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渝黔王三善后裔家族概况

2020-08-31 22:18:41来源:王高云供稿 川黔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渝黔王三善后裔家族概况
 王高云供稿
 
郡望:堂号:琅琊
祖籍:河南永城
家族世系:
永城始祖:王伏二。伏二公由安徽岳西迁河南永城。伏二公的父亲是王友六(安徽岳西)。
始祖:王三善。明代在永城建有忠烈祠,清代在内庄建有忠烈祠,均在文化大革命中损坏。现存有安徽岳西忠义堂,是为王三善家族永城始祖伏二公之父友六公祠堂。
二世祖:王萱(王兴魁)(酉阳钟多乡)
三世祖:王秀钦(酉阳钟多乡)
四世:王应明(酉阳钟多乡)
五世:王祖堂(酉阳钟多乡)
六世:王宗仁(约1694年迁原彭水下茶园乡即现在的武隆区江口镇),王宗智(约1694年迁彭水上茶园乡即现在的彭水靛水坝),王宗因(迁彭水鹿鸣乡马颈子民国22记载无考)
余下辈分皆有谱。
家族字派:
汝三星秀颖,祖宗庆华廷
万朝克守正,道继世必昌
崇仁秉义,之子虞光。
 
寻根概况:
寻祖400年 迁渝始祖王三善1565年在河南永城出生,1623年卒于贵州大方县,距今约400余年。寻根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历史上永城的王氏家谱都是一直记载着王三善捐躯沙场后无子。年代久远,三善后裔在寻根路上经历了千幸万苦,艰难曲折的过程,先后查访到云南、贵州、江西、河南等省各地,历时11余年,终于完满地达到了寻根目的。河南永城,安徽省潜山、岳西等县,圆满完成了渝东、南黔等地3000多族人一个共同的心愿——寻找到了自己的始祖来自何方。 
渝东南黔王氏寻宗亲渝东南黔吾之始祖王三善,生于河南永城,卒于贵州大方县内庄,经我族亲多方考证属实。王三善后人分布在武隆区,彭水县,石柱县,贵州务川等地,经查现酉阳李溪镇和贵州沿河县黑水镇两地和我族字辈居然完全相同。万朝兴秀应,祖宗庆华庭。因我始祖入渝东南黔即将400年,深望此两地宗有看到此信息尽快和我联系。
 
联系方式:18723889278
永城家亲的来信
王正理、王道质,
家亲好!
咱失散三百八十多年的亲人,今日聚在一起,多让人激动!多么令人快乐!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难忘!难以忘却!
但由于口音差别,影响了咱们的心灵沟通,再加上我的耳背,听不清亲人的话语,是我最遗憾的。你知道吗,我是最想听您心底的话,追祖(寻祖)之言,但只好听之一半,分析一半,顺之一半,实难领会你的心情全部。
正理、正亮、道质、道德等四大位亲人,我是多么的不想让你们走啊!虽是穷乡僻壤,粗茶淡饭,也想留你们多住几天,这一切尽是我和老伴的心。
您此行寻祖认亲之旅,永城市是很关心的。市宣传部长作了接见,讲了欢迎词,市电视台又专作了录像,并请你上《王三善与苏三》排练现场亮了相,并上永城新闻节目连播了数次。您的此行值得!好!圆满!
我在您的精神鼓舞与激励下,《兵部尚书王三善》一书今也出版,立即给亲人寄去五本。其中有一个代表因故未来永,虽然未来,也是咱的亲人,同样也给他们一本,请您分发!多谢!
此致,敬礼。
 
王涛、王剑秋
2012年7月13日
 
.
 
渝黔王氏渊源
——原来我们从这里走来
 
明朝初年,山西当地人口稠密,又受灾害,朝廷动员加强制外迁,为求生存,迁徙频繁。我族祖先迁徙路线为:山西洪洞——山东诸城琅琊——安徽的岳西县,为太子晋十九四孙“友六公生有生有三子,即伏一、伏二、伏元,居住于安徽岳西县青天乡三槐村王祠村民小组,现有祠堂三进二十一间,占地六百三十平米。从岳西县青天乡河口寺,伏二公一路乞讨至河南南柘树集落业。伏二公是柘树集永城的开埠始祖,历经一百二十年略六代人,至王禄(字凤溪,名王汝珍)、朱氏这一代时迁入永城县现在的侯岭乡大王庄。朱氏生四子:长子王三极、次子王三益、三子王三善、四子王三德。除王三德外,其余三兄弟先后迁出大王庄。王三极迁居城南七里朱王庄。王三益迁居城西南七里莫王庄,王三德迁居城东北二十五里王花园(浙江做官无记事)。
 
本支系属王三善之后。王三善,原配刘氏,妾为苏三又名周玉洁。三善公生于1564年,1624年征剿水西中计身亡,享年六十岁。天启初,永宁土司奢崇明和贵州水西安邦彦先后叛乱,三善公率二万朝廷兵破敌十万万,解贵阳被围困十月之危。随后,三善公率朝廷军深入水西追剿叛贼,叛贼首领陈其愚施用奸计,三善公被害于现黔西县黔西县锦兴乡铧口山下内庄和白泥村一带。三善公被害后,其头颅被悬挂在黔西县城门上七天后葬于铧口山下内庄,其遗体被朝廷军送回永城安葬于沱河岸边。朝廷大军在内庄、白泥村一带,将领阵亡四十七名,士兵阵亡二万多人,六万大军四处溃散。先锋总兵刘超仅率残部万余退回贵阳。战场惊心动魄,悲惨凄凉。
 
随父之子王星魁,失魂落魄,九死一生,历经磨难,在夜幕的掩护下,众军的护佑下,携子王秀钦(10-15岁),杀出重围,一路东奔离开了战场,来到沿河,在无助无望中茫然等待,一等又等俱无退兵音讯,无奈只好逃避险恶的现实,走所谓的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归宿。为了躲避土苗的追杀,家族历史只有口口相传,不许碑文记载,在酉阳的钟多乡王家塘归隐定居。
 
王星魁,生于河南永城大王庄,歿于酉阳钟多乡王家塘,王星魁有一子王秀钦。
 
王秀钦,生于河南永城县大王庄,歿于酉阳钟多乡王家塘。王秀钦、田氏生子王应明。
 
王应明、晏氏,生子王祖堂。
 
王祖堂、李氏,生三子:长子王宗仁,次子王宗智,三子王宗因。
 
王应明、王祖堂均生于酉阳钟多乡王家塘,歿于钟多乡王家塘。
 
在王家堂居住时间为康熙年间公元1624年至1694年,长达70年。
 
王宗仁、王宗智、王宗因生于酉阳钟多乡王家塘,约于康熙年间1694年由钟多乡王家塘先后迁出。王宗仁移居彭水县下茶园(现武隆县黄草乡),其后裔集聚现武隆县江口镇黄草村、荆竹村、银厂村、火炉镇双龙村(火石粱子,田坎脚一带),总人口2000余人。
 
王宗仁歿后藏于武隆县原天星乡铜乐井王家坟堡。
 
王宗智于康熙年间(1694年)迁至彭水县上茶园乡(现彭水县靛水坝桂花村二组)。王忠智之后,长子王庆文、次子王庆武、三子王庆德仍居彭水县靛水坝桂花村二组。雍正年间(1722-1735年)四子王庆仲迁居靛水坝庙坝,人口约一百二十人。五子王庆举迁居石柱县倒流水(现大歇乡流水村),约500人(后有单独简介)。
 
清朝时期,有王家祠堂、四合大院、墓碑文记载来源清晰。
 
经查清朝历史,乾隆年间1765年制定功臣世爵为二十七等,对明朝功臣实行世袭制,逐辈降低。武官降至七品,文官降至八品。公元1765年,朝廷例赠王庆举之后王廷柱为云骑尉正五品。同年,朝廷例赠王廷柱之子王万嵩修职郎,例赠王庆举之后王廷仲、王廷瓒为修职郎(文官正八品)。
 
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1年-1895年),三座坟墓碑均记载:河南永城一世祖王三善、二世祖王星魁,征讨贵阳叛敌先胜后败,遗留一支于酉阳隐居,后移彭水,总人口约120人。王庆德之后王万贵、王万贵之子王朝金、王朝德。王万寿之子王朝品,均由罗家村王家湾依据务川县风咯坝莲花村,时间不详,人口约120人。王宗智歿后葬于王家湾。雍正年间,王庆举盗骨葬于石柱倒流水。
 
王宗因,由酉阳迁居彭水县鹿鸣乡马颈子。民国二十二年,王克辅、王克念记载无考。王宗因歿后葬于鹿鸣乡马颈子。
 
注解:
 
经查清朝历史,王庆举于雍正年间迁居石柱倒流水后,与龙门寺的长老交往甚密。在交往中,王庆举把自己的家史告诉了长老。长老对朝廷更迭的大事甚为清楚,对清朝对待明朝官员及功臣的政策甚为了解。在长老的授意和指点下,王庆举在乾隆年间揭开了王三善贵阳平叛其后裔为防止少数民族报复而数世隐居的真相。
 
当时王庆军已入暮年,主要由长子王华永向朝廷提出功臣爵位的申报。逐级上报朝廷后,经朝廷审核后,待赠王华永之子王廷柱为云骑尉正五品武官,王万嵩、王廷仲、王廷瓒为修职郎正八品文官。朝廷恩赐爵位,只享俸禄不任实职。
 
乾隆年间,当地遭受强烈地震,寺庙垮塌,长老伤势严重。传说长老临终时将寺庙钱财储藏地点告诉了王庆举。
 
 
王三善
王三善(1565年-1623年),字彭伯,归德府永城(今河南省永城)人。明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荆州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吏部文选,他因才用人,不阿权贵。泰昌改元(1620年秋),升任太常少卿。
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升任右佥都御史。时贵州土司安邦彦、奢崇明起兵反明,黔省连续奏章告急。王三善奉命平叛,擒获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叛乱已定,打算设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都倾向安邦彦。王三善盘桓大后方40余日,无兵来援,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东撤,遭叛军跟踪截击,损失惨重,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借机把王三善撞坠马,王三善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遂被杀害,享年60岁。
王三善去世后,明廷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此后,别称忠烈王将军。永城三台阁名将之一,著有《四书解》、《易经辩》诸书。 
 
黔西王三善神道碑
主要成就
王三善以两万人马破敌十万,不免麻痹轻敌。他指挥所部追击,保举大将刘超为总兵官,渡陆广,趋大方;总兵官张彦芳渡鸭池;都司线补衮出黄沙渡,三路并进。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因明军被诱深入,遭少数民族武装围歼,大败溃退。安、奢等复挥师进攻贵阳。王三善派遣偏将祁继祖、王建中等破莲花堡,救青岩,进攻八姑荡,焚烧200多座村寨,因功晋升为兵部侍郎。他又督师前进,渡乌江,逼漆山,直抵大方,擒少数民族酋长奢崇明、蔡金贵、张向极等,安邦彦、奢社辉等逃匿。此时,王三善认为反抗朝廷的少数民族已被平定,打算设土司治理地方,因朝内有改郡县的议论,致使一些少数民族及土司恐惧,于是都倾向安邦彦。
王三善盘桓大方40余日,于天启四年正月东撤,少数民族叛军跟踪截击,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死。明军且战且退,行至内庄,后军被截断。王三善回师救援,士卒多跑散。这时,原向明军诈降的陈其愚,极得王三善信任,经常和他议论兵事,所以陈对明军中的虚实无所不知。他见机会已到,便故意放马冲撞。王三善被撞坠马,自刎未死。被俘后,大骂不止,遂被杀害。时年60岁。
 
明史记载
王三善,字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由荆州推官入为吏部主事。齐、楚、浙三党抨击李三才,三善自请单骑行勘,遂为其党所推。历考功文选郎中,进太常少卿。
天启元年十月,擢右佥都御史,代李枟巡抚贵州。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明年二月,安邦彦亦反,围贵阳。枟及巡按御史史永安连章告急,趣三善驰援。三善始驻沅州,调集兵食。已次镇远,再次平越,去贵阳百八十里,方遣知府朱家民乞兵四川。兵未至,不敢进。疏请便宜从事,给空名部牒,得随才委任。帝悉报可。
至十二月朔,知贵阳围益困,集众计曰:“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耳,盍死敌乎?”乃分兵为三:副使何天麟等从清水江进,为右部;佥事杨世赏等从都匀进,为左部;自将二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参将杨明楷、刘志敏、孙元谟、王建中等由中路,当贼锋。舟次新安,抵龙头营。超前锋遇贼,众欲退,斩二人乃定。贼酋阿成骁勇,超率步卒张良俊直前斩其头,贼众披靡。三善等大军亦至,遂夺龙里城。诸将议驻师观变,三善不可,策马先。邦彦疑三善有众数十万,乃潜遁,余贼退屯龙洞。官军遂夺七里冲,进兵毕节铺。元模、明楷连败贼,其渠安邦俊中炮死,生获邦彦弟阿伦,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围去。?云、永安请三善入城,三善曰:“贼兵不远,我不可即安。”营于南门外。明日,破贼泽溪,贼走渡陆广河。居数日,左右二部兵及湖广、广西、四川援兵先后至。
三善以二万人破贼十万,有轻敌心,欲因粮于敌。举超为总兵官,令渡陆广,趋大方,捣安位巢,以世赏监之;总兵官张彦方渡鸭池,捣邦彦巢,以天麟监之。汉、土兵各三万。别将都司线补衮出黄沙渡。克期并进。超等至陆广,连战皆捷,彦方部将秦民屏亦破贼五大寨,诸将益轻敌。邦彦先合崇明、效良兵诱官军深入。三年正月,超渡陆广,贼薄之,独山土官蒙诏先遁,官军大败,争渡河,超走免,明楷被执,诸将姚旺等二十六人歼焉。贼遂攻破鸭池军,部将覃弘化先逃,诸营尽溃,彦方退保威清,惟补衮军独全。
诸苗见王师失利,复蜂起。土酋何中尉进据龙里,而邦彦使李阿二围青岩,断定番饷道,令宋万化、吴楚汉为左右翼,自将趋贵阳,远近大震。三善急遣游击祁继祖等取龙里,王建中、刘志敏救青岩。继祖燔上、中、下三牌及贼百五十砦,建中亦燔贼四十八庄,龙里、定番路皆通。三善又夜遣建中、继祖捣楚汉八姑荡,燔庄砦二百余,薄而攻之。贼溺死无算。万化不知楚汉败,诈降,三善佯许,而令诸将卷甲趋之。万化仓皇出战,被擒,邦彦为夺气。群苗复效顺,三善给黄帜,令树营中。邦彦望见不敢出,增兵守鸭池、陆广诸要害。
时崇明父子屡败,邦彦救之,为川师败走。总理鲁钦等剿擒中尉,彦方亦追贼鸭池,而贼复乘间陷普安。总督杨述中驻沅州,畏贼。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会崇明为川师所窘,逃入贵州龙场,依邦彦。三善议会师进讨,述中暨诸将多持不可。三善排群议,以闰十月,自将六万人渡乌江,次黑石,连败贼,斩前逃将覃弘化以徇。贼乃栅漆山,日遣游骑掠樵采者。军中乏食,诸将请退师。三善怒曰:“汝曹欲退,不如斩吾首诣贼降!”诸将乃不敢言。三善募壮士逼漆山。绯衣峨冠,肩舆张盖,自督阵,语将士曰:“战不捷,此即吾致身处也。”旁一山颇峻,麾左军据其颠。贼仓皇拔栅争山,将士殊死战,贼大败,邦彦狼狈走。
三善渡渭河,降者相继。师抵大方,入居安位第。位偕母奢社辉走火灼堡,邦彦窜织金,先所陷将杨明楷乃得还。位窘,遣使诣述中请降。述中令缚崇明父子自赎,三善责并献邦彦,往返之间,贼得用计为备。三善以贼方平,议郡县其地,诸苗及土司咸惴恐,益合于邦彦。三善先约四川总兵官李维新灭贼,以饷乏辞。
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四年正月,尽焚大方庐舍而东,贼蹑之。中军参将王建中、副总兵秦民屏战殁。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陈其愚者,贼心腹,先诈降,三善信之,与筹兵事,故军中虚实贼无不知。至是遇贼,其愚故纵辔冲三善坠马,三善知有变,急解印绶付家人,拔刀自刎,不殊,群贼拥之去。骂不屈,遂遇害。同知梁思泰、主事田景猷等四十余人皆死。贼拘监军副使岳具仰以要抚,具仰遣人驰蜡书于外,被杀。
三善倜傥负气,多权略。家中州,好交四方奇士侠客,后辄得其用。救贵阳时,得邸报不视,曰:“吾方办贼,奚暇及此?且朝议战守纷纷,阅之徒乱人意。”其坚决如此。然性卞急,不能持重,竟败。先以解围功,加兵部右侍郎,既殁,巡按御史陆献明请优恤,所司格不行。崇祯改元,赠兵部尚书,世廕锦衣佥事,立祠祭祀。九年冬,再叙解围功,赠太子少保。
大方之役,御史贵阳徐卿伯上言:“邦彦招四方奸宄,多狡计。抚臣得胜骤进,视蠢苗不足平。不知泽溪以西,渡陆广河,皆鸟道,深林丛箐,彼诱我深入,以木石塞路,断其邮书,阻饷道,遮援师,则彼不劳一卒,不费一矢,而我兵已坐困矣。”后悉如其言。
岳具仰,延安人。举于乡,历泸州知州、户部郎中。贵州乱,朝议具仰知兵,用为监军副使。内庄之败,监军四人,其三得脱还,惟具仰竟死。
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剧照
 
戏剧
有说法认为冯梦龙小说《玉堂春落难逢夫》、与改编的京剧《玉堂春》真实男主角是王三善[9][10]。据国民政府时期永城县六区区长刘子正于1990年回忆说曾参观王三善墓和苏三墓,时王墓西北约三百六十米处,有一墓冢,墓前残碑上刻‘王三善爱妾郑丽春之墓’隐约可辨。郑丽春为苏三原名。碑的背面,现在王三善墓依然完好,苏三墓已不复存在[11]。2012年,王三善的故乡永城市,当地戏剧团将故事改编成柳琴剧《王三善与苏三》。

《明史·王三善传》
《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一百三十七 
 
王三善,宇彭伯,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天启元年十月,擢右仝都御史,代李枟巡抚贵州,时奢崇明已陷重庆,明年二月,安邦彦亦反,国贵阳,巡按御史史永安连章告急,趣三善驰援,至十二月朝,知贵阳围益困,集众计曰:“失城死法,进援死敌,等死耳,阖死敌手?”自将二万人,与参议向日升,副总兵刘超等由中路当贼锋。超前锋遇贼,众欲退,斩二人乃定。三善等大军亦至,遂夺龙里城。后生获邦彦弟阿伦,遂抵贵阳城下,贼解国去。总督杨述中驻沅州,畏贼。朝命屡趣,始移镇远。议与三善左,三善屡求退,不许。会崇明为川师所窘,选入资州龙场,依邦彦。三善议会师进讨,述中暨诸将多持不可,三善排群议,以润十月,自将六万人渡乌江,次黑石,连败贼,斩前逃将覃弘化以徇。军中乏食,诸将请退师。三善怒曰:“汝曹欲退,不如斩吾首诣贼降!”诸将乃不敢言。三善募壮士逼漆山,语将士曰:“战不捷,此即吾致身处也”将士殊死战,贼大败,邦彦狼狈走。三善屯大方久食尽述中弗为援不得已议退师官军行且战至内庄后军为贼所断三善还救士卒多奔陈其愚者,贼心腹,先诈降,三善信之,与筹兵事,故军中虚实无不知。至是遇贼,其愚故纵辔冲三善,坠马,三善知有变,急解印绶付家人,拔刀自刎,不殊,群贼拥之去。骂不屈,避遇害。家中州,好交四方奇士侠客,后辄得其用。敕贵阳时,得邸报不视,曰:“吾方办贼,奚暇及此?且朝议战守纷纷,阅之徒乱人意。”其坚决如此。崇祯改元,赠兵部尚书,世荫锦衣佥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