著传世留存,为保护临高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光谟后因厌恶仕途,弃官回乡,1919年牵头集资建造美山学宫,即今日的美山大宗祠,并担任校长,终身为教。同时帮助临高镜内乡村大学学宫之风,在他的倡导下临高时兴“孔门大启,圣学宏开”的风气,学宫落成均请先生留墨宝。1920年7月被推选为临高县国民议会议员,当时享有“耿直敢言,关心民谟”和“炎荒得子为撑柱,一洗临江不染尘”的美誉。他德高望重,治学有方,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临高众多学者均为先生的弟子。1926年7月仙逝。惊闻先生仙鹤,前来吊唁的名流车马排成龙,光是骑马的名儒县官同僚上百人,从琼州赶来吊唁的同窗就有几十个。
王光谟是临高民国时期的文化领军人物之一,为临高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为钟灵毓秀的美山沉积了一股儒学渊源、人文蔚起、习读成风、读书做人的古风,“才圣春秋,徒弟三千游圣域;星悬牛逗,光芒万丈启人芒”的教诲,一直为美山后人传颂与激励,“聪听彝训”成为临高方圆百里学子求学思进,勤勉发奋,笃信好学的古训!
王仁跟随国民革命军渡琼,赶走军阀邓本殷,进驻临高县府,开始普选临高县县长一职人选,民意公选一致推介王光谟为县长人选,并得到“郡长三聘征”,但他“迟迟不就道”,只因立下“长记吾母言,在家贫亦好”的诺言,自洗净双脚告别文澜江后,一直不再回眸文澜,后来被广州南海著名学者梁雅感叹!以“炎荒得子为撑柱,一洗临江不染尘”的诗句嘉赞王光谟不染尘埃的超凡气节,后来王光谟决意走“半生讲学师无悔,一局围棋谢奕秋”解惑授业的先生之道,被方圆百里传为佳话。
(来源:海南王氏网 王真)
明代海南著名诗人:王佐
临高透滩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这里宁静幽雅,民风淳朴,是著名诗人王佐的故乡。
村东边一处牌坊,在坊额正面,用楷体横书有“礼魁”二字。围绕“礼魁”坊一周,该坊有四柱三门,设有防风掌,还有三间瓦楞式石雕顶盖,但一副次间却已不知了去向。
王佐20岁时考中了礼经魁,后入国子监深造。学校每年举行考试,他都名列第一。明景泰5年,政府推行“崇节俭”的政策,对国学生进行甄别,裁减了大部分生员,但王佐却以出色的才学留了下来。
实行淘汰与鼓励政策同时,代宗皇帝御令监察御史王烈等人,千里迢迢从京城来到透滩村,建竖“礼魁坊”。
王佐7岁丧父,8岁时母亲唐氏带他到琼山冯源教谕处接受启蒙教育,深得冯老师喜爱。
王佐儿时大部分岁月生活在琼山外祖家,前后接受琼山两位名士唐舟和丘濬的训诲。有了良师谆谆教导,加上自身孜孜以求,王佐文思大进,既学得处世道理,也探索到上进道路。
明正统十二年,20岁的王佐到广州参加考试,考中了礼经魁。翌年,参加京试,王佐考进士,没有入选,便留京进入国子监深造,以备三年后再考。
王佐在国子监深造期间,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曾有“学冠两监”的雅称。王佐曾到内阁大臣胡先生家做客,一进门,看见墙上画中有一对丹顶鹤,立即驻足吟诗:“头戴红冠穿白衣,徘徊岸上立窥鱼……”为了切断王佐诗路,胡老先生拿起墨汁泼向画中的丹顶鹤,于是王佐灵机一动,顺水推舟续吟:“只因贪食归来晚,落入文官洗砚池”。胡老先生听后,连连点头,夸赞王佐有才。
王佐在国子监,经历了正统末到景泰、天顺三朝,在北京太学一呆就是19年,却始终没有考取进士。
明代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作为应试内容。这些规定在王佐看来,既不是衡量才能的实际标准,也未必能测出真正的学问。
王佐一生官运不佳,年近40岁才开始步入仕途。他在粤、闽、赣三地为官的经历中,所任官职也都不大,且一直只是副职。
王佐最初是到广东高州任职,当时广西边境扰攘,高州、化州一带动荡不安。王佐到任后,就深入乡间,认真了解地方动乱根源。随后呈上《边情策》一文,提出一系列治理的意见。都御史看后,十分赞赏王佐的见解,照着《边情策》策略实施,结束了高、化频繁动乱的历史。”
王佐在高州、化州生活了3年,频繁出巡,写下了《吴川归舟》、《信宜道中》等爱国忧民的诗篇。
离开广东后,王佐又先后到福建、江西任职。在福建,他出任福建邵武府同知,这同样是一个给地方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官职。虽然又是副职,但王佐同样干得有声有色,深得民众爱戴,官民齐声称赞他是“仁明司马”。
这一时期,王佐正当壮年,他四处巡访,行踪所至,诗性唤起,写下了哲理诗《建阳道中步黄内翰仲昭韵》,还写出了《光泽道中纪事》、《上杭道中》,以及政论文《名实辨》等著作,王佐的才华与名声也因此传遍八闽大地。
王佐62岁改调江西,伴他上路的,依然是个知府同知的副职,和两袖清风以及舟船上满箱的书籍。
三地为官,王佐始终坦荡耿直,既不趋炎附势,又不阿谀奉承。他为官勤恳,政绩廉明,为官20年虽不得升迁,但却毫不在意,始终把行道惠民当作为官之道。
因此,即使他官位不高,每一离任,也总有人为他修建祠堂,以作纪念。
(来源:广西王氏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