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祠堂文化掠影
无锡锡山惠山之麓、龙头下河塘两岸,旧祠堂古建筑成群。据清咸丰年间编的《惠山记续编》,就记录着70多处祠堂;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记载着自太平军之役破坏后仍存在或重修的祠堂,仍有70多处;1947 年编写的《无锡指南》,记下的祠堂达94处之多。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祠堂自古以来,在锡惠形成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蔚为壮观,使河塘两岸、龙头下、秦园街、秀嶂街,显示出无锡独特的古老历史风貌,可以说是省内少见的。据明王程登的《寄畅园记》,开头就有惠山小园林“若棋布然”的记载。据考,他所说“棋布然”的园林,是与惠山的祠堂密切相关的。一是其中不少小园林,是布置在祠堂里的;二是有些历史上建筑在惠山的别墅园林,历经沧桑,已改建为祠堂。
从现在尚存在的祠堂遗迹看,有不少确有亭台楼阁、泉池小桥、丘阜假山。惠山祠堂群供奉的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他们或高官显爵,或忠臣义士,或儒家学者,或文人墨客,涉及宰相、尚书、御史的就有二、三十人。如果说,锡惠公园是一个露天博物馆,那么惠山的祠堂群,就是无锡的一部《历史名人传》。纵观其中历史人物,绝大多数是无锡乡贤;也有一些原来不是无锡人,但他们的后裔迁居到了无锡,把他们祖先中最有名的历史人物,带到无锡,在惠山立祠奉祀。其中不少历史人物,是皇帝敕封的宰相、尚书、御史、将军、巡抚、知府、知县,他们为国立了功、尽了职,后裔奉敕建祠,故祠堂内也汇集了一些比较珍贵的文物,如碑刻、堂匾、楹联,有不少出自皇帝御笔、名家遗墨,或被祀的历史人物留下来的遗迹、遗物、遗书。这些都展示出无锡的古老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它的古建筑群,更是无锡宝贵的历史遗产。

惠山祠堂群概貌
祠堂是我国封建社会人们为祭祀名人或祖宗而修建的专门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起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而我们无锡惠山东麓直街、横街、上河塘、下河塘、惠山浜、听松坊以及锡惠公园一带的祠堂,则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到民国后期便近于它的“尾声”了。无锡解放后,惠山祠堂的祭祀活动也逐渐停止,神龛被拆除,牌位也毁了。空着的房子,有的被部队借用,有的做仓库、开商店、办学校,有的则成为居民住宅,还有的干脆全部拆除,如李忠定公祠、过郡马祠和嵇忠节祠等。但半个世纪以来,这里整个环境风貌未有大的改变,山水依旧,街巷古朴,许多祠堂建筑的外壳还呈现着原样,有的甚至还保留着原有的庭院和戏台。沿河则青砖铺路,黄石驳岸,亲贴水面的码头上有人捣衣,浓荫蔽日的绿树下有人垂钓,组成了一幅幅幽静、典雅、山青水秀的风俗画,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价值很高,确实是一笔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现存的60多所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20多所,如华孝子祠、陆宣公祠、钱武肃王祠、周濂溪祠、范文正公祠、司马温公祠、尤文简公祠、微国文公祠、倪云林先生祠、虞微山先生祠、顾洞阳公祠、邵文庄公祠(即二泉书院)、陈文范公祠、唐襄文公祠、浦长源祠、叶司空祠、李阁学祠、杨延俊祠堂花园(即留耕草堂)、王武愍公祠、薛中丞祠和杨藕芳祠等。

这60多所祠堂,其原来所祭人物,涉及到无锡地区名门望族中的绝大部分姓氏,如钱、华、王、顾、朱、李、陆、杨、周、唐、孙、薛、荣等。而且他们的祖宗中,有许多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如唐代的陆贽,五代的钱鏐,北宋的周敦颐、范仲淹、司马光、李纲,南宋的尤袤、朱熹,元代的倪瓒,明代的王绂、唐顺之、邵宝、周忱、顾可久、海瑞、王问、孙继皋、顾宪成、高攀龙,清代的杨潮观、李金镛、薛福成,民国的杨藕芳等等。他们有的是政治家、思想家,有的是文学家、艺术家,有的是为民请命的清官,有的是视死如归的谏臣,还有的是具有维新变革新思想的先驱者或近代实业家。他们功绩卓著,品格高尚,值得后人纪念、学习和颂扬。

这60多所祠堂,在建筑形式上也很有特色,大致可分为3类:一为传统园林式,即整个祠堂为花园式布局,有亭、台、楼、阁、水池、小桥,给人以小巧玲珑、典雅优美之感;二为江南民居式,即以传统的江南民居为基本格局,前后一般有二至五进,每进之间有天井、砖雕墙门等,山墙上也多有观音兜、马头墙等装饰;三为典型的近代建筑,常常是第一进就是高高的楼房,后面几进反而较矮较简单,大都采用流行的清水做法,同时引进一些西洋风格,在立面上做出许多西式的几何线条和图形。
在大约0.3平方公里的惠山古镇范围内,集中保留有如此之多、风格各异、内涵丰富的祠堂建筑,这在整个江苏省乃至全国来说是实属少见的。2000 年,全国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谢辰生、阮仪三、刘叙杰、郭湖生等应邀到此考察评估时,一致认为惠山古镇祠堂群有显著特色,保护和利用价值也高,有条件申报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旧祠堂选介

1、华孝子祠。祠址原系南齐孝子华宝的旧居所在地,名华坡。晋义熙年(417),无锡人华豪将远去长安从军,临行前对八岁的儿子华宝说:“待我成守回来,为你戴冠成亲。”不幸长安陷,豪死于战役。华宝听从父训,七十岁不冠不娶,立弟华宽之子为后,遂以孝闻名于世。南齐建元三年,皇帝旌表华家门闾,赐孝子额,并即宅建祠,塑童髻长须的华宝像。祠有享堂、承泽池、溯源桥、成志楼、遗荫树等。祠院有鼋池,石螭吻一吐一纳。壁间碑刻,是文徵明、杨维桢的《春草轩辞、记》。门前立竹叶玛瑙盘陀石。前立四面牌坊。祠中楹联有:“纯孝天生心气,留昆山片玉;终身孺慕精诚,在皓首不冠。”据无锡地方志书记载,“唐以来,即孝子故居为祠,后废,宋王彬复建,明景泰间知县颜肃重修”。现存的华孝子祠,尚有四面坊(俗称“无顶亭”)、祠门、承泽池、溯源桥、鼋池和享堂等明、清时期的建、构筑物。198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陆忠宣公(贽)祠,位于惠山直街43号。陆贽,字敬舆,浙江嘉兴人,谥号为“宣”。唐大历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政勇革弊政,于贞元十年罢相。到宋代,其后裔陆实“提举京畿常平,迁居无锡陶墅,建祠惠麓,明季毁,康熙四十七年裔孙慧玉等奉敕复建”。现存的陆宣公祠为清末重修后的建筑,本有三进,面阔均为三间,解放初拓宽直街时拆掉了第一进,现存两进,其中还有戏台、水池、小石桥等,小巧别致,199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薛中丞(福辰)祠。薛福辰,字振美,号抚屏,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兄长。清咸丰五年,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任工部员外郎,曾为治黄、治河作出较大的贡献。薛福辰精通医书,曾为慈禧治愈疑难病症,慈禧亲书“福”字以赠。祠内有“宸翰楼”。其祠在今上河塘25 -26号,建于民国初年,前后共三进,面阔不一,第一进为二层楼房,后两进均为平房,近代风格明显。

4、顾端文公(宪成)祠,在惠山寺北。听松坊邵文庄公祠之右,上世纪20年代被拆毁。2000年,市园林部门又在原地按原状重建。惠山寺侧原有“积书岩”,是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的读书处,顾宪成祠就在里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顾宪成,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为官持躬甚正,因“忤帝意”被削籍归里,与高攀龙等讲学东林,为“东林八君子”之首。祠内配祀其弟允成,官礼部主事,也是“东林八君子”之一。顾祠的堂匾为“醇儒”二字,有楹联多副。其一是顾宪成自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此联句移入东林书院时,已改为“事事关心”。还有后裔顾皋的一联:“立朝与天子宰相争是非,悉宗社远谋国本重计;居恒共师弟朋友相讲习,惟至善性体小心功夫。”祠中有“新咏堂”“芙蓉亭”等遗迹。
5、钱武肃王(鏐)祠,在惠山寺山门内惠山寺之左横街口。钱鏐,字具美,他在五代时于西府(今杭州)建吴越国,后梁封为吴越王,曾治理钱塘和太湖流域水利,有功于民。清雍正年间,钱家后人在惠山建祠。旧殿雕梁画栋,有“见山楼、光远楼、锦树楼、珠还草堂”等,并有清乾隆亲书的匾额。还有“金涂塔”“铁券图”等遗迹。该祠堂系定居于无锡的钱氏后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曾几经兴废,观存享堂为民国初年钱钟书先生之祖父钱福炯所修之物,歇山顶,飞檐翘角,画栋雕梁,2000年,市园林部门又进行了一次大修。

6、高忠宪公祠,在惠山河塘右岸(寺塘泾南),今下河塘8号,1985年被拆毁大半,现仅存部分遗迹。祀明东林党领袖、左都御史高攀龙。祠在清乾隆元年重建,无锡知县姜顺蛟写有记。咸丰十年毁,知县廖纶倡捐重建。祠壁有《遗表》刻石:“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国辱,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君恩未报,结愿来生。臣高攀龙垂绝书,乞使者执以报皇上。”
7、王武愍公祠。王武愍公,即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的曾祖父王恩绶,其祠在今下河塘8号,清同治年间奉旨敕建,规模宏大,庭院深深,20世纪80年代曾经大修,基本保持着原状旧貌,始建时洪钧所撰碑记以及冯桂芬所撰祠额石刻仍在,是惠山祠堂群中原状保存最好、环境也最优美的一所祠堂,现为惠山泥人博物馆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顾可久祠里的顾可久(左)和海瑞(右)雕像
8、顾洞阳祠,在惠山史家弄(今下河塘15号内)。顾可久,字与新,号洞阳,明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他是明朝的著名谏臣,以直言谏皇帝而两次受“廷杖”。嘉靖二十八年督学广东时,以非凡的洞察力,录取了琼州人海瑞。隆庆四年,海瑞出任应天巡抚,奉敕为他的老师顾洞阳建祠。祠内有海瑞亲书的“抗疏名臣”匾和《谒顾洞阳公祠》的诗碑,遗存明竹素园湖石“丈人峰”,还有《闲居赋》等石刻。此祠系海瑞奏请朝庭敕建的,虽于清代多次重建、重修,但明代的石狮、露台望柱、栏板石等尚在,清代修建的享堂、祠楼、拜石山房以及清代重书的海瑞诗碑也仍保存着,198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内一联:“教成于家,溯三国元朝,光照世德;慎追乎远,本一家双义,佑启后人。”
9、李忠定公祠。李纲,其祖从邵武移居无锡,他就出生在无锡。这位历史上的宋中兴功臣、抗金名相,宋钦宗曾把惠山寺赐给他为“功德院”,寺内留有“懋德堂”府李字样的“金莲桥”。明邵宝曾在尚德书院和二泉书院祀李纲。清康熙五年,后裔李廷煌等在惠山寺旁建祠。祠中有李纲所书的“不愁芒履长南滴,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杯揩眼泪,烟云何处是三京”的诗碑(存市博物院)。费文恪公(淳)为李纲祠书一联:“望重三朝持亮节;书成十事秉丹心。”

10、倪云林祠。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等,出生于梅里祗陀村(长大厦),元代大画家。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尤以画为冠。存世作品有《六君子》《雨后空林》等。故里建有“清閟阁”,时人称高洁之士。祠建于清康熙三十年,裔孙凤来等奉敕建。祠后园池畔有琴舫。祠联是:“心洁身洁名亦洁,处浊世偏能洁已;学高才高品更高,问当时孰并高风。”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