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被忽视的牛人,太原王氏崛起人物
太原王氏是著名的名门望族,底蕴十分深厚,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而东汉末年,太原王氏最出色的人物是司徒王允。他在李榷郭汜之乱中被灭了门,只有两个侄子逃回了家乡。曹魏时代,王允的侄子王凌也很出色,但他密谋起兵,拥立新帝,事败之后又被诛了三族。王允和王凌是太原王氏的祁县分支,他们这一支人经过两次大的打击,就相对平静了。在太原郡的晋阳县,另有一支王氏族人,他们在晋代兴旺起来,造就了太原王氏的辉煌。其关键人物,则是曹魏时代的王昶。

(网络概述图)
王昶才华横溢,朝廷下诏求问政治得失,王昶陈述了五条治国方略:第一,崇尚道统,鼓励学业,抑制浮华,修建学校。让学生们入学。第二,设立考试制度,考试是个标准。没有一定标准而想衡量曲直是不可能的,没有考试制度而或降或升某人,空论是否有才能,也是没有根基的。第三,让官吏任职的时间长一些,有政绩的升官赐爵。第四,省减官员的实际收入,让他们知道廉洁羞耻,不要和老百姓争利。第五,杜绝奢侈,倡导节俭,使各个官员服饰有别,上下有序。储备粮棉,让人们返璞归真。皇帝下诏褒扬王昶,让王昶修撰百官考试的程序。
熹平二年,南方的孙吴政权出现内部斗争,驻扎在新野的王昶终于发现了战机。他请示朝廷后,派出了三路大军:新城太守州泰率军袭击巫县、秭归、房陵等地,荆州刺史王基率军进攻夷陵,王昶自己亲率一路兵马进攻江陵。王昶对上的是东吴大将施绩,他先用弓弩把施绩逼回了江陵城,取得了一场胜利。然后又用诈败诱敌之计,把施绩的部队骗出江陵城,在平地上作战,又取得了一场大胜。另外两路大军,也各自取得了胜利。因为这场军功,王昶被升职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
王昶此人,有理论有实践,文武全才有品德,是曹魏时代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王昶虽然对曹魏政权提出了切中时弊的种种建议,但后来并没有实行开来。曹魏和后来的西晋东晋还是十分重视门第的。王昶在曹魏时代就去世了,他儿子王浑,在西晋时代参加了晋平吴之战,立下了大功。孙子王济娶了公主,做了大官,是当时的名士。王昶还有一个小儿子叫王湛,幼年藏拙,智慧不显,被认为是傻子,成年后却被证明是大才子。王湛的子孙在东晋时期发达,王述、王坦之等都在历史上写下了一笔。

王浑概述图
王昶有文集五卷,今已佚。今存《谢表》、《考课疏》、《考课事》、《陈治略五事》、《奏吴蜀事状》、《白晋文王笺》、《檄吴将校部曲》、《家戒》收录于《全三国文》。王昶的曾孙王述称《白晋文王笺》“情旨慷慨,深所鄙薄。虽是笺书,乃实训诫”。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人物评价
陈寿:徐邈清尚弘通,胡质素业贞粹,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皆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房玄龄: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论者以为祖不及孙,孙不及父。
刘咸炘:曹魏之治,专尚刑名。徐邈通介,不随于俗;王昶畏慎,求免于祸。合而论之,尚足见一时之得失。
演义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昶出场于第一百十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担任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马进攻东吴南郡,可是由于敌将丁奉在东兴取得胜利,作出再攻之无益的判断,撤军北还。

网络配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