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生|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王春生
王春生,字嗣逸,海西牧子。陇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上元雅集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孙其峰工作室访问学者,王乘山水画高研班学员,书法师从王友谊、周俊杰。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提名;
入展全国第八届楹联展;
入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展;
获第七、八届青海省政府文学艺术奖。
曾在《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等刊物多次选登。

俊逸洒脱 至真至性
---小议王春生其人其书
文|王明之
和王春生认识是偶尔亦是必然。去岁,南阳王卓兄和我说,青海有书家王春生也建有一个数十人的王氏书画家家群,看来王氏和我一样有家国情怀的人不少哦。随加上聊了起来,短短几句,春生兄就主动提出群改为王氏书画家园青海分群,真和我一样的痛快爽朗,互感相见恨晚,哈哈。数日后,飞到青海,相见,相谈,相聚甚欢。春生给我的印象,第一是艺术家范儿,第二是谦和豪爽,第三是质朴真诚。青海两日就确立了王氏书画家园青海创作培训基地以及全国王氏书法名家巡展的计划。
今天上午来电,嘱我为他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允。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篆书,在我国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书中,位居第一,充分说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的关系。亦即是说,其他四种书体均由篆书衍变而来,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书体演变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王春生1969生于青海都兰,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先生,春生兄诸体皆擅,尤以篆隶见长,我看春生兄篆隶作品广收博取古哲今贤笔法,刚柔兼济,古朴自然,匠心陶冶,不囿时风,初成自家气象。
清·刘熙载曾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 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清代书法家松年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而王春生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师古不泥古,笔墨随时代有修养的艺术家。春生注重传承,更注重创新,他追求艺术的品质,更追求人品的修炼。在他看来,书法艺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风格品位和道德修养,是人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因此,当代书法应当追求人文道德与个人修养的统一。既讲“书品”,又讲“人品”,既要追求“墨气”,更要追求“文气”。
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副主任郑培亮先生评价其作品;春生的隶书拙中见巧,线条曲直有度,极富节奏美感。其铁线大篆,法宗传统,并能大胆借签和夸张,将其做到“极致”,颇有新意。同时在传统书法资源的开发上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先生评价:在书法圈,都知道王春生能吃苦,驾于笔的能力很强,是下过硬功夫的青年书家。王春生以隶书见长,取法纵放、博大的摩崖石刻,其作品高古雄强,在字法、章法上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给人一种意境的深远和底蕴的丰厚。用“柔与刚”、“收与放”、“干与湿”的对比体现了当代人对隶法的创作智慧。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厚祥先生:拙朴沉雄。王春生隶书线条多取篆意,起收含蓄,裹锋为主,铺毫辅之,线条中段乍看简单,实则于驻留、提按上亦多讲究,故而,线条能沉得下去,笔可扛鼎。它的拙朴一在去巧,剔除小动作,包括粗细对比;二则弱化主笔,结体朝《好太王碑》《祀三公山碑》等朴拙一路靠近。
清代大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既要传统又不失时代的气息与风貌。王春生先生其书溶古铸今,以集大成的贯通与交互,质朴天然,直入秦汉奥堂。春生兄年富力强,正值创作高峰期,期待他百尺竿头,勇猛精进,创作更多不负时代的精品力作。

王春生(部分)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