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深广澍美王显峰:挖掘你的不同,打造你的唯一

2020-05-07 16:34:44来源:搜狐网

打印 字号: T|T
     人物档案:王显峰,南京深广澍美装饰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南京室内陈设专业委员会委员。18年设计生涯赋予了他广泛的见识和深度的思考,在设计当中,他一以贯之的理念是“挖掘你的不同,打造你的唯一”,并且坚持认为“设计”是解决问题的理念,不仅仅是外表的光鲜。
 
      圈内熟悉王显峰的人都叫他老王,他很中意这个称呼,微信名也是“老王”,因此,我们也称他为老王。
 
      老王相信未来“设计”一定会主导整个装饰行业:“现在是反的,设计被撇到一边了,在跑龙套。但我们认为最正确的道路,一定是以设计主导装修,就像导演主导电影一样。”
 
      这样想并非是因为他的设计师身份,更是对室内装饰行业的深入思考。功能是前提,但并不是全部,实现功能性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然而要将其与舒适性、审美、文化、个人气质与喜好、品牌属性与格调平衡融合,相得益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他的说法:“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只要是人们生活相关的,所有的……”
 
      与生活有关的一切,都要懂,所以他说成为一个好设计师是很难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房子,业主的习惯、性格、经历和见识各各不同,如何做出专属的设计,是老王在工作中时刻要思考的问题。
 
 
 
      他把设计的独特性精炼成一句话,作为深广澍美的Slogan:“挖掘你的不同,打造你的唯一。”
 
      在他的设计当中,注重审美和文化的表达,从实用主义出发,上升到美学和文化的范畴,用起来舒适,看上去美观,还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在其中,这样的设计在他眼里才是合格的。这也让他陷入完美主义的执拗中,为了让每个细节都恰如其分,他常驱车上百公里到处寻找,只为一块砖、一道布景或一种合意的材料,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行程,或者也只有设计师才能体会。
 
       但他追求的完美也没有刻意要去表达什么:“如果说我有什么刻意的地方,就是要做好的设计。”
 
 
        金盆洗手,没洗成
 
       在北京待了12年之后,老王不想再做设计了,是那种无法言说的厌烦。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来到了南京。
 
       初到南京时人生地不熟,他在河西开了一家“乐成艺术生活馆”——尽管仍与设计有些关系,终究是不用做设计师了,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生活的艺术。2012年,生活馆的概念还比较超前,对南京人来说有些陌生,老王算是先行者之一。
 
       先行者的道路大多崎岖,而老王则分外崎岖些。
 
       也是人生地不熟的缘故,他的生活馆开在河西万达广场写字楼的后面,那里虽是一派欣欣向荣未来可期的发展景象,人气却并不高。更尴尬的是,外面有一道临时围墙,把他的店挡在里面,隔绝了人流。这道“临时”的围墙,直到他一年后撤走时都没有拆掉。
 
 
       “我觉得是老天给我的磨难吧。”回头想想,这句话就像是老王后来又回到设计师道路上的一个注解。
 
       之后老王应邀做了南京很多人咖啡馆的设计,从设计师成为股东,然后从股东成为执行董事,又从执行董事成为了法人。南京很多人咖啡馆一时风靡南京,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缺乏经营咖啡馆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与100多个股东之间“沟通成本太高”,最终还是关门大吉了。
 
      不过,通过这件事老王又有了一个新的思考:“设计师为什么不能在温馨、舒适、充满香味的咖啡馆里工作?”以至于到现在,老王也一直想做一个“设计师俱乐部”,一个可以让设计师工作,也可以让设计师结婚的地方。
 
 
       东山再起,一波三折
 
       把咖啡馆转让之后,老王静下来思考,那么多年的设计经历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他决定重操旧业,于是成立了南京深广澍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从名字上就表达了他的设计思想。他是这么解释的:“深,深远,是思想的深度;广,广博,要集思广益;澍有灌溉的意思,把美的东西慢慢渗透传达,最终达到一种生活的享受。”
 
       公司成立了,但对依旧人生地不熟的老王,项目在哪里?况且由于对设计的理解与执着,他又不肯做“没有要求的设计”,这使得深广澍美最初的经营甚是艰难。
 
 
        这期间老王做了宁宣高速公路展厅、船板巷一号、常青藤养老中心店、福源居养老体验中心的设计,此外还有几个家装项目。
 
        船板巷一号的设计获得了很多奖项——说到这个项目,老王说这是“坚持、抗争的结果”。甲方从7位设计师里选中了老王,方案设计一次性通过,但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听信流言,渐渐对他的设计开始不信任。最终老王留下两句话:“不忘初心”、“一个月内开业,答案自有分晓”。
 
 
       结果散播流言的人,开业后很短时间内就辞职了,流言不攻自破,双方冰释前嫌。然而这番周折给设计的最终呈现留下了不少遗憾,至今他都常惋惜,这个项目本可以更出色。此后,船板巷一号的甲方很多项目都会邀请老王参与设计,福源居养老体验中心也是其中之一。
 
       类似事情让老王经历了不少波折,他都挺过来了。之后他又参与成立南京品牌设计师商会,进入南京某知名上市装饰企业,并成立了设计研究院,但都因发展理念不同而选择放弃。
 
      对于这段经历,他说:“这让我更加认识了人性,也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又多懂得了一点设计。感谢过往,只有经历过,才能有养分,才能有提取……”
 
 
 
       重新认识设计
 
      从业18年至今,老王所有的经历和见识都成为他汲取营养的土壤,在他的设计思想里,空间功能和文化、审美、精神性缺一不可。功能性当然是首先要实现的,这取决于空间属性、业主的喜好习惯与要求,对他而言,这是最容易的部分。
 
       这份举重若轻来自于18年设计经验的积累,以及更重要的——生活中的见识和思考。
 
      在他看来,设计应该回归生活的本质,以生活需求和习惯为蓝本:“相同的空间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里的不同就在于每一个业主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设计要换位思考,千万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造型而设计,为了材料而设计。”
 
 
      “设计美的空间不难,甚至可以说简单。但如果可以设计一个既美,又舒适,还有精神内涵,可以让人感动的空间似乎就没那么容易了。还有一个前提——不超预算。”老王打趣地说。
 
      不同的项目一定要有不同的设计属性。面对各不相同的需求,老王在设计中总要寻找与业主契合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庭组成结构也不同,喜好不同,习惯不同……
 
       从众多的不同中提炼、再造、升华,“挖掘你的不同,打造你的唯一”,做出“不同中的相同”。
 
 
        在设计居住空间时,老王考虑房主的生活习惯与喜好;设计商业空间时,他更多考虑品牌和场景的体验,从经营的角度来审视设计,使之切合品牌形象与理念,又能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也是他说设计师要学习与生活有关的一切的原因,设计并非只是画图那么简单。
 
       老王会把设计图做成图册,草图、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尺寸、位置、工艺、材料等全都有详细的标注,井井有条。光是几本图册,花费的心力就不少,常有别的设计师来借他的设计图册参考,关系好的,王显峰就直接给他们拿去,乐得能帮到别人。
 
 
       一块牛肉,以及90%以上的设计还原度
 
       有件事可以从中一窥老王对完美主义的执念。
 
        一天晚上他下班回家,想买一块牛肉。已经很晚了,路上经过几家熟食店,都没买到,不是已经卖完,就是牛肉不够好。他想:“不至于连一块好的牛肉都买不到。”于是满世界去找,把车停在街边,整条巷子找过去,没有,换一条街再找,跟自己较劲:“今天买不着牛肉我还就不回家了。”
 
       终于还是给他找到了一家街边小店,还剩最后一块,24块钱的牛肉,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去找。他也承认追求完美的性格会让他很累,但他就是这种人,执着,不穷尽所有可能就不放弃。
 
 
       生活中尚且如此,工作中更是不肯将就马虎。为找一样合适的东西转遍整个建材城是家常便饭,有时候为了一块砖,就得把建材城翻个遍,如果一家建材城没有,就去别的建材城继续找。
 
       有一次为了选择几盆绿植,他在花卉市场走了8000多步,一盆一盆去比较,一定要找出在整体效果里最合适的花,市场并不大,8000多步,他都不知道转了多少圈。
 
       好的设计,是每一样材料和装饰都恰如其分,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多一分喧宾夺主,少一分则太突兀,因此,很多时老王费尽心力去找的东西,在整体效果中并不惊艳,客户也很难感受到他在其中的用心,“他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在这里很好,不知道换一种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们付出了多少”。
 
       正是在这样完美主义的性格驱策下,他的作品还原度高达90%以上,做过设计和装修的人会明白这有多么困难。唯其困难,才足可贵。
 
 
      客户能不能理解,他倒是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做好的设计”。但他仍有些话想对业主说,这是从18年设计生涯中总结的金玉良言,他希望业主能明白:
 
      1、 找设计师一定要睁大眼,说清楚你的需要与期望。
 
      2、 一旦确定,就请相信设计师,不要今天听七大叔的,明天听八大姨的,最后做成四不像,后悔都来不及。
 
      3、 方案一旦确定就最好不要改,除非有特别原因,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越改结果越差。
 
     4、 靠谱的设计师一定为你省钱,不要疑心他拿了多少回扣,他们一定挣该挣的钱。
 
     5、 选择相信,结果一定美好。
 
 
       能打动人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设计师圈里有一句话很流行:“设计的温度”。这几年,老王越来越体会到其中的意味。
 
      他对设计的温度理解为认知与感动:“润物无声的感受,默默无闻的感动,不经意间会对空间感到喜欢或者依赖。不是表面上的色彩温和,颜色温暖,也不是造型的独特或颜色的惊艳,因为视觉疲劳是最快的。”
 
      而内心的触动与共鸣才是长久持续的,因此老王说,能打动人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老王认为设计师生涯最为重要的不是早年学绘画或学设计的经历,而是对艺术和生活的广泛见识与深入思考,前者只是作为入门的浅薄技术——“甚至连技术都算不上”——后者才是为设计提供长久营养的源泉,正如一位知名设计师所言:“设计师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24小时不停的思考。”
 
      在每一个24小时不停的思考中,老王来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这个年龄正是设计师的黄金年代,老王对未来也形成了清晰的规划。
 
 
       他想做一个不需要多大,但是专业精湛的设计公司,目前来说,就是深广澍美。
 
      他还想搭建一个设计师平台,让设计师可以快乐地工作,打造一个从多年前就想做的“一个可以让设计师‘装逼’,也可以让设计师结婚的地方”。
 
       只有设计行业好了,设计师从业者才能更好,老王始终明白这个道理,也始终在为之不倦追求。
 
 
       此外,他还有件事一直想去做,就是“树立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用许多前辈多年来的奋斗经历,告诉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怎样去面对人生,“不要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什么都可以做,应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因为对老王而言,做设计就是做自己,内心的声音永在引导他行进。
 
 
      诗人老王
 
      其实老王还是一个诗人。他认为,设计师首先应该是文人:“因为设计首先是感性的,然后经过无数的理性推演出来,最初的感性一定是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的。”
 
       以下,是诗人老王所作的两首诗:
 
老王
 
故事里又一次出现了“老王”,
 
老王又一次被“躺枪”。
 
老王总是很无辜,
 
他总是扮演着各种角色,
 
他似乎是个“大明星”,
 
似乎每个人都和他很熟络。
 
夏天就要过去了,但秋老虎可能还会很热,
 
老王还是每天工作,开着那辆白色的“jeep车”,
 
近期还要四处走走,见见世面,
 
因为他知道:努力学习,是人生的大功课。
 
过了40,他才知道了“失去的将不再拥有,
 
珍惜的只有当下”,不能挥霍。
 
偶尔也吃个烤串儿,看场电影,唱首歌……
 
因为体验是很有用的“生活课”,
 
明天还要扮演很多“角色”,
 
为了更好地活着,
 
未来“老王”的故事还会有很多,
 
真的、假的、假的、真的……
 
很多、很多……
 
我是一个设计师“老王”,
 
我的儿子是“小王”,
 
我的爸爸是“老老王”。
 
过客
 
 
又停了,
 
昨日的今时,
 
路似乎也是这样……
 
原本应该的四通八达,
 
此刻、昨时、明日……
 
其实,
 
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注定一生平凡,
 
精彩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过眼
 
云烟。
 
忆往昔,
 
恰似同学少年,
 
追千古,
 
谁人领风骚?
 
唯暮年,
 
 
过客你我,
 
 
当下今朝……
 
 
       对话:1000个设计师就有1000个空间
 
       城品:你在生活里是什么样的人?
 
      王显峰:应该算是那种比较随和,但有自己的观点,也比较能坚持自己观点的人。
 
      城品:你最近有没有在读什么书?
 
     王显峰:比较杂,除了设计类的工具书,还有噶玛仁波切的《与心对话》、车建新的《生活体验的智慧》,最近还读了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看蔡元培的书你会觉得,其实中国的文化、精神的内涵是很深的。
 
      城品:你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王显峰:我挺欣赏王澍,他的人和他的作品我都很欣赏。他认为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应该有一点情怀。如果天天做和别人一样的设计,有什么意义呢?
 
      王澍是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设计师,但他依然很内敛,不包装自己。我参观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以后,觉得非常震撼,他用最原始的材料,用最现代的表达手法,秒杀大多数现代大师。还有四方美术馆的三合宅,这种中国院落的感觉,跟周围环境非常协调,在里面待着非常舒服。
 
      城品:你认为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
 
      王显峰:是设计思维。我们在创作同一个主题的时候,可能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就像那句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设计师对空间的感受也是这样的,一千个设计师就有一千个空间。做设计,差别就在于想法和见识。
 
      城品:你觉得这个行业未来会怎么发展?
 
      王显峰:设计会占主导地位,而且设计和施工一定会分开。因为六七十年代的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了,“80后”、“90后”也逐渐走上主流,这些人都是中国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他们对美的认识,他们的视野和见识越来越高,对设计也会越来越认同。
 
      未来装饰设计行业一定是平台化的,而不仅仅是目前的大公司,因为设计是创意行业,设计师只有甩掉包袱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也只有行业平台才可以让他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城品:对新进入设计行业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王显峰:首先一定要做好准备,这个行业真的很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其次,要从现在开始,了解、学习与生活有关的任何知识和信息,因为设计是与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相关的,而且时刻都在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