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峰|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王书峰
王书峰,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山东冠县人,博士,副教授。西南民族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第五届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一、部分书法作品入展及获奖:
1、2019年十二届国展(楷书、行书)双入展
2、2018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3、2017年入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行书展。
4、2011年入展中国书协第三届西部展
5、2009年获四川省书协首届青年展提名奖
6、2008年获四川省书协第六届新人新作展二等奖
7、2008年获四川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8、2008年入展中国书协首届西部展
9、2007年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老子展”
10、论文在中国书协举办第三届康有为论坛、邓石如奖论坛获奖,获四川省书协第三届理论研讨会最高奖
11、2019年,书法作品获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优秀作品奖。(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书协)
12、2019年,书法作品获“东坡风”第三届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书法篆刻作品优秀作品奖
二、科研项目
1、2018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2、2012年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
3、2016年获四川省教育厅研究基地项目
4、2016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基地项目
三、学术论文(共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cssci文章6篇)
1、2016年,于右任《赠张静江诗轴》到《秋先烈纪念碑》的转变与承递——兼及论析“于体”的创造性成因一文发表在《艺术百家》总第151期,cssci来源文章,第一作者。
2、2017年,张大千“职业画家”与民国画坛对中国绘画价值的重新评估——兼及张大千绘画理念的矛盾性一文发表在《南京艺术学报》总172期,cssci来源文章,第一作者。
3、2017年,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民族性及其爱国为民思想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一文发表在《艺术百家》总第155期,cssci来源文章,第一作者。
4、2008年,《中国书法》,cssci来源文章,第二作者。
5、2019年7月,《中国书法》cssci发表《赵熙书法折衷思想述要》。
6、2019年11月,《中国书法》cssci发表《十二届国展多体入展的可行性与时代性》

我印象中的王书峰
文|吕金光
认识王书峰是在2001年,那时我刚被聊大聘为书法教师。初次看到他,给我的印象是傻乎乎的,憨厚中不免带有傻气,傻气中又透出真聪明。俗话说:“真人不露相”,确实不错。在一般人看来,书峰确实很傻,傻的可爱,甚至傻的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还猛,事实上许三多傻吗?我们看比谁都聪明。书峰也是这样,往往是傻气把聪明的表层掩盖住了,在社会上能掩盖自己真聪明的人,那才是高人,不然咋会有 “难得糊涂”。在他的同学中他算是最“傻”、最“憨”的一个,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你说他傻,他上大学专业成绩能考第一;你说他傻,大一就能谈上女朋友;你说他傻,上大二就能当老板,承包聊大食堂的窗口卖起兰州拉面来。这一“拉”不要紧,“拉”来了同学的友情,“拉”来了师生的人缘;你说他傻,工作两年,辅导书法专业高考学生全省教学名列前茅;你说他傻,他还能考上书法研究生,看看人家王书峰才是真聪明。
读研期间,他经常废纸三千,真草篆隶无所不能,而且经常入展又获奖。这还不算什么,他的理论文章发表了八九万字,从书法史论到美学研究,从技法到教育研究无所不涉。看看现在书法研究生也真多,既能创作又能写文章的人太少了,王书峰算是这少中一个,而且创作与理论都还不错。这几年,我经常与王书峰呆在一起,他天生的傻,让人好笑。他做事一丝不苟,你说一,他不敢说二。学书法也是这样,你让他临王羲之,就像王羲之,跟真的一样;你让他临王铎,就像王铎,不敢走样。可他在创作上并不这样,胆子又很大,胆大包天,能把王铎、米芾、颜真卿等诸家“一锅煮”。
他来到川大两年余,常遭到我的激烈批评,刚开始,他无法接受,时间长了,才悟出是老师对学生关心这个道理来。我批评他,他还请我吃饭,批的越狠,他请的越多。我说,你在讨好我,不让我批评你。他说,不是这样,因为您说得对,是在教诲我,是对我好,我应该感谢您才是。时间已久,我的批评也不再那么激烈了,但该批评的还是批评,批评的多,说明他缺点也多,他就有改进的机会了。你说是他傻还是我傻,岂不是让他变聪明了,我变傻了吗?其实,他还是个老实憨厚之人,也是个幽默逗趣之人,他常常讲趣事,说实话,令人捧腹大笑。他不仅字写的好,歌也唱的好,男高音一亮,蒋大为也比不上,只要他来画室,人未到而歌声先到。
许多人说王书峰傻,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 “许三多”。他是山东聊城人,曾就读聊城大学书法本科专业,大学期间,书法专业考评名列前茅。中学任教期间,辅导高考书法本科生教学质量突出。因为他傻的带劲,所以他学书法有牛劲,人家把书法当写字,他偏把书法当艺术。因为他傻的可爱,所以他的学生都喜欢他,辅导学生有傻劲,学生都愿跟他学。
在此,我不再多说了,我的学生并不多,偏偏出了个这样的傻学生,这一傻不要紧,他在学业上还真傻出个名堂来。
戊子冬于川大雪月林屋居
(吕金光,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亭奖获得者)

聊城赠别书峰
文|张秉国
庚辰秋,吾以北上不第之东昌,遂投李师门下。初至聊大,交游颇狭,而同学者尚少,又苦难得契心者,独学无有之恨,非一日矣。因念山师读书时,与诸同窗登高赋志,畅怀衷曲,其情之移,其神之旷。亘萦于怀,无日忘之。既而由肖君引荐,得识书峰。
书峰籍冠县,少嗜书法。长而弥笃。以善书,知名于聊大。肖君亦颇爱书,慕其书而识其人,遂得为兄弟交。余亦慕其书,遂识之。相识既久,则不独慕其书焉。书法虽年齿弱于余,其为人处事,多有余所不及者。书峰颇乐交游,相识几遍聊大,余讶其社交之能,久之方晓其以坦率真诚待人,人皆乐与之。平居亦谦恭好学,蹈礼有节,有慧人仁者之风焉。
书峰兼长各体,而特擅魏碑。其为碑帖,心平气和,结体严谨,朴雅有趣,其为行草,体势飞动,矫若游龙摆尾,捷如玉兔出穴;其为真楷,端如夫子肃坐,凝若飞檐勾心。贞骨清气,超夺尘俗。
今余行将离别,远游赴蜀。怅然触怀,又叹无物以赠,因书拙作,以为纪念,使书峰可睹文而见人,而吾曹交游之情亦可不泯矣!昌黎有言,“有志乎古者稀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此语可与书峰共勉之。
(张秉国,古典文献博士,济南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

书峰勤登攀 立王当努力
——寄语王书峰的书法艺术追求
文|陈沫吾
大家知道,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热爱这门艺术的人,理应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得到弘扬和光大。书法是抒发每一个书家情怀的艺术,理应反映每一个书家的生活与追求。为此,书家应责无旁贷地为展现中华民族的汉字书写艺术添砖加瓦;理应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当下如火如荼的书法热潮中,众多书法痴迷者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摸索前行。但在这庞大的群体中,也有人“畏惧艰难”而改弦易辙;还有人因贪图捷径而步入“怪圈”;更有甚者因追名逐利而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然而,出身于山东、蒙艺于幼学、成就于蜀山大地的王书峰学弟,现就职于西南民族大学,任专职书法教师,书法研究所所长,其为人憨态朴实,其书艺激荡、灵动、典雅,很有时代感,这与他执着探索书法艺术的真谛,竭力给自己营造一方精神家园,在近二十年以笔墨为伴,潜心习字读书,夜夜孤灯寒窗,日日临池不辍,苦心钻研书法艺术的执着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洒下了一路的汗水与墨香。
书峰君不仅在书法艺术方面探索有成,而且在致力于做学问方面也大显身手。因而,在他所涉猎的艺术范围内,大有互为观照、交相辉映之势。经他精心创意、倾力营造,其艺术作品被赋予以别致的审美情趣和新的视觉感受。
细读书峰君的书法作品,似乎能够读出他的性格和情怀,可谓笔墨见其豪气,为人现其真诚……不论是书法艺术,还是其为人处事,都能如实地折射出他不同凡响的艺术理念和朴实无华的精神气质。
想必,今日书峰君所获取的显著业绩,当来自于他长期以来对书法艺术之钟爱,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并坚持不懈、苦心钻研,逐渐把握了书法艺术特有的语境与精神,寻觅到了适合自己表现风格的方式和手法。
在其充满激情和意趣的作品中,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丰富多变的墨色和笔法中,弥漫着幽静而律动的气氛。令人体味到灵动和神韵的旋律,如何巧妙地在作品布局中显现出来,恐怕 这种感觉就是书峰君书法艺术的特征之一,也是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之具体展现。
可以看出,书峰君当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艺术家。他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宏远的追求目标,有着持经达变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意识。他近年的作品在极力追求和充分显示人的“胸中所有”的美妙、奇特、深邃和丰富。这种妙不可言、变幻无常的“心智之国”,的确难以用科学造型的手法去再现,而在气韵生动的写意性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却有可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书峰君的书法犹如他本人的心灵写照,将胸中所有跃然纸上,充满了写意风采和音乐般美妙的韵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书峰君是一位开始走向成熟的“书法诗人”,他的书法呈现出诗意般的浓郁、文人气质般的浪漫情怀。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不仅肩负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承传的历史使命,而且还要具备在艺术创作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攀向艺术高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情怀、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是艺术创作水平得以提高的有力保障。书峰君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新观念、新意识、新追求和新向度,成就了他的积极求索和他今天的艺术风貌,也必将伴随他走向辽阔的展示平台。
细品书峰君的书法作品,不难看出他是坚持了入古为新的理念,“艺为心画,字如其人”。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通常也折射出此人的性情。在书法上,行草最能诠释一个人的性情。书峰君的行书小草创作宗二王书风。二王书风堪称书法史上的经典,它是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的标志,也是每一位学书法之人期望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历史发展到今天,对二王书风顶礼膜拜的虔诚之心在当今书坛丝毫未减,二王书风的经典魅力依然声势夺人。刘熙载《艺概》曾谓“书,如也……如其人而已”,这句话放在书峰君的身上,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谦和有度的他,其行书创作是那么的潇洒飘逸,清雅明净。书峰君的大草创作,有张旭、怀素的癫狂之基,也有徐渭、倪元璐的野逸,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与墨色变化,并以气骨见长。其隶书创作以张迁等汉碑筑基,方笔为主,字法借用一些篆书结体,风格基调是汉隶与简书的柔合,取《张迁》之遒劲稚拙、《礼器》之骨力爽骏、《曹全》之秀润纵逸和汉简之朴茂率真,把碑之法、简之意化合在一起,故其隶书作品表达出了碑之静穆、简之动势,得碑之金石气、简之笔情墨趣。其楷书创作植根于北魏时期的“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点划苍劲、结构工稳,笔墨间透露的满是北魏龙门二十品的神采和意境。既有《始平公造像记》的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结体又揉合了孙秋生、杨大眼造像的风格,用笔以方笔为主,凝重古朴,拙中有巧,又不失飞动之势,真正达到出龙门之神,化个性之采。书峰君的篆书风格是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线条突破笔画粗细、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变化,掺以方折的隶意,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既有石鼓、金文之凝重,也显示出草书之流畅活泼。
在漫长的墨海探索岁月中,书峰君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与创新中,开始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古雅而清新,隽逸深沉,始终体现出他师古出新的创造性。他的书法以主观情调为轨迹,注重线条的内蕴,在行笔中求灵动,在结字上求精致,让字势在规矩中驰骋,收放自如而不失法度。
书峰君的书法创作虽然坚持入古为新,但他不为创新而创新,践行在古人的基础上图新求变。他认为,入古是为新的基础和推手,坚持传统,深入古人,学习经典才能认清自身存在的差距,明晰今后发展的方向。而为新是入古的突破和成果,以自己的风格面貌,吸收古人、继承古人,立足于当代,更好的融合、孕育、诞生出有自己思想性的书作才是一生追求得到目的。
欣赏书峰君的书法作品,总让人感受到他坚毅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无限激情。字里行间,他很注重笔墨的内涵,字字巧衡,既放得开,又收得住,下笔流畅松动,运用之妙存于其间,创作朴实而非浮华。正如庄子所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书峰君正是以汉字这一特殊的语言符号,挥洒着一个书法家的真实情感,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内涵。《聊斋志异》中有: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蜀中书法界,书峰君就是这样一位墨痴。回望书峰君的成长道路,他秉承勤练多思、贵在坚持的观点,于教学公务繁忙之中,始终坚持挤时间伏案练笔,书法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融入他的潜意识和灵魂之中。
翰墨文心,穷尽无止。凡是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都知道,书法艺术不是纸上写字那么简单,也不是有了笔墨纸砚就可以了,它必须是属于那些有思想、有认识、有审美和有创作能力者的艺术。学习、教学与公务繁忙的书峰君,依然孜孜以求地坚持每天伏案习字研究。通过自己临帖、与师对话、悉心创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距他自己的目标和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他常反思,常沉潜,常自我否定,静以修身,乐以忘忧。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追求者的姿态,对于书法的挚爱,已渗透到他的骨血。也正是这一份血脉与共的钟爱,激励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从赞扬声和喝彩声中平静抽身,重新徜徉在布满坎坷与荆棘的翰墨之路上。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与学者,平凡生活的历练会使书峰君的书法艺术在高古弥新之间多了一丝气定神闲,洒脱自然。虔心于学,虚心为书,在这个黑白世界里,他又比别人多了一份安定沉稳、执着真诚。
我衷心祝福书峰君会在书法艺术这条大道上走得更顺畅,迈得更矫健,追求更高远。
(陈沫吾,评论家,书画家)

纵控如濡,斯文可期
文|周丙华
书峰兄与我,兄弟称,君子交。过从间,尝闻其志趣、见闻、心曲,莫不坦诚,颇有受益。近日赏其雅作,如泉潜而涌,若爽赖清发。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书外论书,聊以酬雅意而和友声。
我与书峰兄,都生于乡曲,一路溯游而来,辛苦、困顿备尝之,迷惑、茫然诚有之,唯其甘心,皆化为砥砺,可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者。而书峰兄又有愈此者,冲锋突围,周旋有方,坚韧与焉,灵机见焉。
书峰兄为人,其淳朴浑然处,历繁华而弥厚。话桑梓常动容,谈双亲辄动情。尝见他扶将老父,相与相亲,深为感动。此正是我与书峰兄交厚之深因者。
初来蜀地,安顿诸事,颇赖书峰兄相助。举凡婚姻、住所大小事,莫不挂心,多方经营,拳拳如己事。于书峰兄是自然而然,我则深为感念。或有犹豫之事与其相商,往往能截然断之。其性情温柔敦厚,且有果敢力行处,由此深知。盖覆载之间,二气氤氲,唯刚柔相济谓之从容。书峰兄庶几有之乎。
书峰兄之言行种种,与我或有异曲,或有莫逆。琐言二三,诚我所得者。
尝论专博,书峰兄力反泛滥无归者,又复陈精研之余方可涉猎。有所专,方能博,博能益专,专能通博。此乃得其中三昧者言也。而其又能力行之。书而优,又得诗趣,颇有格调情致。又拜名家学画,书画相染,自有其源,先书后画又得“绘事后素”之机。其他诸艺,皆能品赏,盖所谓一通百通者,众窍通也。
论交往,以达人而达己为高标。书峰兄交游甚广,结交群贤,游刃有余而乐乎其中,或可正在此乎!固有文人相轻之说,且世间不乏相妒之情,书峰兄何独乃尔?论道、谈文、泼墨、品茶,相互陶染,相互切磋,诚然乐事。人生逆旅,相遇之际。豪端墨间,其实乃人间况味也。意者与物无竞之心蕴焉。而“不怨天,不尤人”,多取人之长,多称人之美,思齐仁厚之心存焉。
论读书,尝称读经典,深自玩味。孔子曰“读书与古人谋”,又闻古人云:“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古之圣贤,诚不我欺。如此体悟,堪称难能!书峰兄读书如此,其书艺有可观、可期者必矣!
若论书法,我是门外闻弦,藏拙可也。然而,雅意相染,或可借名茶话,以衬雅事。观书峰兄之作,颇有如川方至之气象。其怒帆遏云处,畅快滂沛;良玉不雕者,古意盎然。瞻物而思,沉吟毫砥,书峰兄之书艺,诚然曲糵已酝,佳酿泛香者也。尝闻青锋之芒,往往出于硎淬;良御于田,执辔纵控如濡。韩愈文豪,肆然其心犹待三叠。诸艺相通,顿挫裁濡,固将随时令阅历而波澜自如。凭书峰兄之修为,肆然其心,纵控如濡,亦是可期可待、自然而然者也。
平心泼茶,款曲轻叩,以从君子之游。
(周丙华 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学院教师)

“书峰”印象
文|黄清春
初识书峰兄,印象有三。其一:书法不负其名,其二:文质彬彬,其三:体型与作品风格不符。
随着近几十年社会的日趋稳定与物质生活水平的进步,国人的精神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而艺术正好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也逐渐从实用与爱好成为一门纯艺术学科,目前,全国已经有八十多所大学都开设了相关专业。书峰兄正好是这个时代幸运人物的代表,当然也是优秀的代表,80后,书法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理论与创作兼优,十二届国展楷、行书双体入展。试问在全国众多的学书者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个成绩?
当今书坛,写“二王”者众多,能写精、写好的也多,但能有自家面貌者却并不多,书峰兄便是这其中之一。赵孟頫曾言:“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书峰兄深谙此理。观其行草,笔笔得古人法,字字有古人意,上追魏晋、下探明清,甚至连当今很多名家的优点都是他取法的对象。除了行草外,他的魏楷亦然,墓誌?造像?你会发现,只要是经典的元素,在他的作品里似乎都能够找到,细看,又不全是。而这一切在他的笔下轻松自然,因势赋形,不裹步于藩篱之中,却又无一笔妄自为是,在偌大一个展厅里,你一眼便能认出他的作品来。在信息时代,艺术作品的趋同化愈来愈严重,一个人的艺术语言,是相当难以建立的,它是作者的综合素养与心性的体现,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最关键标准之一。可喜的是,书峰兄的艺术语言已初步形成,因此,我说他的书法已不负其“书峰”之名。
既因书法结缘,当然每次相见的主题也是书法,久而久之,便知书峰兄的成功绝非偶然。与我天天在朋友圈里晒作业不同的是,他平时都是悄无声息,但每次见面便抱来一大堆长卷,书画俱全,顺便还说一句:“家里还多,就不拿来了”,逼得我们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懈怠,生怕这个本就比我们优秀的人更优秀后,没法做朋友了。论技法,论心得,论人生……,每当我们有不同观点的时候,书峰兄总是委婉的陈述己见或包容相待,跟他相处你总能够感受到足够的谦逊与尊重。青年书法家张雁兄曾开玩笑说:“你明明是个科长,跟书峰兄在一起吃顿饭,立马就找到了当局长的感觉”,我笑答:“此言不虚也”。更可贵的是,他的这种习惯并不是装出来的,是源自骨子里修养的自然表现。如此笃行修身,岂能不文质彬彬?
西方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曾说过:“艺术家是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书法,既然是艺术门类,那么作为艺术家,除了要有足够的技法训练与经历外,还要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与超越现实的格局,才能让其走得更远,能形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成果。这对已经发表几十万字专著的书峰兄来说,他从来不会缺乏这方面的思考,尽管他才四十不到,未来还会经历很多的变数与考验,但以他的智慧,这一切都只会让他更加丰富、成熟,从而接近于他想要成为的人。古人常言面由心生,如此看来,书峰兄那略宽的身材与他那不同常人的格局不正好配得天衣无缝么?
我祝愿,也相信,有一天,书峰兄一定会成为“书之高峰”!
庚子寒食于牧山响堂
黄清春,青年书法家

王书峰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