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与欧潭生教授“琅岐说”商榷
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与欧潭生教授“琅岐说”商榷
林廉 高宇彤
一、问题的提出林廉 高宇彤
在2017年6月15日纪念王审知入主福州1124周年暨“海丝”源史研讨会上,关于甘棠港“福安说”“琅岐说”“长乐说”难达共识,最终一致赞同由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牵头,先对福安、琅岐、长乐海岸水道探寻取证,再由专家和史研机构考证1。当年7月4日,王审知研究会甘棠港探寻专家组配合福州电视台“海丝”文化专题节目组探寻长乐黄岐澳旧港。会长王忠义写了《文史专家探寻“海丝”起点——甘棠港》②和《揭秘甘墩街的由来,“海丝”起点——闽国甘棠港居然在长乐》③,欧潭生教授以《长乐金峰甘棠街》等文另表看法④。但我们认为,甘棠港不在琅岐而应在长乐,本文再行辨析,以期抛砖引玉,找到甘棠港真正遗址。
2014年春,欧教授把甘棠港定在琅岐⑤。在2014年3月28日甘棠港研讨会上,我们以《从长乐黄岐澳考闽国甘棠港》一文⑥参加研讨。欧教授在《也说甘棠港》发言稿中⑦,称甘棠港在琅岐,即“琅岐说”。2014年4月30日《福州日报》报道甘棠港在琅岐⑧,次日,报纸让欧教授回应读者质疑,实无解疑⑨。我们曾进行辨析,又写了《从长乐黄岐澳考闽国甘棠港(续谈)》⑩《甘棠港在长乐》⑪等文阐明观点。我们的论证文章受到媒体关注,当时的《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等曾专门报道⑫。
欧教授说,长乐黄岐澳和金峰甘棠街是琅岐金牌门南岸,并说从古至今琅岐金牌门是进出闽江的唯一航道。然而,甘棠港是在千余年前开辟的,我们先看方位,黄岐澳在长乐文岭镇东南,面向东海,猫山石刻仍存,金峰甘棠街在文岭之西,而琅岐岛则在长乐以北,金牌门又在琅岐最北,琅岐金牌门如何与金峰甘棠街文岭黄岐澳构成南北岸?

图一琅岐金牌门和长乐黄岐澳猫山位置示意图(百度地图)
据历史地图,黄岐澳内原有黄岐岛⑬,黄岐澳因此得名。

图二 闽江下游海岸线变迁图

图三 闽江下游海岸线变迁图(局部放大)

图四 长乐水陆变迁图

图五 长乐水陆变迁图(局部放大)
黄岐澳是甘棠港出海口,北侧的棋山是刘山甫祈祭甘棠港处,黄岐澳经南交陈塘港水道融汇文岭、金峰、潭头等港道,连通到闽江南港,长乐江海通津的水道就是甘棠港范围。
开辟甘棠港是为了招徕蛮夷商贾。商船从外海到达长乐黄岐澳进入甘棠港,黄岐澳一带古称南交,是陈塘港的出海口。进入黄岐澳沿陈塘港西行即可到甘棠街(今金峰)等处交易。从甘棠港可达福州城下,可溯流抵达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母港长乐太平港,也可一直驶入今福州城内。闽江南港也称梅花江,由潭头顺梅花江而下则可经テ石(今文石)、寺下、阜山、浪头、港咀、梅花等一系列港口,从闽江口出东海。《三山志》对南交航行到福州城下有详载:“【七潮】泊慈澳(敕号慈孝洋)。【八潮】转南交,山峙海中。(港内沙浅,大潮二丈六尺,小潮丈有九尺,最为险厄。舟人多于慈澳候便,及晨潮,方挟橹而济。便风,则自外洋纵繂。伪闽时,蛮舶至福州城下。国朝以南交之险,遂置司温陵,时有飘风入港者)。”⑭其记载,船进黄岐澳之前是在慈澳候潮,慈澳注明“敕号慈孝洋”。敕号指皇帝命名,慈孝洋应是与甘棠港一同敕名的。《三山志》指出黄岐澳海中有山,闽国时外国船都是从黄岐澳南交陈塘港经长乐的水道至福州城下的。这就是甘棠港航道的大致轮廓。
陈塘港名称始于隋,经历代开浚,连通长乐大部分港道湖泊,构成长乐重要的航运和水利体系。出海口的南交本是海,唐天宝五年(746年)沙合,大历间(766-779年)重辟成港,至宋经状元陈文龙组织疏浚后更加出名。据《三山志》记载,闽国时船舶多从南交而达福州城下。宋时南交终因淤浅难航,遂将福州市舶司移置温陵,南交通航虽减,仍时有飘风入港者。《三山志》成书时距甘棠港开辟已二百八十多年,此时的甘棠港,大船须等涨潮才能航行。每天船舶在慈澳候潮,涨潮时从南交陈塘港进入闽江。从陈塘港入闽江,这条航线一直延续到现代。
《北梦琐言》载:“葆光子尝闻闽王王审知患海畔石碕为舟楫之梗,一夜梦吴安王(即伍子胥也)许以开导,乃命判官刘山甫躬往祈祭。三奠才毕,风雷勃兴。山甫凭高观焉,见海中有黄物,可长千百丈,奋跃攻击。凡三日,晴霁,见石港通畅,便于泛涉。于时录奏,赐名甘棠港。”⑰又载:“福建道以海口黄碕岸横石巉峭,常为舟楫之患。闽王琅琊王审知思欲制置,惮于力役。乾宁中,因梦金甲神,自称吴安王,许助开凿。及觉,话于宾僚,因命判官刘山甫躬往设祭,具述所梦之事,三奠未终,海内灵怪具见。山甫乃憩于僧院,凭高观之,风雷暴兴,见一物,非鱼非龙,鳞黄鬣赤。凡三日,风雷止霁,已别开一港,甚便行旅。当时录奏,赐号甘棠港。闽从事刘山甫,乃中朝旧族也,著《金溪闲谈》十二卷,愚尝略得披览,而其本偶亡,绝无人收得。海隅迢递,莫可搜访。今之所集,云闻于刘山甫,即其事也,十不记其三四,惜哉!”⑱
孙光宪,字孟文,号葆光子,生于唐末,卒于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宋史》有传。《北梦琐言》所记甘棠港,书中交代了材料来源,刘山甫祈祭甘棠港,其《金溪闲谈》亲记其事。孙光宪曾阅该书,后书佚,无从再得,只凭印象将材料收于《北梦琐言》。孙光宪与刘山甫同时代,材料也直接来自山甫之书,上述的“海口黄碕岸”“海畔石碕”“海中有黄物”“海内灵怪具见”的具体描写,说明开港是在海中。《太平广记》亦收此事,注明出《北梦琐言》,地点为福州海口黄碕岸。
开港碎石于海中,那碑和墓志也可印证。《德政碑》载:“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以随波,篙楫崩腾而激水。途经巨浸,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公乃具馨香黍稷,荐祀神祇。有感必通,其应如响。祭罢一夕,震雷暴雨,若有冥助。达旦,则移其艰险,别注平流。虽画鹢争驰,而长鲸弭浪。远近闻而异之,优诏奖饰。仍以公之德化所及,赐名其水为甘棠港,神曰显灵侯。”鲸乃海中生物,说明移其艰险,别注平流是在海中。巨浸也指大海。《闽王墓志》载:“古有岛外岩崖,蹴成惊浪,往来舟楫,动致败亡。王遥祝阴灵,立有玄感。一夕风雷暴作,霆电呈功,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号甘棠港。”“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等说明,碎石处的洪波在碧海中。这与黄岐澳情况相合,而金牌门在江中,不可能是碎石处。
五、琅岐当时不具备商港条件

图 六 清末马尾琅岐图
棋山有黄岐寨,山下黄岐澳境名黄岐境,澳中原有黄岐岛,附近有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的白马忠懿王庙。黄岐有仙人枰棋传说,其地又是祭坛所在,口头称qí山,山上有棋山古寺,方志多写棋山,而当地父老则世代传承写成岐山,地图也标岐山。
棋山不但是祭坛所在地,且镇守甘棠港要口,历来是海防要地,五代两宋时就设有黄岐寨,管辖黄岐甘棠港。《长乐县志》载:“黄崎寨在二十四都。”㉑《长乐梅花志》
载:“碁山,在梅城之南,山上有寨,设烽火台一。山顶有石台,平广可坐,相传昔有二仙在此弈棋,故名。”㉒黄崎也作黄岐,岐、崎、埼通㉓。黄崎港敕名甘棠港,黄崎寨也称甘棠寨。
黄岐澳中黄岐岛就是黄岐山,这与《德政碑》的“途经巨浸,山号黄岐”相合。后地理变迁,海岸东移,棋山、黄岐山与陆相连,黄岐岛名消失,仅澳名留传至今。清代曾将巡检司移置黄岐澳南侧猫山。《清史稿》:“又东至筹港为テ石江、梅花江、陈塘港,入猫屿。其外东沙、北犬、南犬,南为磁澳。”㉔ 猫屿就是猫山。又云:“テ石、筹港、泽里、厚福四汛。猫屿、蕉山、小祉废巡司。”可知猫山曾设巡检司。
欧教授也确认棋山是山甫祭港处,祭坛在棋山寺。而在棋山祈祭的,只能是近在眼前的黄岐港。
七、烧金牌开北港不是事实
欧教授说的金牌门火烧开港遗迹,并无事实依据。闽江口褐红岩石很常见,金牌石是否人为烧红,对比山顶石色可知。金牌山顶炮台弹药库遗址距山脚高差百余米,石色同样褐红,(图7、8)可知金牌石褐红是本色。烧金牌开北港不成立。

图七 金牌石照片

图八 金牌山弹药库遗址内部照片

图九 都官渡玄帝庙
筹港地理位置重要,历来是军队驻防汛地。《福州府志》:“文石、筹港、泽里、厚福四汛,俱临海要冲,各设烟墩瞭望。”“又设把截寨凡十有一,长乐则有文石、黄岐、仙岐、东山。”㉖《清史稿》:“テ石、筹港、泽里、厚福四汛。猫屿、蕉山、小祉废巡司。”㉗
文石与潭头港相邻,郑和所建钦赐天妃庙,是郑和下西洋祭海开洋处,明清两代册封琉球中山王,皆在文石祭海开船。《长乐文石志》载:文石“天妃庙建于永乐七年,太监郑和往西洋取宝,厥后朝廷遣天使封琉球中山王,俱在此处设祭开船。”㉘
九、刘崎巡检与甘棠寨无关
《三山志》载:“刘崎巡检,今闽县。绍圣二年(1095年),诏添置巡检一员,驻札刘崎,巡捕长乐、连江、闽县私盐盗贼。先是,天圣七年(1029年),本路转运司奏:‘闽县界有闽安镇,枕居海门,为舟楫往来冲要之地,宜用使臣一员监纳商税,兼沿海县分巡检。仍于本城及屯驻、驻泊指挥内,抽差军级员寮六十人往彼巡防,量给衣甲器械。’至是,本州复请:‘闽安镇,客旅兴贩广、浙往来经由之处,监官每月三往巡盐,商旅滞留,课额亏失。’始于刘崎添置巡检,仍以闽安镇原管兵级六十人尽隶之。其镇官专一收税,却从本州轮差禁军三十人往本镇守把。”㉙北宋晚期始设刘崎巡检,专管三县巡盐捕盗,而商旅课税仍由闽安镇官专管。欧教授说的刘崎巡检是甘棠寨巡检,显然不成立,甘棠寨巡检只能是驻在棋山的黄岐寨巡检。
综上,甘棠港在长乐依据充分,而“琅岐说”不成立。甘棠港作为闽国盛极一时的外贸要港,因朝代更迭和地理变迁而渐失功能,但明朝郑和舟师七驻长乐,又再现甘棠港的辉煌。后经明末清初海禁,尤其清初迁界,甘棠港彻底丧失商港功能,进而淤积壅塞,围垦造田侵蚀,以致长期湮没不知具体所在。本文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注释:
1搜狐网2017年6月17日《纪念王审知入主福州1124周年暨海上丝绸之路源史研讨会胜利召开》报道。http://www.sohu.com/a/149694045_617496。
2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文史专家探寻“海丝”起点——甘棠港》。2017年7月5日。网文https://www.meipian.cn/niteatv; 《国家文物保护领导专家对黄岐澳(甘棠港)遗址进行考察调研》。2016年12月17日,网文https://www.meipian.cn/ac85w5r。
③2017年7月7日,福州市王审知研究会:《揭秘甘墩街的由来,“海丝”起点——闽国甘棠港居然在长乐》。http://m.sohu.com/n/5003205551。
4欧潭生《长乐金峰甘棠街》,2018年5月21日“欧教授考古”网文。
58《福建文史馆馆员、昙石山博物馆首任馆长欧潭生研究发现,唐甘棠港在福州——福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州日报》2014年4月30日。
6高宇彤、林廉:《从长乐黄岐澳考闽国甘棠港》,《开闽文化研究》2014第2期,第61—66页。
7欧潭生:《也说甘棠港》,《开闽文化研究》2014第2期,第67—68页。
9《欧潭生回应“福州是‘海丝’起点”质疑:甘棠港没落后刺桐港才兴盛》,《福州日报》2014年5月1日。
⑩ 林廉、高宇彤:《从长乐黄岐澳考闽国甘棠港(续谈)》,《吴航乡情报》2014年7月4日。
⑪林廉、高宇彤:《甘棠港在长乐》,《吴航乡情报》2015年1月21、23日连载。
⑫《“长乐黄岐澳,闽国甘棠港”,长乐两学者发现清代摩崖石刻,揭秘千年前世界巨港遗址》,《海峡都市报》2014年4月25日;《福建海丝起点众说纷纭,福安长乐成争论焦点》,《东南快报》2015年2月8日。
⑬卢美松主编《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203页《闽江下游海岸变迁图》、210-211页《长乐水陆变迁图》。
⑭㉙淳熙《三山志》卷6、卷19。
⑮⑳弘治《长乐县志》卷2、卷3。
⑯《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1931年初版,1982年11月商务印书馆重印。
⑰⑱孙光宪:《北梦琐言》卷2、卷7。
⑲《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第157页《清末马尾港》图,琅岐至清末还是称琅崎山、琅岐岛。
㉑崇祯《长乐县志》卷2。
㉒清《长乐梅花志》卷1。
㉓清《闽县乡土志·地形略三》。
㉔㉗《清史稿·志四十五·地理十七》。
㉕参见拙文《甘棠港地点之记载辨源》,《福州晚报》2015年8月22日。
㉖乾隆《福州府志》卷13。
㉘清《长乐文石志》不分卷。
来源:《福建史志》2019年第4期 作者:林廉、高宇彤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