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姚江古诗文,龙泉新吟诵 —— 评华建新《王阳明诗文选》

2020-04-12 10:56:24来源:王程强 中州古籍出版社

打印 字号: T|T
      由阳明学研究资深学者华建新先生注、评的《王阳明诗文选》新作,近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按“诗选”和“文选”分上下两册,分别从阳明先生存世的650余首诗和1100余篇文章中分门别类、精益求精地选取123首和60篇(附录中另收10篇),注释精简,评析详实而通透。
一、读者呼唤《王阳明诗文选》
      经常有阳明学研究者、践行者、爱好者互相询问,有没有注评的阳明先生诗选和文选出版。
      近年来,阳明学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阳明学著作出版内容越来越丰富。哲学著作有钱穆《阳明学述要》、陈来《有无之境》、杨国荣《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吴光《阳明学综论》、张新民《阳明精粹》、周月亮《阳明心学十九讲》等;传记类有束景南《阳明大传》、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钱明《儒学正脉——王守仁传》、董平《传奇王阳明》、方志远《千古一人王阳明》等;小说类有高兴宇《王阳明》、许葆云《王阳明》、王程强《王阳明》、吕峥《天机破:王阳明》等;书法类有计文渊《王阳明法书集》、王程强《王阳明咏良知墨迹》等;地域文化类有周建华《王阳明在江西》、杨德俊《龙场阳明文库》、张山梁《心灯点亮平和》等;年谱和佚文考证汇编、生平行迹考察类有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等;通俗畅销类有度阴山《知行合一王阳明》套书、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郦波《五百年来王阳明》等。
      《传习录》注、译、评类最为丰富,有邓艾民《〈传习录〉注疏》、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吴震《〈传习录〉精读》、王晓昕《〈传习录〉译注》、萧无陂《〈传习录〉注译》等,版本不下几十种。
      现有出版物充分展现了阳明先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的各个方面,但作为文学家的一面远没有充分反映出来。纯粹喜欢阳明先生诗文的文学爱好者还在翘首盼望。熟悉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对研究阳明学和践行致良知大有裨益,但是《阳明先生年谱》介绍人生生平显得过于粗疏。他许多生活点滴和生命细节隐藏在他的诗歌中,诗歌可以说是阳明先生的生命之歌;他的仁政亲民思想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公文奏疏中,他的“良知说”广泛地蕴含在他的序、记、志、说等文章中。
      最能全面体现阳明先生全部人生的当然是《王阳明全集》和《阳明先生集要》,但是这两套书文字浩繁、内容庞杂、语言古涩,只适用于专门的研究者,令一般读者望而生畏。
      诗文选注译、注评类仅有吴格《王阳明诗文选译》、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编注《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等。《王阳明诗文选译》收录20篇文章和8首诗,内容精而少,代表性不充分;《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选编41篇文章,没有诗歌。
      不少人千呼万唤、望穿秋水,终于盼来了上下册《王阳明诗文选》注评本。
二、余姚文脉有传承
      《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先生集要》《明儒学案》一直是阳明学界最核心的古籍,三套书的主要编辑者、编注者、编著者分别是余姚前贤钱德洪(1496—1574)、施邦曜(1585—1644)和黄宗羲(1610—1695)。
      阳明先生去世后,先生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钱德洪等人搜集整理、编纂了《王文成公全书》。余姚籍阳明后学施邦曜认为38卷本《王文成公全书》内容庞杂、卷帙浩繁,经过认真梳理、细心选编,按“理学、经济、文章”三分内容,加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把《王文成公全书》精编为16卷《阳明先生集要》。
      余姚籍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编著的《明儒学案》,全书编列了明代210位学者,内容以阳明心学发展为主线。62卷《明儒学案》以一篇《师说》提纲挈领全书。著有同名文章的唐代韩愈(768—824)非常重视师道传承,并编排出了儒家的道统。
      从阳明先生到施邦曜、到黄宗羲,他们之间有清晰的师承关系,有一脉相传的学术传承,学术传承叫学统。
      学者一般认为阳明心学远承孟子。孟子没见过孔子,他私淑孔子(“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见《孟子·离娄下》);阳明先生没见过周敦颐(1017—1073),他私淑周敦颐(“千年私淑心丧后”——《萍乡道中谒濂溪祠》),其同样可以私淑孟子。阳明先生在《〈象山文集〉序》中说,心学的源头是尧、舜、禹相授受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余姚,相传是中华民族圣人大舜的出生地;绍兴,阳明先生第二故乡曾是圣人大禹活动的地方。在余姚,阳明心学与孟子、大禹、大舜有着道统的传承。从阳明先生到钱德洪、王畿之间是生命智慧的传承,生命智慧传承叫道统。学统和道统的传承方式主要表现为师承。
      余姚,文脉延续,学统和道统一直绵延相传,像滔滔姚江一样,从上古奔流到今天。一直生活在姚江岸边、龙泉山下、曾先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的华建新先生,几十年来致力于阳明学研究与阳明文化传播,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出版《王阳明诗歌研究》和《王阳明散文研究》,于2010年出版《姚江秘图山王氏家族研究》。七年前,创立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任院长;又兼任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常年奔走于图书馆、学校、机关、企业等处,宣讲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弘扬“致良知”精神。
      华先生早上到龙泉山上晨练,傍晚在姚江岸边散步;还曾踏着阳明先生的足迹考察四明山水,与先圣阳明先生同顶一片蓝天,共踩一片厚土,他与阳明先生的心离得很近。他的学术研究日益精致,他的践行功夫日益精熟。作为阳明后学,作为阳明故里人,华先生在已有著述的基础上用心雕琢了整整三年时光,方成此书。
      肩负阳明学统和道统的传承,这是余姚阳明学者的使命,是余姚文脉传承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三、选评直指真善美
      诗以言志,志在圣贤;文以载道,道即良知。这是阳明先生诗文的显著特点,《王阳明诗文选》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而选择、编排和评析。
      凡1700余首、篇诗文,哪些入选,颇费精神,实属不易。明代前贤在编辑整理时已经过了细致的选择。这次华先生选编,是优中选优,更不容易。阳明先生的诗文,早年侧重于文学性,赣州以后其用心放在了道学上。早年侧重于文学性,是不是不讲究道学义理呢?也不是!晚年,一心用在道学义理上,是不是不顾文学性呢?更不是!早年,他的道学义理停留在笼统的概念上,因为有做圣贤的志向,这个志向充分地体现在诗文中,即所谓“诗言志”“文载道”。阳明先生晚年“致良知”功夫纯熟,良知的呈现形式其中之一即为文字智慧。他晚年的诗歌,随口即来,出口成章,不加雕饰,浑然天成,不用典,不艰涩,看似文学性不强,却更能展示诗文的真、善、美。
      文学家选评可能对哲学关注不够,道学家选评可能会忽视文学价值,华建新先生有几十年的文学学术修养和多年的致良知践行功夫,在选编时充分兼顾了诗文的文学意义和哲学价值。
      得地利之便,华先生熟悉余姚文物、文献以及浙东山水,并做过多次田野考察,注评阳明先生与家乡有关的诗文时尤其显得接地气,甚至有情景再现的真切感和即视感。在《四明观白水二首·其一》第2条注释(在第53页)中,华先生把阳明先生游览四明山半个月的情况梳理得一清二楚,谁谁参加了游览,谁谁中途离队,谁谁半途加入,谁谁游完了全程,哪一天参观了哪些山水景观,前后涉及余姚、慈溪、上虞、奉化、宁波等地。在选编时,华先生对与家乡有关的诗文稍微有所侧重。
      在编排上,打破了前著《王阳明诗歌研究》和《王阳明散文研究》的结构,重建体例。以前是按生平编排,这次是分门别类编制板块。譬如:上册“诗选”分“山水游览诗”“罹难谪居诗”“军旅征战诗”“讲学论道诗”和“交谊乡情诗”五个板块;下册“文选”按“以德理政文”“龙场谪居文”“平乱征战文”“传道论学文”“交谊游览文”和“家教家风文”六个板块,在每一板块中大致再按照生平排序。当年弟子邹守益、钱德洪选编《阳明先生文录》时,阳明先生嘱咐他们按生平编排。华先生这次编排既遵照了传统,又做了创新。
      华先生阳明学研究越来越精致,这种精致充分反映在《王阳明诗文选》注评中。在2010年出版的《姚江秘图山王氏家族研究》一书(在第266页)中,他把《赠阳伯》一诗中的“伯阳”注解为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字伯阳,这种注解说得通。在《王阳明诗文选》(在第179页)第2条注释中,他把“伯阳”注解为东汉道家著名炼丹师魏伯阳。这可能更符合阳明先生本意。魏伯阳是阳明先生邻乡上虞人,著有《周易参同契》,因为是炼丹家,与诗中出现的“金丹”有关联。阳明先生在《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中写到“良知两字是‘参同’”(在第184页,“参同”即《周易参同契》略称),此外还有几首诗可以旁证阳明先生对魏伯阳印象深刻。
      华先生的评析充分挖掘了阳明诗文真、善、美这三个显著特点。真、善、美本来是阳明先生诗文的特点,由华先生充分挖掘出来,就变成了《王阳明诗文选》评析的显著特点。真,表现在阳明先生的诗文来自他的生命实践,是他真实生命的文字化呈现。诗文中呈现的良知学问,是阳明先生经过千死百难磨练出来的,是真实不虚的,不是闭门造车类的乌托邦臆造。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活的真实,二是生命的本真。华先生注重分析诗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是文学的基本属性。阳明先生一生为善去恶,去心中的恶,去世间的恶,他终生践行明德亲民,孜孜以求地追求至善,善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他的全部诗文字字句句无不表达着一个“善”字,《王阳明诗文选》以《为善最乐文》压轴,可谓匠心独运!
      真、善、美,是良知的根本属性。这一属性像姚江的滔滔江水,古往今来亘古不息;这一属性像龙泉山的汩汩山泉,千百年来鸣奏新曲。这是余姚的文脉,这是余姚的学统,这是余姚的道统。
      善哉,王阳明诗文!
      美哉,《王阳明诗文选》注评!
撰  文:王程强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注评者简介:
      华建新,浙江余姚人。余姚市东海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长,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访问学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访问学者。已发表学术专著4部、论文80余篇。
| 本文作者简介:
      王程强,河南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王阳明研究会执行会长,河南王阳明书院院长。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